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背景与发布
“启创·InnoSpark”是由华东师范大学与上海创智学院联合研发的我国首款自主可控教育垂类大模型,于2025年7月26日在WAIC智能教育论坛正式发布。该模型基于国产千问基座自研,深度聚焦中小学教学场景,定位为“智慧导师”,旨在通过AI技术赋能教育全流程,推动教学育人一体化。其发布标志着中国在全球教育智能化领域迈出关键一步,被专家称为“构建智能教育中国范式”的里程碑。
二、核心突破与技术特点
- 价值观引领
模型基于超10万条教育语料训练,融入中国特色育人导向,注重在知识传授中传递正确价值观。例如,在解题过程中融入传统文化典故(如曹冲称象),强化文化认同。
- 创造力培养
创新引入“神经坍缩理论”,破解教育数据长尾分布难题,支持跨学科教案生成与复杂问题求解。例如,学生上传数学题后,模型通过多轮引导提问(如“试试用画图表示思路”),结合可视化工具启发逻辑思维,而非直接给出答案。
- 个性化学习
内置上万种学生画像,根据年龄、知识水平、性格差异动态调整教学策略。例如,对小学一年级学生讲解一元二次方程时,会提示“该知识点八年级学习”;对高中生则直接提供公式拓展思路,体现“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应用。
三、应用场景与功能
- 教学辅助
- 教案生成:支持跨学科教案设计,教师可实时修改并获取资源优化建议。
- 学情诊断:精准分析学生知识盲点,提供针对性练习建议。
- 作业批改:9月上线后开放核心功能,减轻教师负担
。
- 学生互动
- 情感交互:通过多轮对话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例如拍照讲题时平均经历6-10轮交互,逐步拆解问题。
- 跨学科辅导:生成古诗文创作、编程实验设计等情景化案例,激发学习兴趣。
- 教师赋能
模型作为“智能伙伴”,可辅助教师完成资源创作、课堂设计等任务,推动从“标准化教学”向“个性化引导”转型。
四、社会意义与未来展望
- 教育生态重构
模型不仅是技术工具,更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新基座”,支撑全场景、全流程的智能教育基础设施。
- 应对教育内卷
通过引导式教学减少机械刷题,例如物理老师利用模型开发60余个教学应用,覆盖编程到实验全流程,融入传统文化元素。
- 全球影响力
作为首款自主可控的教育大模型,其开源轻量版本适配不同设备,计划于2025年9月完成备案后向全国学校开放,预计服务百万教师。
总结
“启创·InnoSpark”以“有温度”为核心理念,通过AI技术实现教育的人机协同与因材施教,标志着中国教育智能化从技术探索迈向规模化应用。其成功落地将推动教育从“知识点灌输”向“思维晋级”转型,为培养未来人才提供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