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台风的名字是怎么取的? [复制链接]

1#
这两天台风主竹节草登入沿海,浙江受到了影响。央视网消息:据中央气象台网站消息,7月30日16:40前后,今年第8号台风“竹节草”在上海市奉贤区沿海再次登陆,随后持续向西偏北方向移动。31日8时,其中心位于江苏宜兴境内,强度为热带风暴级,最大风力有8级(20米/秒)。预计,“竹节草”将以每小时10~15公里的速度继续向西偏北方向移动, 31日晚上移入安徽东部地区,之后回旋少动,强度逐渐减弱。
发现台风的名字挺不一样的,就很好奇名字是怎么取的?deepseek搜索了一下:
一、命名表
台风委员会(由WMO亚太地区的14个成员组成:柬埔寨、中国、朝鲜、中国香港、日本、老挝、中国澳门、马来西亚、密克罗尼西亚、菲律宾、韩国、泰国、美国和越南)各自提交了10个名字。这140个名字(14个成员 x 10个名字)组成一个命名表。命名表上的140个名字按顺序循环使用。



    • 每年生成的台风按生成先后顺序,依次从命名表上获取名字。


    • 当命名表上的名字用完后(即一年内台风数量超过140个的概率极低),就回到列表开头重新开始循环。


    • 例如,2024年的第一个台风会被命名为该年命名表上的第一个名字,第二个台风用第二个名字,以此类推。2025年的第一个台风会接着2024年最后一个使用的名字之后继续使用命名表。


    • 如果一个台风造成了特别巨大的破坏和人员伤亡,声名狼藉,为了在气象、灾害防御上便于区分,也为了避免给灾民带来心理创伤,台风委员会成员可以申请将该台风的名字从命名表中永久“除名”或“退役”。


    • 例如:



      • 2013年的超强台风“海燕”(由中国提供)在菲律宾造成灾难性破坏,被除名,后由“白鹿”替代。


      • 2018年的超强台风“山竹”(由泰国提供)造成巨大损失,被除名,后由“山陀儿”替代。


      • 2022年的台风“马鞍”(由中国香港提供)造成一定影响后被除名,后由“青马”替代。


      • 2023年的台风“杜苏芮”(由韩国提供)造成严重灾害,已被除名,新名字待定。


      • 名字的风格:


      • 由于由不同文化背景的成员提供,台风名字风格多样:







      • 中国: 常以神话人物(悟空、玉兔)、动物(海燕、海马)、植物(杜鹃、海棠)或自然现象(电母、彩虹)命名。


      • 日本: 常以星座(天兔、北冕)、天气现象(摩羯)或其它名词命名。


      • 东南亚国家: 常以当地动植物(杰拉华 - 一种淡水鱼/马来西亚;利奇马 - 一种水果/越南)、自然现象或地名命名。


      • 美国: 常以人名(玛莉亚、韦森特)命名(但需注意这些是音译自英文人名,并非直接用名人名字)。


      • 朝鲜: 常以鸟类或其它自然事物命名(鸿雁、杨柳)。



      • 台风的名字并非随意取的,而是由一个国际组织(WMO)下属的台风委员会成员共同制定的、包含140个名字的循环命名表决定的。名字需要符合易读易记、文化敏感、非商业等原则。最重要的是,造成特大灾害的台风名字会被永久“除名”,并由提供国提交新名字替代。这套系统保证了台风命名的统一性、有序性、文化包容性,并对重大灾害性台风给予特殊处理。



最后编辑小铁钉 最后编辑于 2025-07-31 09:46:15
分享 转发
TOP
2#

这个之前听说,被除名的不太知道
TOP
3#

原来是这样循环使用的啊,原先只知道是由多个国家取名,没想到还有循环使用这样的方法,破坏性强的还可以被除名,长知识了。
TOP
4#

看来美国起的名字最随意了  直接用人民
TOP
5#

又学习了
TOP
6#

又涨见识了
TOP
7#

这次热带风暴竹节草在舟山朱家尖登录,表扬一下:这个等级的热带风暴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是个好“台风”。带来了清凉,也带来了解旱的雨水。不过,近几次台风登陆舟山,但受到影响严重的总在宁波,唉,对不住宁波老大哥了。这次竹节草的登录点还很有意思,有一个故事好讲,下次和哪位老师有缘,当面讲了。
TOP
8#

这次热带风暴竹节草在舟山朱家尖登录,表扬一下:这个等级的热带风暴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是个好“台风”。带来了清凉,也带来了解旱的雨水。不过,近几次台风登陆舟山,但受到影响严重的总在宁波,唉,对不住宁波老大哥了。这次竹节草的登录点还很有意思,有一个故事好讲,下次和哪位老师有缘,当面讲了。
翁昌舟 发表于 2025/7/31 12:58:57
杭州的台风概率不高,来的往往非正面的,有钱塘江在,排水应该也会快一些的,
TOP
9#

涨知识了,感谢分享
TOP
10#

原来台风的名字还大有来头呢
TOP
11#

所以都是提前就取好的,每个名字都很特别
TOP
12#

嗯,是排好队的。
TOP
13#

原先以为是台风发源地所在国或区域给定名的呢,长见识了。不过昨天说还要第二次登录,并且8.7级地震堪察加又离这儿比较近,当时担心那两个叠加一起来那真是前后夹击情况堪忧。宁波真得淹掉。所幸后来没事儿
TOP
14#

台风的命名原来还有这么多的讲究啊!
感谢分享。
TOP
15#

台风的名称,过几年后会重复。
TOP
16#

之前好像学习过,一些大家印象比较深刻的台风名字有哪些呢。
TOP
17#

原来还有“除名”的台风,威名太大了
TOP
18#

回复 8楼金亚军的帖子

嗯。是的,金老师。台风来的时候,主要怕两个方面。一个是正逢大潮汛,比好刚好是农历15左右的日期,容易造成内涝和海水倒灌,这两年舟山“五山水利”工程已经建好了,就是防这个的;二是风力等级高,一般的热带风暴只要不是大潮汛来,这类等级的小台风都是受欢迎的,如果一个夏天一个台风都不来,那么对缺水的海岛来说反而是灾害性的,但台风到了12级以上,甚至15、16级这样的大台风,那确实会造成不小的影响。好在,登陆舟山的台风似乎都被某种神秘力量选择性地控制着。有时候“不听话”的台风也有的,不是到了舟山门前被一个“耳刮子”打得立刻转了方向,就是台风眼在舟山上空被“罚站”六七个小时不变位置,害得隔壁的宁波老大哥风雨成灾,台风眼下的舟山啥事没有,等到台风能量消耗的差不多了,“罚站”的台风眼又突然快速离开了,留下了刚刚好的淡水资源。
TOP
19#

回复 8楼金亚军的帖子

嗯。是的,金老师。台风来的时候,主要怕两个方面。一个是正逢大潮汛,比好刚好是农历15左右的日期,容易造成内涝和海水倒灌,这两年舟山“五山水
翁昌舟 发表于 2025/8/1 8:15:44
有趣的自然现象,本质上不分好坏,但人为评价面前,就有利害关系的。
TOP
20#

好像造成影响的,就不再使用了。
TOP
21#

造成了特别巨大的破坏和人员伤亡的台风名就要除名。
TOP
22#

台风取名有一定的规范,有系统性,具有地域文化特色且相对“温和”,带有人们希望台风带来的危害尽量小一些的期盼。
TOP
23#

怪不得名字有点乱,没有规律
TOP
24#

竟然还有个例会被除名的,不知道是因为要记录史册,还是名字风水不好
TOP
25#

台风的形成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条件:海面水温在26.5℃以上;一定的正涡度初始扰动;环境风在垂直方向上的切变小;低压或云团扰动至少离赤道几个纬度。由于如今人们对台风形成的认识并不充分,因此,以上所列只是台风形成的必要条件。台风的初始阶段为热带低压,从最初的低压环流到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达八级,一般需要2天左右,慢的要三四天,快的只要几个小时。在发展阶段,台风不断吸收能量,直到中心气压达到最低值,风速达到最大值。而台风登陆陆地后,受到地面摩擦和能量供应不足的共同影响,台风会迅速减弱消亡。
虽然每个台风形成的地区,达到的强度各不相同,但是人们从大量台风的发生与发展的观测资料中,归纳出了几种台风形成必备的基本条件。至2020年,学术界公认的四点是:
(1)有一个原先存在的扰动
一分钟搞懂台风如何形成,为何破坏力这么大?
台风都是从一个原先存在的热带低压扰动发展而形成的。据我国的统计,西太平洋-南海地区热带气旋来源于四种初始扰动热带辐合带中的扰动,占80%~85%;东风波,约占10%;中高纬长波槽中的切断低压,或高空冷涡,约占5%;斜压性扰动,约占5%以下。
(2)暖性洋面,海水温度高于26.5℃
热带海洋上低层大气的温度和湿度,主要决定于海表面水温(SST),SST越高,则低层大气的气温越高、湿度越大,位势不稳定越明显。台风形成于SST≥26~27℃的暖洋面上,一般来说,全球热带海洋面上全年都满足此条件,只有赤道东南太平洋全年SST≤26.5℃,这是这里没有台风发生的主要原因。
(3)生成位置一般距赤道5个纬距之外
地转参数的作用有利于气旋性涡旋的生成。在不考虑摩擦作用并忽略倾斜项的等压面坐标系中的涡度方程如下:
该式表明,对给定的辐合值,涡度随时间的变化正比于绝对涡度的大小。在赤道上f=0,如果扰动的相对涡度也为零,则无论辐否有多大,扰动的涡度也不会增加。在离开赤道一定纬度的地区f≠0,辐合能引起涡度的增大,并且对相同的辐合,离开赤道越远涡度的产生率越高。
因此,台风都生成于距赤道5个纬距以外的热带海洋上,只有西北太平洋有个别台风形成于3°N附近。但在赤道附近3个纬距以内鲜有发现台风形成。
(4)整个对流层风的垂直切变要小
对流层风速垂直切变的大小,决定着一个初始热带扰动中分散的对流释放的潜热,能否集中在一个有限的空间之内。如果垂直切变小,上下层空气相对运动很小,则凝结释放的潜热始终加热一个有限范围内的同一些气柱,而使之很快增暖形成暖中心结构,初始扰动能迅速发展形成台风。反之,如果上下切变大,潜热将被很快输送出扰动区的上空,不能形成暖性结构,也不可能形成台风。
需要强调的是这些条件仅是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
TOP
26#

改名原则台风的命名,多用“温柔”的名字,以期待台风带来的伤害能小些,但是世界台风委员会有一个规定,一旦某个台风对于生命财产造成了特别大的损失或人员伤亡而声名狼藉,或者是以名称本身因素而退役的,那么它就会永久占有这个名字,该名字就会从命名表中删除,其他热带气旋不再使用这一名称,也就是将这个名称永远命名给这次热带气旋,这就是除名。这样,就必须要补充一个新名字加入命名表。空缺的名称则由原提供国或地区再重新推荐,新名称需在第二年之前提交至台风委员会,台风委员会将根据相关成员的提议,对热带气旋名称进行增补。
TOP
27#

原来台风的名字是这样来的,涨知识了
TOP
28#

柬埔寨、中国、朝鲜、中国香港、日本、老挝、中国澳门、马来西亚、密克罗尼西亚、菲律宾、韩国、泰国、美国和越南)各自提交了10个名字。这140个名字(14个成员 x 10个名字)组成一个命名表。命名表上的140个名字按顺序循环使用
TOP
29#

台风命名的背后蕴含着各国的文化
TOP
30#

台风的命名体现了各个国家的特色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