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广角”小学科学教师工作站学员陈斌成长帖 [复制链接]

31#

以下是引用一夕在2010-9-19 7:41:00的发言:
萧山区小学科学优质课评比结果揭晓了,我很幸运地获得了一等奖,这是我从教两年来第一次突破了三等奖,并且还有机会送到杭州市进行参评,真的很开心。这让我明白,只要努力了,收获也就离你不远了。优质课比赛结束后,最近一直在忙9月26日公开课的事情,虽然很辛苦,但是辛苦得值得。为自己打气加油!

祝贺!继续加油!!

TOP
32#

以下是引用一夕在2010-10-3 10:58:00的发言:
昨天,完成了国庆假期的第一个任务,看着6月4日在自己学校开展的中美“广角”工作站第一次研讨活动的上课录像,写课堂实录。在边看边写的过程中,我更清楚地看到了自己上课的不足,不管是临场应变还是语言组织上,都存在着很多问题。看上课录像、写课堂实录,能够很好的看到自己欠缺什么,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真的是一个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好方法。

看着自己的录像,这是很好的方法。对于我们这边的老师,我都是把他们的随堂课录下来,然后马上和他们边看录像边分析。

TOP
33#

终于把参加杭州市优质课评比的教案初稿完成啦,还有几天国庆假期,先放松下,再慢慢修改吧。
TOP
34#

 


陈斌好样的,等待你更多的成功,分享收获!


 


        

—————科学的本质是:问一个不恰当的问题,走上通往恰当的答案之路。
TOP
35#

谢谢吴老师的鼓励。
TOP
36#

 陈斌进步很快!祝你成功。
TOP
37#

昨晚,我们“广角”工作站开展了第三次qq研讨活动,新学期加入了第二期的4位新学员,新生力量的到来,马上使工作站变得更加热闹和活跃。在新老学员结对之后,学员们对我执教的《磁铁的两极》和罗海军的《声音时怎样产生的》两节课进行评课。大家都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和建议,这些宝贵的建议让我受益匪浅。通过这次研讨,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比如上课自己讲的多,学生动手时间少;导入时间过长;探究实验放不开等问题。虽然这已经是我第二次上这节公开课了,但是我还是难以把握放手让学生探究的度,生怕自己放手了,学生却不知道怎么做。自己离5E教学模式的要求还很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继续努力吧。
TOP
38#

今天,我参加了学校“春华杯”优质课比赛,上的是《水能溶解一些物质》一课。先自我检讨一下,这节课我没有认真的准备,有时间紧事情多的原因,也有自己托大的原因。因为是上周五才知道今天要上课,所以没有试教的机会,材料也是周末才准备好的。自己感觉对教案还不够熟悉,上课的过程中出现了板书忘记写的情况。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几个小组的滤纸破了,实验前自己也的确没有特别强调。总体感觉,这就像是节常态课,而不是比赛课,没有每个环节都精心去思考,当然这节课的效果就一般了。每一件事情都要认认真真去对待,看来自己离这个要求还很远。
TOP
39#

昨晚,我们进行了“广角”工作站的又一次qq研讨活动,对《电和磁》和《磁铁有磁性》两节课进行了交流讨论。通过这样的讨论,被评者的收获是显而易见的,而且,其他学员的评课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针对性越来越强了。星期五教研员何老师要来听我的课,今天上了一节试教课《谁选择了它们》,效果不是很好,自己对教案还不够熟悉,与学生的交流也没有像预期那样好,有些教学环节显得不够精炼,还需要继续修改。不管结果如何,我相信努力的过程中,自己肯定是有所收获的。


 


 

TOP
40#

陈斌成长真快!加油!
三江居 http://blog.kxsy.net/user1/7267/
TOP
41#

今天第二次试教了《谁选择了它们》,总体上来说比昨天好多了。自己更熟悉教案了,环节更加清晰了些,但是还是存在一个问题,这是一节师生交流非常重要的课,但是学生的发言不够积极。这是一直困扰我的问题,这些六年级学生,我该拿你们怎么办?他们已经养成了“看客”的习惯,又是新接手的,想不出好办法啊。
TOP
42#

今天,终于结束了杭州市优质课的选拔。这节课其实我准备了很长的时间,但是今天上得不能让自己满意。在时间安排上出现比较大的失误,前面的内容讲得太快了,与学生交流得不够充分。经顾老师一说,自己也觉得整节课的探究味不浓,只凭图片让学生说出北极熊和棕熊的不同是很难的,学生阅读资料后,应该把资料中的数据加以利用。这节课设计了闯关游戏,但是没有把趣味性带动起来,主要是少了及时评价。虽然结果不是很满意,但是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还需要更加努力,努力了总会有收获的。还有,很感谢教导喻老师,她不厌其烦地听了我两次试教课,还提了很多宝贵的建议,让我觉得自己的努力在被关注,谢谢。

TOP
43#

陈斌,为你的成长感到高兴!
TOP
44#

今天完成了“广角”工作站的一项任务,拍一节常态课的录像。这是一节真正意义上的常态课,没有精心准备,甚至连教案都不是很熟悉,而且没有试教过,是四个平行班中第一次上。我执教的内容是《100毫升水能够溶解多少克食盐》,为了节省时间,我采取了50毫升水。这节课上下来,又让我惭愧了一把,虽然是常态课,但是上得并不让我满意,也让我不得不反思。课堂上出现了一个比较大的疏漏,在学生说完实验步骤的设计后,本来需要我总结的,并提到一开始加5勺食盐,但是由于对教案不够熟悉,我直接让学生开始实验了,导致一开始就是一勺一勺的加食盐,浪费了时间。实验结束后,其中一个小组的数据不正确,我不知道这个小组的实验结果是怎么得来的,课堂上也不知怎么去应对。反思再反思,继续努力。
TOP
45#

 陈老师不仅个人素质好,还努力勤奋,善于剖析自己,相信你的进步一定飞速!
TOP
46#

今天晚上开展了新一期的“广角”工作站QQ研讨活动,这次活动我的角色变换了一下,从被指导变成了“指导”新学员,其实真的谈不上指导,因为跟我结对的新学员和我教龄是一样的,相互学习吧。四位老学员都对新学员的教学设计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看得出来,每个学员都在努力,共同进步着。张博士在美国5点半就起床参与这次研讨活动,还有本身工作已经很忙的何老师和顾站长,三位导师的工作作风让人钦佩,辛勤付出让人感动。
TOP
47#

 


记杭州市小学科学优质课评比观摩活动有感


11月24日至26日,我参加了杭州市小学科学优质课评比观摩活动,为期三天的活动,除去来回路程的各半天时间,在两天的时间里听了14节课,虽然累,但累得有收获,累得有价值。


在不久前,我参加了区优质课评比,当时参评的课正是此次市优质课4节课中的其中一节《空气占据空间吗》,并且我也参加了此次市优质课的区内选拔,也精心准备过《谁选择了它们》一课,并在自己学校执教过。因此,我对这两节课还是很熟悉的,这次就是抱着学习的心态去听听别的老师是怎么设计这两节课的。


《谁选择了它们》这节课之所以很多老师觉得难上,很重要的原因是教材在某些环节的处理上不够严谨科学。第一个环节,教材通过灰狐、红狐、北极狐的对比,验证伯格曼法则和艾伦推理。然而,查阅资料发现,三种狐狸在生物分类上都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哺乳纲食肉目犬科,科以下分为7个属,其中灰狐属于灰狐属,红狐属于狐属,北极狐属于北极狐属,三种狐狸的血缘关系比较远,而且资料表明北极狐是这三种狐狸中体形最小的,仅仅是肥胖而已,因此用这三种狐狸的对比来验证“同一种生物,越冷的地方个体就越大”是比较牵强的;第二个环节,教材设计用3个不同形状的玻璃容器来模拟验证生物体形越大,越接近于圆形,体温下降得就越慢。我认为,用这样的模拟实验,说明北极狐的保温机制,是很不严谨的。首先,动物的保暖机制虽然有其物理基础,但主要还是依靠自身的绝热能力,比如毛发的疏密,脂肪的厚薄,用物理实验来验证,本身并不是十分科学;其次,这个实验准确性不高,实验组和对照组很难控制,实验时间太短或太长都有可能得到错误的数据。因此,第一个环节我选择通过比较北极熊和棕熊,来验证伯格曼法则,因为北极熊和棕熊都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哺乳纲食肉目熊科棕熊属,血缘关系更近;第二个环节省略了书本上的实验,安排学生通过查阅、分析资料,了解北极动物是如何适应北极的寒冷气候的。


三节课中,我特别欣赏赵海军老师上的《谁选择了它们》,赵老师用一个非常大胆的假设进行导入,恐龙灭绝后地球上出现了非常寒冷的环境,如果恐龙没有灭绝,你觉得它会怎么去适应新的环境?让学生进行猜测,暴露前概念,为后续的教学做好铺垫。“可惜恐龙没有适应,所以我们得请另一位朋友北极熊来帮助我们研究,看看与我们刚才的预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通过这句话,巧妙地过渡到观察北极熊的环节。赵老师还设计了一个很有创意的环节,让学生扮演环境的角色,给出不同的特征,让学生给北极熊选择适合北极环境的特征。让学生分组观察北极兔、赤兔,北极狼、土狼,北极狐、红狐等动物的图片,填写记录表,比较不同环境中生物的不同特征。我特别欣赏最后一个环节,赵老师出示了5幅画,前4幅是人类的进化,说明人类也在被自然选择,第5幅是人类在往河流中倒垃圾,这5幅画放在一起,很好地进行了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一节课听下来,可以让我学习的东西太多了,精妙的教学设计,精彩的师生对话,还有对课堂游刃有余的控制能力。


《空气占据空间》的4节课,我最欣赏江干区祝海平老师的那节课。其中的一个环节让我印象最深,教师提供一些材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进行选择,共同设计实验,轮流动手操作,汇报结果。同样,我对这节课也有这样一个环节的设计,但是没有上过课,这次看来效果很不错。这样的自主探究不受教师、实验器材的限制,可任选实验方法,任选实验器材,有充分的自主性与独立性。并且“真刀实枪”地让学生自己搞科研,把自己不明白的问题通过实验研究清楚,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这节课的几个活动也很有创意,比如,为了让学生看到气体被水占据空间,用烟替代空气(当然有点不严谨,烟是固体小颗粒),看得出来,祝老师是动足了脑筋。整节课的活动较多,但是感觉是有梯度的,学生的思维是处在不断发展中的。


本次活动用同课异构的方式进行评比,14位上课老师各显神通,让观摩的老师看到了截然不同的教学设计和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这样的学习机会真的很宝贵,收获满满。

TOP
48#

一夕的听课感受写得很实啊,既有对上课教师的精彩点评,更有你对教材的理解而形成的独到见解。从你的听课感受中让我学到了很多,同时更被你的学习态度所感动。要上好一堂课真得不容易,从你对教材的分析中可见你对这两堂课的研究已是非常深入,为此作出了很大的努力。
TOP
49#

今天,上了《声音的传播》一课,我准备的土电话是配套的声学实验盒中的材料,自己课前也试了一下,感觉可以的就没花大力气去另外准备了。但是,课堂中却出现了很多问题,需要进行自我检讨。首先是线太长,有的土电话被学生用了之后都缠上了结;土电话的底部是塑料薄膜,有的学生为了拉紧绳子,一用力就把薄膜扯破了,出现的意外很多。我准备材料的失误,大大降低了课堂探究效率。由此,我再一次地感到作为科学教师,要上好一节课,材料准备实在是太重要了,容不得你半点懒惰。


今天还有个意外惊喜,我的成长帖链接地址被教研员何老师发表到萧山小学科学网上去了,说实话有点不好意思,觉得自己留下的足迹不够多,也不够精。希望自己能够多思考,多记录,不辜负关注我成长的每一个人。

TOP
50#

今天,我们广角工作站全体学员参加了在杭州崇文实验学校举行的“浙沪”小学科学课堂学生交流策略的研学活动。真的很幸运,能够参加这么高水平的教研活动,亲眼目睹了几位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的风采,还听了三节不同风格但同样精彩的课。三位老师的课都很好地体现了活动的主题即关注课堂学生交流,在探究活动之后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交流,教师提问得巧妙,学生回答得精彩。师生之间如何有效地交流,一直是我教学上欠缺的地方,通过这次教研活动,我收获颇丰。比如,在学生不能清楚表达的时候,让学生通过肢体语言来表达;当学生说出比较形象恰当的词表达时,及时表示肯定和鼓励;及时进行追问,激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这次活动,我还代表了广角工作站的学员做了简单发言,很惭愧,说得不是很好,条理不够清晰,没有整理的时间是其中一个原因,但我想主要原因还是自身底蕴实在是太肤浅了,没有足够的理论基础支撑,今后在这方面应该努力去提高。最后,专家们做了精彩的讲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交流之后如何进行研讨,是我们在科学课中要努力的方向。
TOP
51#

陈老师:你今天的发言非常实在。加油!


 

TOP
52#

浙江省小学科学年会结束了,这次我们广角工作站的学员们学习了一种新本事,现场写课堂实录。虽然有点手忙脚乱,但是在写实录的过程中,体会到了跟平时听课完全不同的感受,你会关注起上课老师的每一句话,有精妙的过渡,也有纯粹是无效的语言。通过写课堂实录,自身的课堂教学能力也会得到提高,会更注意一些细节,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TOP
53#

今天,看到了杭州市小学科学优质课评比结果,才得知我的课被教研员何老师推荐到市里去了,获得了三等奖,这真是一个意外之喜。喜悦之余,我很清楚自己有很多不足,尤其是听了杭州市优质课评比的14节课,觉得自己和这些优秀教师还差得很远,需要不断努力,不断积淀。很感谢何老师和广角工作站的导师们对我们年轻教师的鼓励,给了我们更大的动力。
TOP
54#

恭喜恭喜 前进了一大步
TOP
55#

今天知道自己被提名浙江小学科学论坛的优秀会员了,很意外也很惭愧。早在两年前我刚踏上工作岗位时,三江侠就给我介绍了这个论坛,但我一直没有积极参与,直到这个学期才开始在论坛扎了根,建立了个人成长帖,开始网研之路。比起其他会员,我的发帖回帖数量较少,质量也有限,所以真的不奢望能够评上。惭愧之余,我也下定决心,在新的一年里,我一定会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论坛中,积极参与网络研讨,在论坛中留下更多的身影。

TOP
56#

今天晚上进行了“广角”工作站的第八次研讨活动,还是采用了语音聊天的方式,讨论主题是关于行动研究。2个小时的研讨过程中,每个学员把自己的行动研究课题的进展和困惑都提出来进行探讨,大家各抒己见,行动研究的具体方案也有了初步的框架。我参与的课题是关于科学记录本的使用,以下是研讨前自己准备的发言提纲。


 


在科学课教学中,我们经常要求学生进行力所能及的、形式多样的科学记录,大家也形成了一个共识:科学记录是学生理解科学概念和过程的有效工具。但在实际教学中,有关科学记录仍存在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学生的科学记录应该记什么,怎样记?怎样结合科学课的热点和学生的生理、心里特点,对学生的科学记录进行有效指导?怎么样使科学记录本发挥应有的功效?怎样利用学生的科学记录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等等。


总体来说,国内对小学科学课学生记录本的研究还不是很多,《科学课》杂志2007年第10期对小学科学记录本这个主题进行了专题策划。《科学记录要以学生为本》译自美国《孩子与科学》杂志,《我们的科学记录本》,《科学记录本——学生成长的足迹》,《孩子们的观察记录本后记》,《给一片空白拓展创意无限》,《增强学生记录科学学习过程的意识》《让科学记录本更加科学》这些文章也比较系统地对科学记录本的内容、作用、操作策略进行了阐述。搜索本地的小学科学教研网,夏志明老师的《科学记录本,让学生准备了吗》从现状与分析、记录本记录什么、怎么做好记录、记录本的意义四个方面进行了介绍。这些都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行动研究进展:


1、关于科学记录本的文献资料还在查找阅读学习的阶段,没有完整的文献综述;


2、由于在这个学期开始,只是提倡学生准备科学记录本,并没有强制要求,通过调查,大约只有一半学生有科学记录本,在这一半学生中,也只有一部分是整个学期都认认真真完整地记录着;


3、由于记录表比较零散,而且通常一个四人小组只有一张,所以不便于每个学生整理成册,因此如果课堂作业本中活动记录中的记录表设计得不错,我就让学生直接记录到作业本中,这样可以使学生有比较完整的记录表,而且不会丢失。


4、开始计划下个学期要求每个学生准备科学记录本,明确记录的内容,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记录本的内容,我大致有以下考虑:科学探究活动的各类实验记录单(实验预测、设计、数据、发现等);科学课学习中的课堂笔记,如记老师在板书、本课的重要知识点、科学概念与结论等;课前预习所产生疑惑,探究活动后提出新的问题,课外活动的记载;收集到的与课文内容相关资料与信息。


 


由于完整的行动研究计划要下学期才能实施,所以先提一些预想中的困难:


1、总会有个别学生不爱记录,当评价标准对他们不起作用的时候,该怎么办?


2、如何培养学生有选择性记录的能力?


3、如何指导学生用多种形式简练地进行记录?


4、如何指导学生用科学记录本进行反思和复习?

TOP
57#

今天萧山区小学科学年会论文评比揭晓了,我撰写的《在磨课中提升  在反思中成长》获得了三等奖。论文一直以来都是我比较薄弱的环节,总觉得脑子里写不出什么东西来,写篇文章像是挤牙膏一样。接下来准备努力去做两件事,一是多阅读小学科学方面的书籍,积累理论知识;二是踏踏实实从平时课堂做起,只有真正的做起来,研究起来,才有东西可写。
TOP
58#

辞旧迎新,2011年,做什么事情都要更加给力。
TOP
59#

今天上课的时候,学生纠正了一个我一直在犯的错误。我一直把“三角架”写成“三脚架”,给学生的复习资料中也是错误的,上课在讲解的时候,一个学生提出来书本上是“三角架”,我才醒悟到这点,当场表扬了这个同学观察非常仔细,帮助老师改正了错误。有时候自己觉得没问题,就会造成疏忽,老师和学生都一样。
TOP
60#

1、总会有个别学生不爱记录,当评价标准对他们不起作用的时候,该怎么办?


这点在所难免,总有那么一部分学生不会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只要大部分学生能用好记录本便可。至于那些后三分之一的学生只要求能把基本的课堂教学内容掌握了就行。


2、如何培养学生有选择性记录的能力?


这个是需要培养的,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一般是要求老师提醒孩子记录什么,怎么记,似乎有点手把手教的那种感觉。随着年级的升高,孩子自然知道该怎么做记录了。(不过,我现在带的六年级学生压根儿就没有记录本,因为他们从小没有记录的习惯,只有几个孩子能把我的课堂板书记录在书本上。)


3、如何指导学生用多种形式简练地进行记录?


这个问题跟以上的问题有相似之处,也是需要三年级培养记录的习惯和记录的方法。(画一画、填一填、连一连、写一写等等,学生在记录的时候教师一定要巡回指导。)


4、如何指导学生用科学记录本进行反思和复习?


一般情况能用好记录本的孩子,他们的学习能力是比较强的。如果不能用好记录本的孩子,让他们好好掌握教师整理的复习提纲。


 


以上仅仅是个人的一点小建议,还需要大家共谋划策,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让孩子能用记录本来记录科学的学习内容。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