六上能量单元《电和磁》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道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二、亲历电磁感应的实验;亲历使电磁感应现象更明显探究过程。
三、体验科学过程的乐趣,体验科学家的伟大发现往往缘于细心观察。
教学准备:小灯泡 灯座 导线 电池 电池盒 小磁针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引出问题
1、出示小磁针,思考有什么办法能让磁针发生偏转?
(1、)用铁钉——学生演示——追问:为什么?——磁铁能吸铁
板书:小磁针偏转的方法:铁(磁性)
(2、)用磁铁——学生演示——追问:利用了什么性质?——磁性的相互作用: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板书:磁铁(磁性)
2、假设把通电导线靠近小磁针,你们认为会发生什么事呢?
(1、)学生猜测
(2、)给出课题:电和磁
二、实验探究 逐步明理
1、提供材料,给出提示
组装电路、靠近磁针(导线与磁针方向一致)
2、交流现象,引发思考:磁针的偏转可能跟什么有关系?引出可能与电流有关系。
3、如果改变电流的强度会怎样?学生发表意见与理由;
4、如何改变电流的强度?
(1、) 增加电池节数——教师演示——偏转角度变大——追问:如果继续增加电池会怎样?
A、偏转角度更大(肯定推理)
B、小灯泡会烧坏
追问:在不增加电池的情况下,有办法增强电流的强度吗?
(2、)短路——回忆短路的连接方式及注意事项
采用短路方式研究磁针偏转角度是否增大
5、交流发现:磁针偏转肯定与电流有关。
6、引导思考:为什么?
7、结合课前复习的板书讨论交流、推理:
(1、)与导线有关。导线里面可能是铁材料——怎样检验——交流检验方法——学生验证——推翻之前的推理
(2、)电产生了磁——说明推测理由
三、结合奥斯特的发现 得出概念
1、讲述奥斯特的实验及发现
2、阐述实验现象
3、得出结论:电产生磁
四、通电线圈和指南针
1、做一个线圈(教师演示制作),给线圈通上电流,线圈会产生磁性吗?
2、交流想法
3、如果会,线圈怎么放,指南针偏转的角度最大?
4、学生实验
5、交流发现,思考为什么?——线圈把电流产生的磁性收集起来了。
五、巩固概念 运用新知
用完了的费电池,一点电都没有了吗?能利用本次课的知识回答这个问题吗?
1、小组讨论方法
2 、利用线圈与指南针检验
3、引出检测电流的检测器
教学反思:
课的整个设计重点突出、,注重推理、思维的整密性;符合小学科学探究性教学的一般流程,采用了: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验研究——分析现象——得出结论,课堂教学效果教好,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推理、概括能力得到了教好的锻炼。当然也存在不足,值得再研究改进的地方,在两个实验后发现通电导线让磁针偏转的情况下,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原因时要给予足够的时间,并在恰当的时机将学生的思考方向引向课前的铺垫,培养利用已知概念推理,概括出新概念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