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诸暨市小学科学成长者团队2025年”暑期科学汇”活动分享帖 [复制链接]

1#
银光图片

蕴知于夏 师生共长

诸暨市大唐街道盛唐小学 何莎

一、阅读一夏 积淀一

教育者,非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这个暑期,让我们暂别讲堂的喧嚣,沉心静气,以书为舟,遨游于科学思想的瀚海。通过深度阅读与感悟,我们旨在汲取前沿教育理念,反思教学实践,为新学期的科学教育注入更深厚的底蕴与更创新的活力。

这一次我研读了刘玲老师主编的《跨学科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一书。“跨学科”无疑是近年来教育界的热词,尽管时常听闻,我却始终未能深入理解其真正内涵。这本书从“主题选择”“目标设计”“实施过程”到“案例分析”,系统而清晰地解答了我心中的诸多疑问——跨学科究竟是什么、我们该如何做,以及为什么应该这样做。

1.选择主题有灵感

一个好的主题是跨学科实践活动成功的基础,但对我而言,恰如其分的主题确立却是一大难点。书中指出,主题的灵感其实无处不在:我们可以仔细研读课程标准,参考其中所提供的典型案例;认真钻研教材,挖掘内容背后所隐藏的跨学科切入可能;更重要的是,要多倾听学生,关注他们在生活与学习中产生的真实困惑……这些途径都为我打开了思路。 我意识到,无论通过哪种方式获取主题,关键仍在于教师是否具备敏锐的“捕捉力”——是否能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留意那些转瞬即逝的契机。主题背后是一种全方位的教育敏感与人文关怀。

2.设计目标有章法

在确定跨学科实践活动主题后,如何确保设计不仅停留在形式整合,更能促进学生思维向更高阶发展?本书第二章指出,明确的目标设计是成功的关键。在没有系统方法指导之前,跨学科实践容易陷入内容拼盘、方向分散的困境。该章提出了目标设计的三个核心步骤:以核心概念建立清晰框架,统领活动方向;以核心问题为内在驱动,促进深度理解;以可测的素养目标为导向,增强活动实效。每个步骤还提供了多项可操作的实现路径,极大提升了目标设定的科学性和可实现性。本章关于目标设计的章法,彻底转变了我对跨学科实践的认识。我深刻意识到,真正的跨学科融合应发生在目标层面,而非仅是内容或形式的叠加。这一系统方法不仅提升了设计的前瞻性和逻辑性,更重要的是使跨学科实践从活动走向课程,从体验走向素养,真正实现育人方式的转型。

3.实施活动有启发

目标设计为跨学科实践活动勾勒出了清晰的轮廓,而第三章则让蓝图真正有了生命。通过方案的确立与反复论证、多样且契合的跨学科实践方式,以及总结阶段富有成效的成果交流,本章系统性地解答了“如何有效实施”这一关键问题。它深刻启示我,优秀的实施过程绝非按图索骥,而是一个动态调整、持续优化的教育创生过程。特别是书中强调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策略和“过程性反思”机制,让活动实施既保持了跨学科融合的开放性与生成性,又确保了学习目标的落实和核心素养的养成。这不仅极大地增强了方案的可操作性与实效性,更让我认识到,唯有通过科学而富有弹性的实施路径,前期精心设计的活动目标才能最终转化为学生真切可感的成长体验。

正如第四章所述,指导跨学科实践活动是一项充满挑战的艰巨任务。它要求我们不仅要有情感上的热爱与投入、行动上的言传与身教,更要有知识层面的融会与贯通。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超越自我、实现教育实践的创新与突破。

二、探索一夏 实践

好奇是科学的种子,实践是探索的沃土。这个夏天,孩子们的科学世界同样精彩!他们走出课本,走进科技馆的奇妙天地;他们动起双手,创造属于自己的科技作品;他们拿起画笔,描绘眼中的未来图景。触摸科学、体验创新,让这个假期因探索而充满乐趣!

1. 水火箭

自从学习了反冲力,张峻滔就对火箭推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心想要亲手制作出一个能飞上天的水火箭。暑假里,他在爸爸的陪伴和鼓励下将心中的构想付诸实践。从准备材料、切割瓶体,到连接箭体、装饰美化,他认真完成每一个步骤;在一次次的调试与失败中,他从不气馁,而是耐心观察、仔细分析原因。终于,水火箭呼啸而起,在空中划出一道清亮的水痕,成功冲向了天空。那一刻,他不仅将火箭送上了天,更让自己的科学梦想真正启航。



2.昆虫记

自从阅读了《昆虫记》一书,郭舒然对昆虫世界充满了更多的好奇与探究欲,渴望在现实生活中一探究竟。夏日的晚上,她和妈妈偶遇了一只正在蜕壳的知了。她耐心地蹲守观察,并用文字仔细记录下这神奇的一刻。最终,她的小作文被《青鸟周刊》刊登,让更多人分享了她的发现与喜悦。
这次难忘的经历,不仅让她体会到自然观察的乐趣,更让她明白了耐心与记录的力量——知识不仅在书中,更在每一次俯身探索的真实世界里。


      3.电动风力小车

  周郑乐是一位充满好奇心的科学迷。在过去的两个月里,他积极投身于多项科学实践活动,不断提升自我:他参观了浙江省科技馆,通过丰富多彩的体验与互动,近距离感受科技的魅力;认真阅读了《叶永烈讲述科学家故事100个》一书,从科学家的生平事迹中汲取智慧与品格力量;还亲手制作了一辆电动风力小车,在实践中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段经历不仅深化了他对科学的热爱,也让他更坚定了持续探索的决心。




顺应节律 节气趣探(项目化学习活动)

  1.项目由来:

  以中国悠久的传统节气为框架,巧妙地将自然科学、人文历史、文学艺术以及社会实践等多个领域的知识融于一体。通过精心构建的五大核心板块——节律、物候、习俗、诗词以及实践,形成了一个既丰富多彩又条理清晰的知识体系,极大地促进了学生跨领域学习与综合思考的能力。本项目化学习尤为注重在实践探索中激发学生的潜能,它强调知识的综合应用,倡导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文本知识传授与实际生活体验、社会探索活动相融合。鼓励学生不仅动脑思考,更要动手实践,通过亲身体验节气文化的独特魅力,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打破传统学科界限,让学生在探索节气奥秘的过程中,培养全面的素养与综合的能力。





2.
驱动性问题:

四季更迭,万物生长,自然界的每一次呼吸都蕴含着无尽的智慧与奥秘。节气里蕴含着什么奥秘呢?让我们一起开启这次奇妙的旅程吧!



3.学习实践:

1)知节律:引入节气概念,用动画或互动软件展示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移动轨迹,直观理解季节更替的原理。讲解每个节气的日期、含义及对应的太阳黄经和自然现象,如春分昼夜平分、夏至日照最长等。揭示自然界的时间节奏与周期。

2)观物候:利用校园或社区资源,组织户外考察活动,如春季赏花、夏季听蝉,记录并讨论节气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持续观察并记录植物的生长周期、动物的迁徙规律等。 引入生态摄影、自然笔记等创意表达方式,感受生物随季节更迭的奇妙变化。



3)懂习俗:讲解每个节气背后的故事、传说及民间习俗通过故事讲述增进情感连接。组织模拟传统节日活动,了解和传承与节气相关的民俗风情。



4)赏诗词:精选历代文人墨客关于节气的经典诗词,进行赏析,讲解诗词背后的创作背景、意境及情感表达。尝试创作节气诗词或现代诗歌,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感。品味对节气的诗意描绘,增强艺术感知力。


5)实工坊:设计节气主题的项目式学习或节气手工艺品制作,鼓励使用废旧材料进行创新设计,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最后编辑何莎 最后编辑于 2025-08-28 13:22:06
本主题由 超级版主 林杰 于 2025/8/28 13:29:14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丰富的课程内容,而且与中国传统的节气相结合,很有意义与价值。加精!
TOP
3#

昆虫观察好玩呢,不过可能有的小朋友会害怕
TOP
4#

知节气,观物候,让实践来源于生活,很有意义
TOP
5#

暑假学习很有成效!
TOP
6#

阅读、实践,师生共成长。
TOP
7#

阅读,实践,梳理,厚积薄发!
TOP
8#

暑假学习很有成效,向你们学习
TOP
9#

通过深度阅读与感悟,我们旨在汲取前沿教育理念,反思教学实践,为新学期的科学教育注入更深厚的底蕴与更创新的活力。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