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中进步 在实践中成长
诸暨市店口镇湄池小学 周米洁
读书使人静心,使人进步。在2025年这个炎热的夏天里,我和诸暨小科团队的小伙伴们一起静下心来,阅读学习、实践成长......
一、阅读书籍 理论先行
这个假期我主要阅读了《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研究》一书,本书围绕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理念—设计—实施—评价”全流程展开,强调以“探究式学习”为核心,将实验教学与学生科学素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逻辑思维、创新意识)的培养深度结合,同时注重实验教学的安全性、趣味性和启发性。


在书中我对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价值定位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1.对学生的意义:
实验是学生直观认识科学现象、理解科学原理的重要途径。例如:通过“水的蒸发与凝结”实验,学生能直接观察物态变化,比单纯听讲更易理解“温度与状态的关系”。同时,实验过程中的小组合作、问题解决(如实验失败后的原因分析),能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对教师的意义:
实验教学是教师落实“做中学”理念的关键载体,能倒逼教师提升教学设计能力(如如何简化实验步骤以适应小学生认知水平)和课堂调控能力(如处理突发实验安全问题)。
另外,我们在实验教学设计时应遵循三大原则:
1.目标导向原则:实验需紧扣教学目标,避免“为实验而实验”。
例:《植物生长需要阳光吗?》实验的目标应是让学生理解“生物与环境的联系”,而非单纯记录植物形态变化。
2.适龄性原则:根据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认知特点设计实验。
低年级适合“观察类实验”(如观察蚂蚁的生活习性),中高年级可增加“操作类实验”(如组装简单电路)。
3. 安全性与简易性原则:
避免使用有毒、易碎材料(如用食用色素替代化学染料);实验步骤控制在3-5步内,降低操作难度。
我们在实验教学实施的环节中还要注意一些关键事项:
1. 课前准备:
(1)教师需提前试做实验,预判可能出现的问题(如“蜡烛燃烧实验”中烧杯内壁水雾不明显,可改用冷玻璃片)。
(2) 分组时兼顾学生能力差异,确保每组有1-2名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带动协作。
2.课中引导:
(1) 避免直接告知实验结论,而是通过提问引导观察:“加热冰的时候,你发现它的状态有什么变化?温度呢?”
(2)鼓励学生记录“意外现象”(如种子发芽实验中某颗种子未发芽),并引导分析原因(可能是种子本身有缺陷或水分不足)。
3. 课后延伸:
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究,设计家庭小实验(如“用白醋泡鸡蛋观察蛋壳变化”),将课堂探究延伸到生活中,强化知识应用。


二、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科学不只是课本中的科学,更源于生活,源于自然。因此在放暑假之间,我就鼓励孩子们在暑期多看、多学、多做、多记录,让他们可以趁着假期,在前人的肩膀上学科学,在探索中发现问题,在实验中寻找答案,用科学的方式理解世界,用创新的思维改变未来。
假期中有不少同学都走出教室、走出家门学科学,他们去参观动物园、科技馆、海洋馆......在大自然中认识科学,学习知识、学会观察。


也有不少孩子趁着假期将学期中没来得及完成的课后拓展实验完成,或者尝试了自己感兴趣的科学制作。


三、及时记录 以研促教
学生分享成果后,我也会鼓励孩子及时总结经验,并以日记、手抄报、小论文等形式记录,开学到校后继续和同学们分享和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