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行相长 思行并进
诸暨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城东小学 赵烨
蝉鸣盛夏,风禾尽起,向阳而生。乘研修之风,扬育人之帆。
一、理念更新,视野拓宽
在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明确提出“跨学科主题学习”要求的背景下,我学习了《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与实施》这本书,并结合科学教学实践进行了深刻反思。
作为科学教师,我深刻认识到跨学科实践活动不是简单的“学科拼盘”,而是以真实问题为锚点,有机融合多学科思维工具和方法的过程。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系统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正是传统分科教学所欠缺的。




(一)、跨学科实践活动的核心价值
跨学科实践活动的重心在于“实践活动”,它融合了“跨学科主题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两种课程形态。这种学习方式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并亲身经历观察、实验、访谈、制作等活动,融会贯通多学科知识和方法,以解决现实生活情境中的复杂问题。
对于科学教师来说,跨学科实践活动打破了实验室的四面墙,让科学教育从“知识传授”转向“素养培育”。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科学事实,而是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和实践,在真实情境中应用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二)、科学教师在跨学科活动中的角色转变
跨学科实践活动要求科学教师从“知识传授者”变为“协作设计者”和“引导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支持和脚手架,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
例如,在指导学生开展“校园植物探索之旅”活动时,我不再简单地告诉学生植物的名称和特性,而是引导他们通过实地观察、记录、资料验证等探究方法,自主发现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态价值。这种教学方式的转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跨学科实践活动的评价方式
跨学科实践活动的评价应当多元化、过程性,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和成长。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要关注学生的合作能力、创新思维、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对不同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在以后的课堂中,可以采用“三维评价表”,从学科知识、合作能力、成果创新性三个维度对学生进行评价。同时,我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培养他们的元认知能力和反思习惯。
下面是我的阅读笔记:






作为科学教师,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将跨学科理念融入日常教学,为学生创造更加丰富多彩、富有活力的学习体验,引领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提升综合素养,迎接未来的挑战。
二、勇于实践,砥砺前行
在暑假里,小朋友们对科学的热情只增不减,进行了一系列发明创造活动。
例如:桌面吸尘器
(一)、项目名称:环保迷你桌面吸尘器
(二)、设计灵感:每次写完作业或做完手工,桌子上总会留下很多橡皮屑、纸屑和灰尘,清理起来很麻烦。于是,我想自己动手做一个专属于我的桌面清洁小助手!
(三)、制作原理:我的吸尘器运用了物理学中的伯努利原理。当吸尘器后部的小风扇被马达驱动高速旋转时,会将风扇前方的空气快速向后抽走,导致吸入口前方的气压突然变小。而吸入口外部的正常大气压会强大的压力推着桌上的碎屑和灰尘,把它们“压”进吸尘器的瓶子里去了!这和飞机能飞上天的科学原理有一部分是相通的哦!
(四)、所需材料: 一个小马达(从旧玩具或模型里找到的)、一节5号电池和电池盒、一个空的矿泉水瓶(环保再利用)、一小块硬纸板或塑料片(用来做风扇叶)、开关一个、热熔胶枪、剪刀、导线等工具
(五)、制作过程
1、制作风扇: 首先,我将硬纸板剪成螺旋桨的形状,并把它牢牢地固定在小马达的转轴上。
2、组装机身: 然后在矿泉水瓶的瓶盖上挖一个洞,大小刚好能让马达的前端塞进去,并将风扇部分露在瓶盖内侧。
3、连接电路: 用电线将马达、电池盒和开关(如果有的话)串联起来。这是一个简单的闭合电路!
4、密封固定: 最后,用热熔胶把马达和电池盒牢固地粘在瓶身上,确保瓶盖拧紧后不会有缝隙漏气。






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在暑假里,我又对之前的教具进行了4.0版本的更新,从“立体化”“可视效果”等
方面入手,增设人体血管分布图、心率健康提示等功能。改进后的装置有三方面的创新之处:
(一)立体模型,形象展示
本教具把课本中洗耳球实验改进成立体模型,将抽象的“心脏和血液流动”知识具象化、直观化,既能让学生直接观察到心脏跳动的过程,又能帮助学生感受心脏高负担的工作,进而引发对身体健康的关注。
(二)操作简单,效果明显
本教具借助信息技术巧妙地将血管的微小跳动放大,将学生难以找到的脉搏跳动以led灯闪烁的形式呈现,学生只需要触发光电传感器,就能准确测量心跳与脉搏。此外,还能切换测量模式,直接通过编程软件测出心率,大大缩短实验时间。
(三)直观演示,突破难点
通过按压教具模拟心脏的跳动过程,使学生直观感受心脏持续跳动会血液在身体里面循环流动,进而发现“心脏收缩,血液流出;心脏舒张,血液流进”的现象,突破“推测心脏工作方式”的难点。
(四)功能集成,精准测量
本教具集合“模拟心脏跳动”、“还原血液流动情况”、“LED灯间接测心率”、“编程算法直接测心率”等多种功能,巧妙体现心脏“工作”方式,多种方法精准测量学生心率,实现科学与信息技术的跨学科融合。






回望这段暑期时光,它不仅是知识的累积与技能的精进,更是心灵的一次洗礼与成长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