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原创]论文案例类“三教《水和水蒸气》”获国家级一等奖 [复制链接]

1#

[原创]论文案例类“三教《水和水蒸气》”获国家级一等奖

 

三教《水和水蒸气》


——记我的“磨课”经历


 


                                                                    浙江松阳县叶村乡中心学校  王海花


 


今年4月份县里举办小学科学“学规范,磨一节好课”的教研活动,在学校教师和校长的鼓励下我报名参加了。经过筛选,我选择了三年级下册《水和水蒸气》作为此次“磨课”的教学内容,经过一番精心的准备开始了第一次试教。


 


第一次试教


环节一、水到哪里去了


提问:同学们,雨过天晴,操场中小水洼里的水去哪儿了?


生:当然是被土地吸收了。


生:不是都被土地吸收了,还有一些是被太阳晒干了。


生:我认为还有一些是被风吹干了。


师:如果一杯水,放在房间里好几天后,会不会少去呢?


生:会吧。


小结,其实这些水最终都变成了水蒸气跑到空气中去了。我们把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称作蒸发。


 


环节二、加快蒸发的实验


1、我们已经知道了水能够蒸发变成水蒸气,怎么样才能让水蒸发的更快一点呢?


生:有阳光能蒸发得快。


生:把水放在火上烧能蒸发得快。


生:用电风扇吹能蒸发得快。


生:把一杯水倒在地上能蒸发得快。


2、小结,同学们认为水蒸发的快慢与温度的高低、有没有风、和空气接触面的大小等因素有关。我们今天先来研究其中的一个,加热是否能加快水的蒸发。


3、根据老师提供的实验器材,你们准备如何做这个实验呢?


生:用勺子舀一勺水放在蜡烛火焰上加热,看看蒸发的快还是慢。


生:应该同时用另一个同样的勺子舀一样多的水远离蜡烛火焰,看看哪个勺子的水先蒸发完。


师:你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做吗?


生:要有比较才能知道谁快谁慢。


师:实验中要注意什么?


生:要注意安全,不要烫去。


生:要小心,不要把水洒出去,不然就不公平了。


生:要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


师:同学们考虑的真周全,那我们开始实验吧。


4、学生动手实验。(以下是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状况)


(1)    有好几组的学生不知道怎么使用火柴。


(2)    有一个学生尖叫了一声,原来是由于水沸腾时小水珠溅到手上烫着了,同时水也洒了一些出去,只能从新开始实验。


(3)    实验陆陆续续的完成了,最快的小组和最慢的小组竟相差6分多钟。


5、汇报实验现象。


生:我看见水沸腾了,产生了很多气泡。


生:我看见水变成了白白的气体飘到空气中去了,勺子中的水越来越少,最后消失了。


生:我们看见有很多小水珠溅了出来落在桌子上,勺子中的水越来越少,最后消失了。


生:老师,放在火上加热的水已经蒸发了,另一个勺子中的水好像还和刚才一样多。


师: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加热确实能加快水的蒸发。


小结,水蒸发的快慢与水吸收热的多少是有关系的,水在受热的情况下蒸发会加快。


6、生活中的蒸发现象。


平时生活中,你们观察到的蒸发现象还有哪些?


生:我泡茶时,看见水在蒸发。


生:妈妈烧开水时,水在蒸发。


师:(指着一杯自来水)现在,这杯水在蒸发吗?


生:没有蒸发。


师:哦?为什么?


生:因为我们看不见白白的水蒸气。


师:刚才实验时产生的白白的气体我们称之为“白汽”,而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的,我们用肉眼是看不见的。其实这杯水也时时刻刻在蒸发,只不过很慢而已。如:洗头发后,头发自然会干就是水蒸发变成了水蒸气。


 


环节三、空气中的水


1、水会蒸发,河流和大海中的水也一直在蒸发,那么,河流和海里的水岂不是越来越少了啊,最终会干涸吗?为什么?


生:不会,因为会下雨。


生:我认为水蒸气会变成云,云又会变成雨落下来。


师:你说的对。那么水蒸气究竟是如何变成水的呢?我们先来做个实验后再来回答这个问题。


2、做水蒸气凝结成水的实验


(1)    给每组倒半杯温水,要求学生盖上一片玻璃片。


(2)    观察玻璃片上的变化。


(3)    汇报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生:我发现玻璃片盖上去后,玻璃片渐渐变朦胧了,过了一会儿后就形成了许多小水珠。


生:小水珠是在玻璃片的内测。


师:观察的真仔细,你们去思考过这些小水珠是怎样变出来的吗?


生:(茫然)


师:从水里蒸发出来的热蒸气遇到冷的玻璃片就会冷却下来,变成人们看得见的小水珠。水蒸气冷却后变成看得见的小水珠,这种现象叫凝结。


3、拓展


(1)    老师这里有一个干燥的玻璃杯,现在我放一些冰块进去。


(2)    让学生用手摸杯子的外壁,你发现了什么?


生:湿湿的,杯子外壁有很多小水珠。


师:谁能解释这是为什么?


生:是杯子里的冰融化了,变成的小水珠。


师:哦?其他同学有意见吗?


生:不对,玻璃杯不漏,里面的水不会出来。


……


师:空气中有水蒸气吗?


生:我知道了,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了冰冷的玻璃杯外壁就变成了小水珠了。


 


环节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明白了什么?


生:原来水可以变成水蒸气,水蒸气也可以变成水。


生:我知道了什么叫蒸发,什么叫凝结。


……


第一次试教后的反思:


这堂课整整上了50分钟,下课后自己先蒙了,真是漏洞百出,面对种种意外确实有点措手不及。静下心来仔细分析,找出了如下个问题:


其一,环节一的问题设计不严密。学生在回答水的去向时,受到了太多没必要的干扰,得出水蒸发的结论显得很牵强。


其二,没有引导学生认识水蒸气的特点,导致学生在后面的环节中把“白汽”和水蒸气混为一谈,认为只有冒“白汽”的才是蒸发现象。


其三,实验准备不够充分。准备实验器材时考虑不周,没有考虑到现在的孩子很少有接触火柴的机会;准备的勺子是吃饭用的普通勺子,很浅,柄又短,导致加热过程中大量的水并不是蒸发了,而是溅到了桌上,还烫了学生的手。实验指导不到位,由于有些小组舀起来的水太多,导致实验的时间太长,也是拖堂的主要原因。


其四,对学生的引导不到位。环节三中,当学生无法解释水蒸气如何凝结成水时,我没有加以适当的引导,而是自己说出了其中的科学道理,这个实验显得有些形同虚设,没有起什么作用。由于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其中的缘由,于是就有了学生后来的“杯外的小水珠是杯里的冰融化出来的”说法。


 


第二次试教


有了第一次的试教和反思,我对症下药,对很多地方进行修改。


1、环节一的变化


1)情境激趣,引入正题。


(用幻灯片播放课件,并解说。)加菲猫倒了满满一杯水正要准备喝,由于一个朋友找它有急事就关上房门走了,五天后加菲猫回来发现这杯水只剩大半杯了,它左看右看,百思不得其解。


师:小朋友,你们平时生活中也碰见过类似的事情吗?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生:我早上洗脸,水倒了后脸盆里还有一点点水,中午回去时却发现干了。


生:我想杯子和脸盆都不吸水,水是不是跑到空气中去了。


师:你说的没错,水确实是慢慢地变成了水蒸气跑到空气中去了。科学家把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称为蒸发。


(创设动画情境,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故事悬念促使学生去探索,去思考。学生对故事中的事件既陌生又熟悉,联系生活,很快就想到了问题的所在。)


2)观察水蒸气


师:(端起一杯水)这杯水在慢慢地变成水蒸气吗?


生:是的。


师:可见水蒸气有什么特点?


生:无色的,因为我们看不见它。


生:没有气味。


生:是无色、无味摸不着的气体。


(因势利导,使学生对水蒸气的特点有一个较完善的认识,避免和生活中见到的“白汽”混淆。)


 


2、环节二的变化


实验器材的改变:火柴改成了打火机,普通勺子改成了长柄小汤勺。


(这样更能适应现代的孩子们,尽量避免了实验操作时对学生造成意外伤害。)


实验指导更到位:指导学生加热时用纸巾包住汤匙的柄;每组取水时,要求用滴管滴三滴水。


(这样实验的时间可大大节省,并且安全,同时水少了不容易溅出或洒出,更能体现对比试验的科学性。)


3、环节三的变化


在做“水蒸气凝结成水的实验”时,作了如下变动:


(1)    给每组倒半杯温水(以看不到有白汽冒出来的温水为宜)。


(2)    要求学生用一只手摸杯壁,用另一只手摸玻璃片,感觉两个的温度差别。


(3)    用玻璃片盖在杯子上,然后观察现象。


(4)    对产生的现象作出解释。


生:我认为是杯中水蒸发出来的水蒸气被玻璃片挡住了,所以就变成了小水珠了。


生:我认为是杯中的温水产生的水蒸气遇到了冷的玻璃片就变成了小水珠了。


师:真会动脑筋,正像你们所说的那样,是杯中较热的水蒸气碰见了较冷的玻璃片就冷却下来形成了小水珠,这一过程科学家把它称之为凝结。


(在学生观察水蒸气凝结成水的过程前,先让学生对实验器材进行观察,感知温度的差别,为学生更好的理解凝结时所需的条件埋下伏笔。)


 


第二次试教后的反思:


第二次试教后,从我的感觉比第一次顺畅多了。在我精心的引导下,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更顺利了。但从课堂的整体结构来看,还不够理想。课后大家作了点评,整理如下:


1、教学环节的安排还需调整,大家认为“生活中的蒸发现象”这一内容安排在第一环节后更连贯些。


2、第三环节学生做“水蒸气凝结成水”的实验后对凝结的科学原理已经掌握,在此又来一个“拓展题”装冰的杯子外壁水蒸气凝结成水的实验意义不大。


第三次试教


结合第二次试教后听课老师提出的意见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我在第三次试教时又作了如下改进:


1、在第一环节认识了水蒸气的特点后,紧接着安排了“说说生活中的蒸发现象”这一内容。


3)生活中的蒸发现象


师:平时生活中,你们观察到的蒸发现象还有哪些?


生:下雨后,地面的水自然会干。


生:妈妈洗好的湿衣服晾干了,其实就是水蒸发了。


生:洗手后、洗头后,水都自然会干,这些都是蒸发现象。


……


(这一内容安排在此,是为了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分析,是科学实践的过程。从学生所说的例子来看,他们的思维开阔了,不会仅局限于热水的蒸发现象,也说明他们对水的蒸发已有了较清晰的认识。)


2、环节三中“拓展”这一内容作如下变动:


课外思考:天空中的云朵其实是由许许多多小水珠聚集在一起的,你能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解释云中的小水珠是如何形成的吗?


(这节课的容量是比较大的,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中有更多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和时间,我决定把拓展题作为课外思考题,让学生独立去思考和探索,同时也是为了给后面一课的内容作一铺垫。)


这一次的教学比前两次的效果都好。整堂课如行云流水一般,自己能轻松自如的驾驭课堂,学生的思维也特别活跃,教学目标的达成也就水到渠成了。


 


我的磨课体会


1、个人的成长需要团队的力量。我有幸成为我们学校磨课教师的一员,每一次执教都有不同的收获。在这个过程中让我真正体会到磨课的过程是一个成长的过程,这个成长来源于同事们的帮助,每一次讲课后,大家都会凑在一起,各抒己见,思维在交流中碰撞,许多真知灼见在相互的交流中产生,在各位同事的帮助下,不断改进,不断提高。


2、细节决定成败。要上一节成功的课,每一个细节都要考虑周到,否则就会给学生获取新知增添新的障碍。关注细节,考虑周到,在教学中不容忽视。例如在教学时关于提供的材料上用火柴和用打火机的不同效果: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的实验中指导学生感觉温水和玻璃片的温差等。


3、教师要及时反思和积累。回首磨课的过程,能使我更加深切地感受到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话:“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该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原来每位教师都可以通过对自己一节课的反思、研究、改进,帮助自己学会判断教学行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逐步养成自我反思、设计教学行为、从事教学研究的意识和能力。


                                                                                                     20098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9-25 15:16:06编辑过]

分享 转发
TOP
2#

好文,已转发到网站首页。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9-25 6:21:17编辑过]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3#

一节好课的产生往往凝聚着教研组集体的智慧,一个人闭门造车是没有前途的.
宁波市北仑区岷山学校 林飞荣
TOP
4#

仔细阅读了全文,体验了一把“磨课”的心里历程.一堂好课就是为学生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教法"服务"学法",教学内容服务于学生已知及将要知道的领域,器材服务于学生操作。学习了!
TOP
5#

磨课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十月怀胎,一朝分娩
海宁小学科学联盟   联系QQ389853241
http://blog.kxsy.net/user1/4012/index.html
TOP
6#

海儿在此感谢大家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TOP
7#

建议:写上自己的单位、姓名(保护原创)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8#

好资料啊,这样的文章早该拿上来分享了!

QQ:573014161  网名:灰太人
TOP
9#

好课时磨出来的,感谢分享你的经验心得。

王琦峰
浙江省慈溪市龙山镇龙山小学 315311
QQ:151412943
Email:FS00120@163.com   wangqf@zjxxkx.com
TOP
10#

以下是引用二剪梅在2010-9-25 9:48:00的发言:
建议:写上自己的单位、姓名(保护原创)

提醒的对,我现在就加上去。谢谢!

TOP
11#

好课多磨。
TOP
12#

祝贺!好文章,很深的感受。
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310007
TOP
13#

集体的学习和交流能得到很多的思路和启发。文章很实在,值得一学。
TOP
14#

磨课是专业成长必修课。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