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摩课听课后感
由浙江省教育学会小学科学教育分会主办的“嘉兴、舟山、苏州三地市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于2010年9月27、28两日在嘉兴市秀城区实验教育集团吉水小学隆重举行。我是第一次参加省级的科学研讨活动,印象很深,启发颇大,我们一共听了四堂展示课和喻伯军老师的具有专业引领的活动总结。四堂课分别是海宁实验小学姚伟国老师的《月相变化》;舟山南海实验小学周燕娜老师的《我们的小缆车》;东道主吉水小学沈国萍老师的《蜗牛》和苏州国家旅游度假区中心小学唐锦华老师上的《水的表面张力》。
我尤其喜欢28日上午的《蜗牛》和《水的表面张力》两课,体现了科学课的真实情境与有趣探究。《蜗牛》课上,沈老师在与孩子们讨论好户外观察的要点后,将孩子们带到了校园里一处种上青菜的地方进行实地观察记录,显然在课前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给孩子们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状态下的蜗牛观察空间。这样,孩子们就有了更感性的认识,回来交流的时候回答的内容句丰富了,老师问“观察到蜗牛在干什么?”“缩在壳里;在吃菜叶;在叶子上爬;在喝叶子上的水……”这是室外粗略观察所得。课中,老师发给回答精彩的同学以锦囊,课快上完的时候,老师让孩子们将蜗牛带回家去饲养,告诉孩子们在老师送出的锦囊里有蜗牛饲养的一些小知识,这个安排真是很巧妙的。
《水的表面张力》是唐老师根据苏教版教材的课外延伸内容自编的一篇教材,通过两个有趣的实验将学生以及听课的老师都牢牢地吸引了。你能让大头钉浮在水面上吗?怎样让钉子浮在水面上呢?这几个问题我们听课的老师一时也难以回答上来,孩子们的猜测也各式各样。呵呵,看到唐老师拿出一个漂浮着一枚大头钉的玻璃杯,我就在想是怎样放上去的呢?自己也真想马上试一试。就在大家都“愤、匪”的时候,老师做的演示给了大家启发,原来只要不破坏水表面的那层膜一样的东西,就可以让钉子象水黾一样浮在水面上,老师适时出示水的表面张力的概念,孩子们一看就领悟了水的表面张力具有收缩拉紧的作用,所以钉子能停在水面上。第二个实验是研究水的表面张力的大小,往一杯已经倒满的水里放玻璃球,看能放多少玻璃球使水面凸起而不溢出来。学生们猜测着,实践着,验证着,呵呵,已经满杯的水里居然还能放进几十颗玻璃球,水的张力够大的。轻松地听完了课,我也学到了一个新的知识。
课后进行了互动评课,若大的会场一开始没有一只手举起来,我赶紧去翻了教案,万一被点到总得有话可讲,我想到唐老师课中的地四部分认识水的表面张力可以改变这个部分放在里面似乎有点多余,如果部放这部分内容,准能在铃声响起时将可结束。如果让我说的话,就说这一点。终于有人发言了,而且一说时间还很长,结果留下的时间就给喻伯军老师做总结点评了。没想到喻老师在点评到唐老师这堂课的时候,就说到了我所想的这个问题,呵呵,看来,在观摩课的道路上我又有了一点小小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