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课例研享】二上《设计小房子》 [复制链接]

1#
银光图片

2025.9.12我有幸在上虞区2025学年第一学期小学科学教研工作会议暨名师高徒、专业发展共同体携手研修活动中执教了新教材二上《设计小房子》。

这是一个全新的单元,对二年级学生首次提出“设计”一词,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又在开学初就展示,前面的三课内容没有时间铺垫,多方因素的考虑下,所以我在执教中对本课的内容做了一些调整,将稍微复杂的的目标简单化,将抽象的空间结构具象化,下面是我的具体案例展示。



最后编辑戴丹丹 最后编辑于 2025-09-15 16:46:40
分享 转发
TOP
2#

【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造房子单元的第四课内容,衔接前3节课“家”的情境,学生首次以“工程师”的角色参与科学学习,他们要初次尝试像工程师一样经历工程设计的过程。对标课标13.2.2学会使用简单的草图,说出自己的思路。学生对废旧物品很熟悉,他们也可能经历过处理家里的废旧物品的活动,如作为垃圾处理、卖给废品收购站等,甚至也会进行循环改造使用。但这些体验主要是把废旧物品作为物品进行处理,没有从材料的视角去思考当废旧物品再利用时“如何根据材料的特点来制作具有一定功能的物品”。

本课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明确任务,引导学生将任务拆解、分析、具象化。第二部分设计方案,指导学生根据已经积累的“造房材料研究”的经验,选择合适的材料满足所需功能,用合适的方式表达设计意图。第三部分拓展,布置学生根据设计需要补充材料箱中的材料,为下一节课的建造活动做准备。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知道造一座小房子需要考虑房子是否稳固、明亮、通风等因素。

2.通过教师的指导,能利用材料和工具,通过口述、画图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3在团队交流问题过程中,提供可行性建议,发展反思质疑和积极探索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根据任务要求,设计小房子并画出设计图。

教学难点:设计满足要求的小房子,并解释设计思路。


最后编辑戴丹丹 最后编辑于 2025-09-15 16:50:52
TOP
3#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和孩子们聊一聊感兴趣的卡通人物,引出本节课出场的熊大熊二兄弟。

(一)创设情境,提出任务

(教师展示熊大熊二卡片)今天我们的课堂上来了熟悉的朋友熊大熊二,他们要在森林小镇建造一批新房子,可是典型居民光头强,大象,长颈鹿和熊大熊二不擅长设计小房子。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帮他们设计属于自己的小房子。


最后编辑戴丹丹 最后编辑于 2025-09-15 16:51:17
TOP
4#

1.初步畅想设计什么房子。

了解学生对“设计”房子的前概念。

2.游戏体验

出示大纸箱子,请同学先来试着住一住这个纸房子,看看有什么样的感受。学生体验后交流有什么感受?

知道设计一所房子要满足稳固,通风,明亮的基本功能,同时也能给我一定的设计方向,如门,窗等结构

师生总结并出示小镇居民的房屋设计需求:“用至少两种材料,建一座比较稳固、明亮、通风的小房子。”


最后编辑戴丹丹 最后编辑于 2025-09-15 16:51:56
TOP
5#

(二)认识材料、设计草图

1.出示6种材料图,在课本给出的4个里补充了2个,了解可能用到的材料。学生在对比中体会材料性能的不同,从设计目标出发进行材料选择,用我选择用(  )材料造房子的(),因为(    )句式回答。

2.在学生选择厚纸板的基础上,用中号纸板为主体,同桌交流,你要设计怎样的房子?


最后编辑戴丹丹 最后编辑于 2025-09-15 16:53:27
TOP
6#

3.集体交流,学生上来演示想法,然后全班分享。知道要满足通风,明亮,稳固的基础上还要考虑窗户的大小,数量,位置等影响因素。
4.画设计图:选择小镇居民,根据住户的特点和之前集体交流要考虑的因素,绘画设计图,老师分发图纸,分组完成设计图。





最后编辑戴丹丹 最后编辑于 2025-09-15 16:53:54
TOP
7#

(三)分享交流、成果发布会

1.个别小组展示设计图,并同步解说。

2.全班交流设计意见。

(四)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在稳固,明亮,通风的基础上,还考虑了不同小镇居民的个性化需求,这就是有目的的设计。所谓设计,就是在明确任务的基础上,进行设计方案。




最后编辑戴丹丹 最后编辑于 2025-09-15 16:54:18
TOP
8#

(五)拓展
在明亮,通风,稳固的基础上,我还希望我设计的房子有什么特点?
交流完想法,在作业本里完成自己个性化的房屋设计图。

最后编辑戴丹丹 最后编辑于 2025-09-15 16:54:49
TOP
9#

(六)期待大家的作品

小镇居民们期盼着房子展示会的那一天,鼓励孩子们要好好完善住户的作品哦!




前后情境呼应,同时也是完成本单元第6节的内容,为后面的课做好铺垫。
最后编辑戴丹丹 最后编辑于 2025-09-15 16:56:16
TOP
10#

【我的思考】

本堂课我情境支架有一定的导向性—— 我围绕 “帮典型人物设计房子” 展开,从孩子们最舒适的人物着手,特意选了熊大熊二(兄弟同住的需求)、大象(体型较胖的空间需求)、长颈鹿(身高突出的需求)光头强(正常身高的需求)这四个典型角色。这样的设计思维含量高,能引导孩子结合人物特点思考设计,做到有目的的设计。还贯穿了大单元意识,为后续第 6 节 “房子展示会” 提前埋下情境线索,让整个单元教学更连贯。细节上PPT里都做进去了,小组评价也是以这四个住户为典型代表,熊大熊二代表会合作,光头强代表会思考,大象代表会专注,长颈鹿代表会探究!



其次是对材料选择进行优化。我觉得教材中给出的材料缺乏明显的对比性,我特意补充了一些材料:比如用厚纸板和纸张对比,透明塑料片和保鲜膜对比。这样调整后,孩子能更清晰地理解 “材料性能要匹配设计目标”,选择材料时也更有目的性,会主动思考 “我的设计需要什么性能,哪种材料更合适”,落实 “设计为目标服务” 的理念。



还有调整是针对学生空间思维的突破。试教时发现,直接让二年级孩子画立体房屋图难度太大,他们的空间立体思维还不成熟。所以我以纸板箱为四面墙作为主框架 —— 先让孩子直观感受立体房屋结构,课堂上先在框架上画平面设计,再迁移到作业本上绘制。这样既降低了难度,又能帮孩子更好地呈现立体感;同时也让孩子明白,设计本身就是反复修正、逐步完善的过程,符合真实的设计逻辑。

最后编辑戴丹丹 最后编辑于 2025-09-15 16:56:57
TOP
11#

【我的困惑】跟大家探讨
1.对屋顶这一环节的处理:关于屋顶的出示与设计,如果我提前做好统一屋顶,会限制孩子的思维;或者做多种样式的屋顶,一方面我自己的手工能力有限,很难覆盖所有可能,另一方面做得越多,反而会给孩子越多 “框定”,比如孩子可能会觉得 “只能选老师做的这几种”。但二年级孩子的想法其实特别鲜活,试教中课堂上有孩子想做全玻璃屋顶、加烟囱、开天窗,这些创意我根本不可能提前预判,提前做多样的屋顶感觉也限制了想法;可要是不提供屋顶,房子又显得不完整,后续展示效果也会受影响。


2.课本中的材料给出木条和金属条,学生的基础房子是纸板箱,这两个材料如果做框架,那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操作难度太大,这里在试教中学生能想到是稳固的作用,但是做什么感觉还是比较模糊的,只是针对材料本身提出稳固而已。
最后编辑戴丹丹 最后编辑于 2025-09-15 16:57:27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