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刘铁君:2024-2025馨火科学网络研修共同体个人专帖 [复制链接]

91#

说的不错,给你点赞
TOP
92#

学然后内化成自己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
TOP
93#

期待你的分享
TOP
94#

科学课堂里不同学科的融合
TOP
95#

跨学科教学,综合利用各种学科助力科学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学习发展!
TOP
96#

加油加油,期待分享
TOP
97#

跨学科教学案例也是一个热点
TOP
98#

加油加油
TOP
99#

加油加油,期待以后更多分享
TOP
100#

学有所获,实践在自己的教学中,行动力
TOP
101#

学有所获!
TOP
102#

跨学科教学,促进全面发展
TOP
103#

刘铁君:2024-2025馨火科学网络研修共同体个人专贴第15期

在这次馨火学堂桂馨科学课网络研修第3期的讲座中,我见到了心心念的陈建秋老师.虽然已在网络上认识陈老师很多年,但这还是第一次见到面对面“会说话”的陈老师。陈老师一如我想像中那么睿智、幽默、风趣。

陈老师这次分享的讲座主题是《问题链驱动,引爆认知冲突》,在讲座的正式开始之前,陈老师就来了一个暖场活动:让我们观察左边两张海报和右边一张海报的不同之处,这样的暖场活动很“科学”。陈老师的讲座分四个部分进行:一、思维型课堂的破局点二、概念解析(思维型课堂、问题链、科学探究活动等)三、案例剖析(问题链与认知冲突的化学反应四、实践路径(如何设计问题链+认知冲突的课堂)

在第一部分思维型课堂的破局点时,陈老师举了一个很经典的例子,一个小女孩身子穿过两根金属栏杆,别人都在质疑:头大栏小,她是怎么过去的?其实小女孩是从左边先把身子穿过去的,头卡在那了,并不从右边先进去的头。陈老师想告诉我们的是要学会打破常规思路,从另外一个角度去考虑问题,反向思维。也就是要找到“破局点”,打破被动接受知识,避免思维浅层化。陈老师还举了一个例子,用我们语文课中的一篇课文《王戎不取道旁李》来告诉我们,要培养学生对异常现象的敏感,聚焦核心素养,久而久之培养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思考”的能力。

在案例分析部分,陈老师以《相貌各异的我们》课例研讨为例,诠释了什么是“问题链驱动”,怎样“引爆认知冲突”。其实在听陈老师讲座之前,我也上过这一课,当时我也让学生事前调查对比自己与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的相貌之间的差异。如面部脸型、单双眼皮、耳垂、头发等。课堂上学生也是各抒己见,气氛了很活跃。但今天听了陈老师的课,发现自己的问题设计的不够深入,没有推动学生深度学习。另外课例中设计的魔镜活动:这是我们班的谁谁谁这个环节,让学生画出自己的面部特征并随机投影,更是体现了科学探究活动中的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下次如果再上这一课,我会在教学环节中借鉴陈老师的这个做法去试一试。

听完陈老师的讲座,感觉意犹未尽,希望馨火学堂多给我们提供这样的机会,聆听名师的讲解、释疑。




TOP
104#

加油,共同在小科网学习,一起努力
TOP
105#

加油,共同学习,努力。
TOP
106#

一起加油向未来
TOP
107#

像这样的老师学习!
TOP
108#

向您学习!
TOP
109#

加油,一起好好学习,一起进步,
TOP
110#

一起坚持学习,共同成长
TOP
111#

有想法,加油
TOP
112#

坚持每一期的学习,真不容易,建议发在自己的专帖上!
TOP
113#

在这次馨火学堂桂馨科学课网络研修第3期的讲座中,我见到了心心念的陈建秋老师.虽然已在网络上认识陈老师很多年,但这还是第一次见到面对面“会说话”的陈老师。陈老师一如我想像中那么睿智、幽默、风趣。陈老师这次分享的讲座
LSY蓦然回首 发表于 2025/4/25 6:33:37
学生其实有一双会发现问题的眼睛,培养让学生主动提问的能力很有价值
TOP
114#

回复 2楼林杰的帖子

人文这块其实和环境息息相关,日本很多对细节的要求源自于岛国国情,容错率低
TOP
115#

刘铁君:2024-2025馨火科学网络研修共同体个人专贴第16期

2025年4月26日,第4期馨火科学网络研修邀请的嘉宾是我们湖北老乡——彭向焱老师,当看到群里提前发布的预告时,心里暗暗决定一定要好好向身边的老师学习学习,取取经。遗憾的是后来因为有事错过了直播。

前些天我看了彭老师讲座的重播,收获很大。彭老师在讲座中,以《影子的秘密》为例,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持科学家探索和对追求深度学习的教学思考三个方面,有理有据地讲述了如何从基于儿童立场,去进行科学教学探索与实践。

彭老师重点从第二方面教学探索,在实战中不断改进讲起。他一一为我们讲述了《影子的秘密》这一节课的三次试教过程。从第一次试教中发现问题后,然后调整思考,到第二次试教的改进设计,突破难点,最后第三次试教的优化过程,提升效果,记录每一次试教中发现的问题。从第一次发现学生探究无序,不会记录,不知道如何交流,学生表达有困难,然后反思自己没有认识到学生的认知规律。接着针对这些情况,不断改进教学设计,从导入活动开始,到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实现思维从具体到多元的转变,提升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深度。

彭老师讲授的《影子的秘密》是科学教材是教科版的三年级下册的内容,其实人教鄂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也有关影子秘密的内容,它是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影子的变化》里的内容,我也上过这一课。与彭老师的这一节课相比,差距是相当大。最大的问题是学生实践交流环节,我们农村孩子,普遍问题是课堂上不善于回答问题,老师也没有引导到位;另外是最后一个环节,制造不同的影子时,学生不知道如何去控制变量,导致探究活动受限。如果有机会,我要按照彭老师设计的思路把这节课再上一次。

彭老师最后讲到,他在24小时内进行三次试教,每次都有改进,这不仅是彭老师作为科学老师的一种严谨、负责的精神,更展现了他的工作室对课堂教学的执着追求和团队精神,工作室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地引领老师们往前发展。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却会走得更远,愿桂馨长阳科学教育工作室越走越远。


TOP
116#

科学课堂也需要严谨性
TOP
117#

基于儿童立场,去进行科学教学探索与实践
TOP
118#

学习进步,不断吸收
TOP
119#

多学习,多思考,多实践
TOP
120#

一次次试教一次次改进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