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孩子,请放慢探究的脚步…… [复制链接]

1#

孩子,请放慢探究的脚步……

 

孩子,请放慢探究的脚步……
 江阴市华士实验学校曾宝俊


在欧洲的阿尔卑斯山中有一条公路,路两旁景色优美。但来来往往的人们总是开着车匆匆而过,无暇欣赏。于是,有人在路边树了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慢慢走,欣赏啊!”
   
安徒生写过一篇叫《枞树》童话故事,讲了一个关于生命成长的故事。

   
一棵小枞树生长在阳光充足、空气新鲜的树林里,周围有许多朋友。空气和阳光说:“请你和我们一道享受你的生活吧!请你在自由中享受你新鲜的青春吧!”按理说这是非常惬意的,可问题在于小枞树太想快快长大了!于是,它一点也不理睬温暖的阳光和新鲜的空气,他也没有兴趣欣赏周围那些美丽的风景。它只有一个念头:“啊!生长,生长,长成为大树,然后变老,只有这才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事情!”
   
才三个冬天,枞树已经长得很大了。圣诞节的时候它被砍倒,装饰成了一棵圣诞树。过了美丽而短暂的一夜之后,就再也没有精彩了。它被拖上阁楼,待在黑暗的角落里,与老鼠为伍,最终被拖到外面砍成碎片,在叹息声中被烧成了灰烬。

   
“在它发出每一声叹息的时候,它就回想起了在树林里的夏天,和星星照耀着的冬夜……”安徒生这样写道。
   
这枞树的每一声叹息不正是来自灵魂深处的呐喊吗?
   
生命的历程是由每一天、每一个春秋、每一个时段构成的,珍惜生命的每一个时刻本身就是对生命的尊重,也是对生命的敬畏。没错,生命总是要成长的,但是“成长”是一个过程,更是自然的定律,不能违背生命的法则。由此,我想到了我们的科学课堂。
   
当下,我们科学课堂有个显著的特点——快。一节课就要得出结论,一个活动就要获得理想的数据,几分钟(甚至几十秒)就希望完成一次讨论,不到是十分钟就希望完成一次探究。记得刘默耕说过,科学课堂上的探究是人类几十万年认识自然的简缩。人类经历了那么长的时间,在这么课堂短的时间里让学生重新经历那个过程,无疑需要抛弃许许多多这个过程中的非本质干扰因素。然而,在我们当下的所抛弃的内容里,或者说,在我们当下所留下来的内容里,有多少是永恒的?你看:课堂上,一旦孩子们获得教师教学所需要的结论,教学就会顺利进行;一旦孩子们遭受挫折,便会抱怨孩子们不够配合。我们也常常看到,许多周期性观察活动只安排一轮观察活动,许多归纳性的观察活动只安排了一个种类的材料给学生观察:种油菜,从开花到结果;看月相,从月初到月末;观察一种蚂蚁就企图概括出蚂蚁的共同特征了,观察一种花就试图提炼花的形态和种类了……这样的课堂里我们追求的是什么?简而言之——快。我们总是希望在最短的时间里让孩子获得,最大限度的收获,全然不顾孩子是否已经疲惫的身躯抑或迷茫的眼神。
   
人最重要的是精神的底色是在童年形成的,最重要的储蓄阶段也是在童年,在这个时段他们储蓄了了生命的圣洁与诗意,积蓄了他一生中最美丽的风景与心情,那些都是童年里最曼妙的记忆。就如同在阿尔卑斯山道上看风景,疾驰而过的车里永远是一闪而过的绿色,哪里会留下松的苍劲和岩石的壮美。
   
科学探究,你可以慢一些;科学课堂,你可以闲暇一些!
   
试想,一个精彩的、美丽的、科学的探究成果的获得,又怎能离开孩子本身的认知成长历程呢?有了经历,探究才具有了实际的意义和质量,科学的认知才会坚实,孩子生命的属性才会彰显。
   
很遗憾,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依然困顿,仍旧在拔苗助长——我们在“催肥”,我们在“助高”……“催”得孩子们近似乎奔跑在“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收集证据、得出结论”这样一个过程中。老师的帮助让得孩子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摘到现成的科学“硕果”,遗憾的是当下课铃声响起的时候,孩子们会轻轻放下装满“硕果”的篮子,空手走出教室的大门。
   
生命一旦来到世界,他的成长就是自然的。科学知识的在孩子心里落根,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经过的。这些经过必须是慢的,每一个慢慢的环节里,孩子们的心灵会在此驻足,会体验思考的乐趣。倘若我们老师一心想着答案,想着结果,如同那棵枞树,这是有悖生命法则的;一个孩子,在他享受的探究的乐趣的时候,若被老师催着完成环节、奔跑着前进,这将是十分悲哀的!科学探究的旅途需要目标,但结论不是终点。探究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更是看风景的心情。


1845年,安徒生40岁,他用《枞树》的故事告诉我们我们关于童年、关于成长、关于生命的严肃意义。而今天,我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科学老师:完整的科学探究是自然的,是自由的,更是慢慢的……


孩子探究的脚步,请慢慢的,这样才能欣赏到科学的风景啊!


慢慢走,欣赏啊!


 


2010510日星期一晚11



以下是一些教师对本文的评论


鸵鸟一号:是啊,思考的人总能提出客观而尖锐的问题。只是,如此直面的问题,除了听到一些感慨之外,又有多少人在自己的实践中试图改变些什么?如果光是感慨,那曾老师的观点又有多大的意义?希望,感慨之余,我们真正能做点什么?


Zjjyczq:是啊,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可是,我们就算想,但现实难啊(希望以后的某个时候有这样的机会)……但曾特的这篇文章是很值得更多的老师学习的。


我予我乐:我始终认为,教育是一个等待的过程,等待、期盼孩子的自我成长和自我实现。


一江东水:曾特就是厉害,一针见血!


一缕阳光:多么希望这一天的到来!哪天如果真正实施让科学课变成观察课,放慢脚步,除非不要统考了,换一种考核科学的老师的方法!赶课,似乎现在成了当务之急的大事!孩子就是知识的“容器”,聪明的孩子多装一点,课堂上不配合的孩子也只能就此放过,毕竟一周只那么三堂课。毕竟考核科学老师的准绳是学生的分数……


Jiang怪不得教师,因为教师本身没有受过系统训练,自身没有经历过探究学习。靠短期的几个或数天的培训不可能解决问题,况且,坦率地说,就我看到的培训,培训者本身,包括所谓大牌教授看起来也不真正理解什么是探究教学/学习。除此之外,我还以为,一个被忽视的问题是,当英文"inquiry“翻译成中文‘探究”时出现的。“探究”经常会让人联想到科学探究,这并没有错。科学家探究当然离不开仪器设备,而探究当然要探究出个名堂,即:结果。所以,课堂上有了试验,有了结果才能是探究式教学。可是,"inquiry"的意思要广的多,其核心是:(1)问题/问问题;(2)寻找问题的答案。简单解读一下是:(1)要培养孩子的问问题能力,更深层次是所谓"critical thinking",并用此来指导学习和教学。(2)用各种方法,或直接,或间接,或体力,或脑力,或者这些的结合等,寻找答案。不在这个核心上下功夫,探究教学建立不起来,也不靠谱。


一品轩:很欣赏曾老师的这篇博文,放慢一点,的确如此,是要放慢一点,但是现实的问题是要统考啊!一旦有了统考,放慢脚步能行吗?如何处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这也是我一直矛盾的问题。


海中洲:孩子的脚步太快,板子不应该打在老师的身上,该打屁股的是编写教材的所谓专家身上。


小草:教科版的教材内容比苏教版多,四个单元32课,正常上就要上到18周。我们总是在赶,赶什么?上课就是为了赶着把课上完?这是不对的。那就来个有快有慢,可以快的时候快一点,可以慢的时候慢悠悠!处理教材是教师的权利。


Cobble必须顶。正迷糊的公开课似乎找到点感觉。


火柴盒:"科学探究的旅途需要目标,但结论不是终点。探究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更是看风景的心情。”“老师的帮助让得孩子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摘到现成的科学“硕果”,遗憾的是当下课铃声响起的时候,孩子们会轻轻放下装满“硕果”的篮子,空手走出教室的大门。”敬佩您,曾老师,您倒出了科学教学的现状,您就像“皇帝的新装”中的那个孩子,您的睿智让我佩服!也许我这个比喻并不恰当,见谅……
   
何尝不是这样,科学教学你的最终目的如何?应试?揠苗助长?我想应该是曾老师所说的:孩子,请放慢探究的脚步……
Mjgeng“慢一些”,我们能做得到吗?是我们所能控制的吗?


五亭桥:拜读了,深有感触。


健之印象:我们的科学似火箭,要脱离地球引力,速度慢了岂不成了飞机?啊乎?哈哈。哎!为什么只有我们一线教师知道要慢慢的欣赏?时代发展了,什么都兴提速,你要慢下来,no……我想慢,人家让吗?哈哈。我们共同呼吁吧。

分享 转发
QQ:573014161  网名:灰太人
TOP
2#

教育改革,任重而道远。


 


现在的中国教育,充斥着急功近利、拔苗助长等违反科学规律的现象,积重难返啊。


 


慢慢来,说说容易做起来难啊。


 


学校、教师、家长为什么会急功近利、拔苗助长?中国教育改革的瓶颈在哪里?出路又在何方?值得我们深思啊。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5-26 8:46:09编辑过]

我的BLOG: http://blog.kxsy.net/user1/528/index.html
TOP
3#

有强烈的共鸣!


 

我的BLOG:
http://hi.baidu.com/caomaoyaya
http://blog.kxsy.net/user2/12762/index.html
TOP
4#

想慢,但大家很快,我都跟不上,起码的任务都完不成了

海宁小学科学联盟   联系QQ389853241
http://blog.kxsy.net/user1/4012/index.html
TOP
5#

强烈共鸣!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