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利避害,有效抽样,彰显质量监测功能
莲都区大洋路学校 陈建秋
今年5月,市里组织了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质量监测抽样活动,其目的是采集学生学业质量数据进行技术分析,了解我市小学科学教学质量的总体状况,发挥质量监控对学生发展、教师提高、教学改进的促进功能,促进学校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整体提升我市小学科学教学质量和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应该说,各被抽测学校和学科老师都非常重视,这次监测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以上目的,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某些问题,以下就是我的几点粗浅看法。
一、监测的前提不加重负担
因为过度重视,导致有些学校和老师在得知被监测后,展开题海轰炸战术,甚至挪用其他学科教学时间进行突击补习,这无疑加重了科学教师和学生的负担,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这当然不是市教育局教研室组织质量监测的初衷,然这已成不争的事实。既成事实,而这又不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那就应该想办法解决。
怎么解决?我觉得可以采取常态监测。市里先制定确实可行的质量监测实施计划,计划包括监测的目的、对象和实施方法等内容。并建立质量监测领导小组,再挑选各县区骨干教师组成实施小组,在事先不通知学校和个人的前提下,采用常态监测,这样得到的相关数据才更真实。被监测的学校和老师是临时被通知,自然不可能有时间和机会去做准备,这样反而可以让老师踏踏实实地教,学生真真实实地学。有问题也不是一味指责老师,而应该细心帮助他们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相信这样的监测不会让老师反感学生害怕。
二、监测的功能不等于排名
质量监测的出发点是通过对我市小学科学学生学业质量的抽样检测,及时反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进行有效调控。但在许多学校和领导眼中,这个监测的功能就等于学校排名。也许有人会反驳说,我们市的质量监测并没把学校排出个一二三,应该没有排名吧?但只要稍微想想,质量监测交流会上的资料,一项项记录着各个大题的答题数据,并详细列出答题理想的学校和不够理想的学校,这不是变相的排名吗?
要回避这个问题,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我们可以把监测的侧重点进行转移。比如,在监测的时候,同时统计任课老师的情况,比如年龄、学历、任教科学年限、是否专职等内容,到时候把这些情况和考试成绩结合在一起分析,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收集、整理、分析教学情况数据和资料,进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为实施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客观依据。
三、监测的内容要称出斤两
有一个现象让人深思——有些科学老师平时并不怎么认真上课,或者干脆就不上科学课,只是让学生背作业本答案或知识点,这些资料往往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到,学生的学业成绩也不错;有些老师平时很认真的上课做实验,关注孩子科学素养的培养,学生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因为课堂教学时间紧张,没有投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复习上,学生成绩反而不是很理想。由此想到,一杆秤能称出几斤几两,一次科学监测也应该要称出些分量来。用一道道考题,称量出我们老师的教学是否认真学生的学习是否投入,再进一步折射出怎样的课堂教学才有实效,这才是理想的监测内容。
要让监测的内容能称出斤两,关键在于要有一些好的考题。怎样的考题才是好题呢?我们觉得:好的考题应该是既测试学生对这些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也能反应出学生的正确的思维方式;好的考题应该在知识点的考核上源于书本,而在思维方式的体现上则应该是高于书本;好的测试题有必要脱离课本,课本的作用只是完成这种思考的载体,通过课本知识的掌握解决生活中现象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才是课本的真正用途;在表现形式上,应侧重判断、选择、实验方案设计、实际问题解决和现象分析等有利于考察学生科学能力和素养的题型,真实反馈出学生知识掌握情况……
举个例,今年的五下科学监测试卷上的“科学实验”和“科学应用”,占试卷总分的45/60,内容有“铜条加热”、“ 钩码浮力”、“摆的研究”、“水的加热”、“做计时器”和“保温研究”,这些基本上都是书本上的内容,往往有现成的答案,很难检测出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和掌握。如果能把这些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结合在一起,引导他们利用课堂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和解决生活问题,那就更有意义了。
四、监测的方式有待多元化
监测是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指导、调研、监督、检查、检测评估,了解学校教学情况,为学校加强教学管理、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指导性意见。质量监测的时间,可以有多种选择,充分发挥期初的诊断性评价、中期的形成性评价和后期的终结性评价在质量监控方面的各自功能,正确认识学生学科的知识、能力、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逻辑起点,调控和导向学生学科成绩发展的过程和结果。科学质量监测的方式,除了纸笔考试,还可以进行现场实验操作或综合实践考察。如果担心市教研室没有这么多的人力投入,那么把其中某些监测权力下放到县区乃至校级层面,而市里根据反馈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指出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又有何不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