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物吸铁
义乌市教育研修院 应航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通过体验,知道磁铁可以隔着一定厚度的物体对铁一类的物体产生吸引作用。
科学思维 能够运用分析与归纳的思维方法,得出影响磁铁隔物吸铁本领强弱的因素。
探究实践 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对影响磁铁隔物吸铁本领的因素展开探索研究。
态度责任 在玩磁铁游戏的过程中,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体会到合作、分享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互相认识
引导学生提出与教师相关的问题以获取教师信息,互相认识。同时,建立积极、有效提问的科学习惯。
(一)旧知导入,忆磁铁
出示磁铁,谈一谈对于磁铁的认识,回顾前面几节课所学的内容,暴露前概念。并顺势提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隔着物体能否吸住铁呢?并出示另一种材料——回形针,以磁铁和回形针展开本节课的学习。
(二)积极尝试,用磁铁
活动一:尝试隔着身边的各种物体,看看能否隔着它们吸住铁制回形针。记录并汇报。
学生汇报检测结果,发现隔着部分物体(少数纸张、文具袋布料、尺子、单层衣服等)能够吸住,但是隔着有一些物体(手、桌子、整本书、橡皮等)则不能吸住。
教师将学生检测的结果呈现在黑板上。根据板书呈现结果以及不同小组结果的差异,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引导学生进行提问。(预测学生提问:1.为什么隔着不同的物体,吸住铁的本领不一样?2.有些物体,材料一样,但是隔着它们吸住铁的本领也有不同,这是什么原因?3.同样的物体,竖着吸和横着吸,结果也不同,这是什么原因?)
教师指导学生将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有效整理,归结到一个共同问题,即:磁铁隔物吸住铁的本领与哪些因素有关?
设计意图:在用磁铁隔着身边的物体吸回形针的活动中,产生疑问。问题来源于学生的真实体验,能够激发学生对于问题的探究欲望,为下一环节的开展做了有效铺垫。
(三)科学探索,研磁铁
根据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假设(预设:与物体的厚薄有关;与材料有关;)。
教师提供研究所需的一般材料,即不同厚度、不同材料的各种物体,学生在思考后简单设计实验,自主选取相应材料展开研究。在记录单相应位置记录并得出研究结果。
我们小组选择了号和号进行研究,发现隔着号(能够/不能够)吸住回形针,隔着号(能够/不能够)吸住回形针。我们认为磁铁隔物吸铁的本领与物体的(厚薄/材料)(有/无)关。
分小组汇报,小组间对研究结果进行探讨,渗透对比实验的意识,让研究更具科学性。(期间,可根据学生回答,适度延伸,挖掘“有无吸住铁”和“有无吸铁”之间的差异,激发学生深层思维)
设计意图:在已有结构性材料的基础上,学生经历了问题提出、作出假设、实验设计与实施、记录分析、交流分享等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对影响磁铁隔物吸住铁本领的相关因素有了初步认识。同时,学生使用固定句式开展交流,对于低段学生而言,也锻炼了其有效分享和表达的能力。
(四)材料延伸,拓磁铁
出示新的研究材料——水,研究装置见下图。分小组进行研究,能否隔着水吸住铁质回形针。


经过尝试,发现隔着水,距离回形针近的一端能够吸,远的一端不能吸。学生能对前面研究的结果进行迁移,拓宽对磁铁隔物吸铁本领的认识。
设计意图:继续探索隔着“水”这种液体材料能否吸住铁。在多形态材料的研究中,深化磁铁隔物吸铁本领的理解。逐步落实课标要求,即“知道磁铁可以直接或隔着一段距离对铁、镍等材料产生吸引作用”。
(五)引发新疑,玩磁铁
呈现两个厚度不同的迷宫,利用磁铁和小玩具,完成迷宫挑战。通过相同磁铁隔着不同厚度迷宫底板走迷宫的难度差异,运用本课所学分析原因。同时,教师使用磁性更强的磁铁,加入挑战,引发学生产生对磁铁隔物吸铁本领的新的思考和疑问,激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玩磁铁,研究磁铁。
设计意图:通过两个不同迷宫的挑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真实问题。同时,产生新的疑问,将学习活动从课内延伸至课外,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磁铁的兴趣。
七、板书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