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课标实践】四项联动,科学思维培养策略 —— 以《仰望天空》... [复制链接]

1#
银光图片
2028年8月,我在CCtalk平台分享了题为《四项联动,科学思维培养策略—— 以为例》的课标实践。本课的具体教案可以参考我以前的帖子http://lt.zjxxkx.com/showtopic-71728.aspx
最后编辑金旭峰 最后编辑于 2025-08-24 09:43:10
本主题由 管理员 傅蒋 于 2025/8/27 22:26:53 执行 移动主题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科学思维是科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构成部分,从科学的视角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相互关系,其模型建构、推理论证、创新思维等要素不仅是学生学习科学必备的关键能力,还可以迁移用于学习其他领域知识。
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如何将科学思维的培养融入教学实践,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探究?本文以教科版三年级下册《仰望天空》一课为例,从信息整合、实证探究、情境启思、互动思辨四个维度,探讨科学思维的培养策略。


TOP
3#

一、信息整合:在梳理归纳中培养结构化思维

结构化思维是科学思维的基础,它能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仰望天空》一课中,教师通过多种活动引导学生对太阳和月球的信息进行梳理与整合,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归纳、分类和比较,培养结构化思维。

归纳所知环节,教师让学生小组讨论,汇总已知的关于太阳和月球的知识,并将这些知识记录在维恩图中。维恩图的使用是培养结构化思维的有效方式:中间部分记录太阳和月球的相同点,如都是球体;两边分别记录它们的不同点,如太阳会发光、月球不会自己发光。学生需要从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中提取信息,然后对这些信息进行判断和分类,这个过程就是结构化思维的训练过程。比如,学生知道 太阳很热”“月球有坑洼,他们需要思考这些信息属于太阳或月球的哪个特征,然后将其准确地填入维恩图的相应位置。

随后,教师让学生对比阅读绘本,补充维恩图的内容。学生从绘本中获取新的知识,如太阳是恒星、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太阳表面有太阳黑子、月球表面有环形山等。学生需要将这些新信息与已有的知识进行融合,进一步完善维恩图。这不仅是知识的补充,更是对结构化思维的深化。学生要判断新信息与已有信息的关系,是属于相同点还是不同点,是否需要对已有的分类进行调整,从而使维恩图中的信息更加全面、系统。


TOP
4#

二、实证探究:在模拟实验中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逻辑推理能力是科学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帮助学生从现象中发现规律、得出结论。《仰望天空》一课通过模拟实验,为学生提供了锻炼逻辑推理能力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验中学会观察、分析和推理。

课中,针对 在地球上看起来太阳和月球差不多大这一现象,教师设计了模拟实验。实验器材包括轨道、纸筒、大的红色圆球、小的银色圆球,其中纸筒模拟人的眼睛,大的红色圆球模拟太阳,小的银色圆球模拟月球。学生通过操作实验器材,观察不同距离下两个圆球在纸筒中呈现的大小变化,从而理解太阳和月球看起来差不多大是因为太阳离地球远、月球离地球近。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明确每个器材所模拟的对象,这是进行逻辑推理的基础。然后,学生按照实验要求进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他们会发现,当大球离纸筒远、小球离纸筒近时,两个球在纸筒中看起来大小差不多。通过这个现象,学生可以推理出:物体看起来的大小不仅与物体本身的实际大小有关,还与物体到观察者的距离有关。进而,他们能解释现实生活中太阳和月球看起来差不多大的原因。

学生在模拟实验环节会有一些前概念,比如认为太阳和月球体积差距不大。教师通过出示直径 80 厘米的圆纸片模拟太阳,让学生猜测月球的大小,最后展示穿在牙签上的小小泡沫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这种设计能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太阳和月球的实际大小差异,进一步锻炼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学生需要根据实验现象和新的认知,调整自己的思维,重新审视之前的想法,从而使逻辑推理更加严谨。


TOP
5#

三、情境启思:在趣味场景中激发探究思维

探究思维是科学学习的动力源泉,它能驱使学生主动去探索未知、寻求答案。《仰望天空》一课通过创设趣味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思维,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疑问、主动思考。

教师以 科学号探测器想要去拜访太阳和月球两位好朋友为情境主线,贯穿整个课堂。课前谈话时,教师问学生:你仰望过天空吗?当你仰望天空的时候,你看到了什么?唤起学生对天空的已有认知。上课后,教师又说:科学号探测器想要去拜访太阳和月球,你想一起吗?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在这个情境中,学生仿佛化身为小科学家,带着任务去探索太阳和月球的奥秘。

为了营造更好的情境氛围,教师在教室前方摆放了天文望远镜,在课件中装饰有科学号探测器和上虞吉祥物 吉象相结合的卡通图像,还设计了 小小天文学家贴纸的评价方式。这些元素让情境更加真实、生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探究思维。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会更主动地去思考关于太阳和月球的问题,比如 太阳的温度为什么那么高”“月球上的环形山是怎么形成的等。

在课堂的最后,教师让学生给科学号探测器提出拜访建议,这也是情境的延续。学生需要结合所学的知识,思考拜访太阳和月球需要注意的事项,如太阳温度高,探测器需要有防热装置;月球离地球较近,但没有大气层等。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探究思维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和深化。


TOP
6#

四、互动思辨:在交流讨论中提升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科学思维的高级形式,它能帮助学生对信息进行审慎的判断和评价,不盲从、不迷信。《仰望天空》一课通过多种形式的互动讨论,为学生提供了表达和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在互动思辨中提升批判性思维。

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围绕太阳和月球的知识进行交流,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也能听取他人的意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对他人的观点进行思考和判断,比如当有人说 月球会发光时,其他学生可能会提出反对意见,认为月球本身不会发光,我们看到的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通过这样的讨论,学生能纠正错误的认知,形成正确的观点,同时也培养了批判性思维。

在汇报交流环节,学生上台分享自己小组的维恩图和实验结果,其他学生可以进行补充和质疑。比如,在分享维恩图时,有学生提到太阳和月球的相同点是 都会运动,其他学生可能会进一步追问 它们的运动方式有什么不同呢。这种质疑和追问能促使学生更深入地思考问题,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师在互动思辨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教学反思中提到,教师预设了丰富的评价语,在肯定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多角度思考。比如,当学生对某个问题的回答不够全面时,教师可以说 你的想法很有道理,不过我们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想一想,引导学生拓展思维,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辨析。


TOP
7#

结语

科学思维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实践。《仰望天空》一课通过信息整合培养学生的结构化思维,通过实证探究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通过情境启思激发学生的探究思维,通过互动思辨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在今后的小学科学教学中,我们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更多有效的教学活动,让科学思维的培养融入课堂的每一个环节,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学会科学地思考,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TOP
8#

学习了,越来越棒👍
TOP
9#

感谢分享
TOP
10#

总结很到位,学习了,点赞!
TOP
11#

结合课标深入分析优秀课例,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值得我们学习。
TOP
12#

“仰望天空”是孩子们在中段接触到算是很正式的“模拟实验”课,如何用模拟实验去探究到观察不到、研究较深的内容是值得多次思考的。
TOP
13#

结构化思维的培养是比较重要的,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
TOP
14#

学习了,感谢分享
TOP
15#

在不断的探究和思辨中,不断修正认知,对太阳和月球的异同点也越来越明确
TOP
16#

归纳总价到位,优秀。
TOP
17#

实践-——总结——实践,不断地进步。
TOP
18#

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这是结构性思维非常重要的价值
TOP
19#

感谢分享!
TOP
20#

用新技术来突破教学确实是一种很好的策略
TOP
21#

在批判性思维学习中发现问题
TOP
22#

总结很到位,学习了,点赞!
TOP
23#

多学习一下,多丰富自己
TOP
24#

在课堂中通过优课的不断改进、优化,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也增进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
TOP
25#

科学思维的培养任重而道远,优化课堂结构,促进其提升
TOP
26#

感谢分享
TOP
27#

批判性思维确实很重要,教育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而是要培养有创造的人才!
TOP
28#

感谢分享,慢慢跟进学习
TOP
29#

仰望天空这节课感觉最重要的就是模拟实验,感受到太阳和月亮虽然看起来差不多,但其实太阳大很多。
TOP
30#

写成这样,那论文不是有了吗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