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注册
密码 登录
登录或注册新用户,开通自己的个人中心
这是一节工程实践任务驱动下的观察探究课,姜老师注重将科学探究与工程实践的有机融合,引导学生在真实问题情景中,通过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的方法,逐步建构科学概念,并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深入探究、深化理解。同时任务驱动下的教学弥补了在以往探究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的不足,也避免了工程教学中,重制作、轻思维的局限,使学生的科学思维在任务推进中不断深化、进阶。
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和大家一起交流分享。
1. 任务导航:联结经验,初步认知。本节课的核心任务就是用一根导线、一节电池来点亮小灯泡。大屏呈现真实学情(课前布置学生思考:怎样用一节电池、一根导线,点亮小灯泡的方法,并画了连接图。)了解学生的前概念,便于在接下来的教学更加有针对性。然后利用设备从中筛选出7种频率较高的连接方法进行研究,并提出问题:这些连接方法,真的能点亮小灯泡吗?
2. 实践挑战:多元设计,自主研究。预测小灯泡会不会亮,学生就会思考用导线去连接电池、小灯泡的什么部位呢?小灯泡、电池外面的哪里部位是可以连接的?这样就需要学生对电池和小灯泡的外部结构进行仔细观察,结合资料,使学生充分了解小灯泡和电池的外部结构特点。此时的预测不是盲目的猜测,而是基于观察所作的判断。学生完成预测以后,把信息汇总分析,发现很多想法不一致,认为有的会亮,有的不会亮。当预测结果存在争议、产生认知冲突时,再来开展实践探究,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积极性。
接下来,便开始实践检测。2人一组,一起合作检测。思考:电池、灯泡、导线哪些地方要相互连接,才能使小灯泡发光?还有其他方法也能点亮小灯泡吗?完成检测后进行交流,通过检测发现3种方法能点亮小灯泡,4种方法不能点亮小灯泡,个别小组挑战新的连接方法。初步完成点亮小灯泡的工程任务。
3. 深度探究:精细剖析,理解本质。检测完成后进行讨论,这些能亮的连接方法有什么相同点?这是平时教学最容易忽视的一点,我觉得这里思考的过程非常的重要,这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深度探究的重要一环。学生发现,这些能亮的连接方法都是,电池一极和底部连接点连接,电池另一极和侧面连接点连接。
同时又有学生有疑问,为什么只有把电池的两极分别和小灯泡的2个连接点连起来才能亮?学生就会想,发光的灯丝和小灯泡的2个连接点有什么联系?估计小灯泡金属圈这里和灯丝有没有连接起来。学生又有了观察小灯泡的内部结构的需求。
观察已经解剖开的小灯泡的内部结构,深入了解灯丝、金属架和连接点之间的连接情况。
本节课从观察小灯泡的外部结构,经过实践测试和生活经验去推测小灯泡的内部结构,逐步形成回路的模型概念。电流从电池一极出发,经过连接点、灯丝和导线后返回电池另一极形成的闭合路径。只有这样连接,才能点亮小灯泡。(其中电池的内部结构课堂上时没有研究的,作为课外任务去观察)
本节课的问题解决是一个持续试错与自主探究的过程,具有开放性、自主性和协作性,而在以往的探究教学中,有时往往简化为按部就班的知识验证,问题由老师预设,探究过程封闭,结果早已注定,导致学生探索能力和创造力下降,相比之下,让学生在问题的驱使下持续挑战,更能唤醒内在的探究潜能,促进科学思维发展。
4. 多维评价:可见增值,激发动力。
姜老师利用简单的磁贴进行有效的评价,任务评价,高效完成检测任务的前面几个小组,可获得红色磁贴;完成检测任务后可以进入挑战环节(发现新的连接方法)。过程性评价,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和帮助。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不仅能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还能促进他们的自我认知和素养发展。
这是一节工程实践任务驱动下的观察探究课,姜老师注重将科学探究与工程实践的有机融合,引导学生在真实问题情景中,通过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的方法,逐步建构科学概念,并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深入探究、深化理解。同时任务驱动下的教学弥补了在以往探究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的不足,也避免了工程教学中,重制作、轻思维的局限,使学生的科学思维在任务推进中不断深化、进阶。[/siz 高大 发表于 2025/7/27 10:02:09
1. 任务导航:联结经验,初步认知。本节课的核心任务就是用一根导线、一节电池来点亮小灯泡。大屏呈现真实学情(课前布置学生思考:怎样用一节电池、一根导线,点亮小灯泡的方法,并画了连接图。)了解学生的前概念,便于在接下来的教学更加有针对性。然后利用设备从中筛选出7种频率较高的连接方法进行研究,并提出问题:这些连接方法,真的能点亮小灯泡吗?[/ali 高大 发表于 2025/7/27 10:05:17
2. 实践挑战:多元设计,自主研究。预测小灯泡会不会亮,学生就会思考用导线去连接电池、小灯泡的什么部位呢?小灯泡、电池外面的哪里部位是可以连接的?这样就需要学生对电池和小灯泡的外部结构进行仔细观察,结合资料,使学生充分了解小灯泡和电池的外部结构特点。此时的预测不是盲目的猜测,而是基于观察所作的判断。学生完成预测以后,把信息汇总分 高大 发表于 2025/7/27 10:07:28
4. 多维评价:可见增值,激发动力。姜老师利用简单的磁贴进行有效的评价,任务评价,高效完成检测任务的前面几个小组,可获得红色磁贴;完成检测任务后可以进入挑战环节(发现新的连接方法)。过程性评价,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和帮 高大 发表于 2025/7/27 10:24:51
天狼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