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自然之书,感悟教育本质
柯岩中心小学育才路校区 潘靖
抓住暑期的尾巴,让思维在异国发光。在8月的每月研修中,周特与我们分享了一次跨越国界的教育之旅,特别是关于自然的思考,让我有感而发,浅谈薄见。
一、 守恒,感悟教育本质
“请停止喂猴子,森林里有足够的食物。”这是周特所记录的,写在武吉知马森林公园的门口的告示语。朴实的文字发人深省,确实,人类如何和自然相处是永恒的课题,这也是在教学有关生命单元时,我应该持续思考的方向,敬畏自然、和谐共生远远不是一句口号这么简单。
回想在第一次教学教科版六下《生物的多样性》单元《校园生物大搜索》一课时,我提前拍摄了校园内的多张生物的图片,还设计了校园植物学习单。课堂中,我以课内+课外的方式展开教学,用15分钟进行知识科普,在剩余的25分钟里,孩子们分组寻找校园内的植物,进行序号标记。整节课孩子们兴趣盎然,有的组甚至下课了还在继续寻找。当时,我总觉得课堂热热闹闹的背后似乎还缺少了些什么。
今天,听了周特用“守恒”二字来概括,心头十分触动。确实,当时的课堂中缺少的正是一份对自然的连接与对教育本质的感悟,也就是对教学目标中“态度责任”的把握不够到位,珍爱生命,意识到校园环境与生物的相互影响。在最后的环节,可以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同学们的行为影响生物正常生活的情况,能慢慢学习与自然和谐相处。
二、 记录,坚持输入输出
讲座伊始,我就被周老师90日的记录杂志所震撼,对照自身,深感不足,这坚持的品质值得自己学习与践行。回忆上学期,我跟着学校向日葵种植项目,带着二年级孩子们坚持记录了《向阳日记》。孩子们从一开始简单的词语描述到学期末的图文并茂,特别在“我的发现”一栏中时常涌现的灵机一动,让记录富有趣味,有所收获。
结合今天的讲座,我联想到许多缺乏坚持输入输出的地方,比如在对向日葵习性了解上,我缺乏对孩子们及时的科普,导致徒长现象、日照时间过长等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需要向专业人士及时寻求帮助;在学期初设想的自然笔记最终没有呈现,只有几幅单独的画作,需要进一步整合等。
三、坚守,践行终身学习
正如周老师所说,新加坡对教师的评价体系激励着教师不断精进自己的教学业务,可能减少了互相竞争,但更多提倡的是对自我的提升,终身学习是一生都要追求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