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相资,学用互进
——诸暨市陶朱街道三都小学 何铖熹
一、阅读分享


读《跨学科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有感
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当我第一次翻开《跨学科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这本书时,内心既期待又忐忑。期待的是能够找到解决教学困惑的新路径,忐忑的是担心理论过于高深难以落地。然而读完这本书,我寻到了一些能够直接指导课堂实践的“教学宝典”。
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我常常感到困惑:为什么学生对实验现象充满好奇,却对教科书上的知识点兴趣缺缺?为什么他们能够记住植物的各个部分名称,却无法理解植物与环境的整体关系?这本书给了我答案——传统分科教学人为割裂了知识的完整性,使学习变成了记忆碎片而非构建认知图景的过程。
书中提到的“主题式跨学科学习”模式让我深受启发。回到课堂,我尝试设计了一个“校园植物探秘”项目。原本这只是简单的内容,但我找其他任课老师商量,将其扩展为跨学科实践活动:语文课上,学生为植物写观察日记和描写文章;数学课上,学生测量植株高度并制作生长曲线统计图;美术课上,学生绘制植物素描和水彩画;劳动课上,学生参与实际种植和养护。令我惊喜的是,这种教学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个平时在科学课上表现平平的学生,因为擅长绘画而成为了“植物画师”,进而对植物结构产生了浓厚兴趣。
实施跨学科教学确实面临挑战。最大的困难是如何与其他学科教师协同教学。书中提供的“教师协作小组”模式给我们很大启发。我们科学教研组开始主动与语文、数学等教研组开展联合。虽然目前只是简单的协调,但相信会逐渐发展为深度的融合。
评价方式的变革是另一个难点。我们借鉴书中的“多元评估体系”,不再单一依赖纸笔测试,而是采用作品评价、展示汇报、小组互评等多种方式。每个学生在项目中都能找到自己的闪光点:有的擅长动手实验,有的善于数据整理,有的精于成果展示。这种评估方式让更多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作为一线教师,我特别欣赏书中提供的实践案例和具体操作方法。它不是空谈理论,而是提供了可借鉴的教学设计模板、项目评估表、课时安排建议等实用工具。这些资源大大降低了跨学科教学的实施门槛,让我们敢于尝试、乐于创新。
读完这本书,我最深的感悟是: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跨学科实践活动的魅力就在于它能够点燃学生求知的火焰,让学习成为一场探索世界的冒险。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带领学生拆掉思维的“墙”,跨越学科的“界”,在真实而完整的世界中感受知识的魅力和力量。
二、学生活动
1、“种生菜”项目活动
活动的起源是学校的农耕节需要种植一种蔬菜。在班内讨论的时候,孩子们议论纷纷有喜欢水果的,有喜欢辣椒的等等。但最后,能够加入手抓饼和包裹烤肉的美味生菜成为了投票冠军。下面是两个小组的活动记录。




2、学生暑期活动
为在假期中持续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强化探究意识与动手能力,我为学生准备了暑期活动,包括:参观一处自然景点或科技场馆、阅读一本科普读物,或制作一件科技小作品等。并通过照片或视频的形式发在钉钉的班级圈中。






二、总结一项活动:小鸡安家——鸡窝制造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