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气象观察员之农谚小侦探 [复制链接]

1#
银光图片

   三年级的《天气》单元是在秋季上的,因那段时间天气比较稳定,记录的天气数据就比较平稳,整个过程也比较平淡。这学期开学初是春季,天气变化起伏,加上我对曾经的作业本中出现的如“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等农谚很感兴趣,于是我就想利用这个时节,在三年级搞一个项目,叫“气象农谚谚语小侦探”,专门来检验谚语的科学性。


一、项目名称--气象观察员之农谚小侦探

     二、入项活动

     1.介绍项目的背景和意义


探究农谚,先辈们总结的天气预报,到现在是不是还准确,将知识用于生活,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2.解释农谚的概念

     3.选定参加的同学

     三、开展项目活动

     1.选择三条农业谚语

      ①雷响惊蛰前,七七四十九天不见天

      这一条是我指定的。在宁波当地,就流行这条谚语,我很想一探究竟。

也是这条谚语,启发我去做这个项目的。今年的宁波大部分地球,第一声春雷

恰好响在惊蛰的前一天,天赐的研究时机。

②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这一条是同学们都熟知的,要研究。

③让学生和家长去查感兴趣的,最后选一条,先待定


    2.学生做好准备工作

     ①本笔记本(不用厚,但大一点,记录的字可以大一些),封面适当美化主题“农谚小侦探”,凸显自己的个性,另外包含学校 姓名 班级。
     ②内页包括以下内容
(1)标题:探究的是哪一句谚语
(2)标题下方是记录结果,可以设计成表格形式
(3)记录方式根据研究的内容而定,突出三年级年龄特点,图文结合,例如研究“雷响惊蛰前,四十九天不见天”,则记录的形式肯定是写晴、雨、阴,孩子喜欢画图,那就画天气符号
(4)观察结束后,分析记录的内容,把自己思考和结论写下来
     3.在校记录,扩大影响
     我打算在校园里放一块大的记录牌,让气象员同步把自己的记录copy一份,让其他年级的同学也知道我们
在做气象观察研究。
这是我设计的校园大记录板。



    4.侦探们开始行动
    先来看第一条“雷响惊蛰前,四十九天不见天”。当然四十九天是泛指,就是连续一段时间的意思。
    学生们准备好记录本,我准备好记录板,活动就开始了。
    学生每天观察天气,并在自己的记录本上记。
    我则忙着做好在校记录的工作。
    这是我设计的记录表格,因是在校园里记,数据不能出错,所以每一个学生记录前,我都要先确认过。

    
      ①学生精心的记录





② 校园记录






      无论是家庭记录,还是校园记录,我们都是认真的在记录数据,我这里是向学生传递证据意识。说实话,我没想到孩子们的兴趣这么高。
        ③记录完成
         我们记录了二十天,足够能论证这条谚语了。
         这是一名学生记录的数据


还有更多的,没拍,后面再补上。
这是记录员们集体记录形成的。


为了更加直观,我设计了涂色,用灰色表示阴雨,用红色表示晴天、多云。

    ④分析数据
    我在班级开了天气分析会






同学们对数据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发现在惊蛰后的20天里,阴雨总天数比不下雨的多出两天。
由此他们得出结论,本条农谚在今年基本成立,但是没有像农谚描述的那样夸张。
其中一名气象员在家做了大量的自学,写下了她对研究结果的看法
  分析可能的原因是:
    1.气候变化:如今全球气候变暖,气候条件发生了较大变化,
   2. 地域差异:中国幅员辽阔,可能只适用于特定地区
  最后她说, 民间气象说话是古人智然的结晶。我们应尊其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四从位承他研究,同时依靠现代科技术来更准确地认识和预刚天气变化.
最后编辑西直街 最后编辑于 2025-07-21 22:54:26
本主题由 管理员 火柴盒 于 2025/7/22 9:12:52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第二条农业谚语“朝霞不出门 晚霞行千里”的检验这条好验证,在做第一条农谚期间,很快就出现了晚霞的天气。平时都不怎么关心的同学们,都纷纷抬头看晚霞,并等待第二天是什么天气。








最后编辑西直街 最后编辑于 2025-07-22 09:17:18
TOP
3#

“晚霞行千里” 整合记录在记录板上。
结论:晚霞行千里,经检验,成立
最后编辑西直街 最后编辑于 2025-07-22 09:22:22
TOP
4#

活动比较接地气,对天气单元教学有很好的辅助作用,建议加精。
TOP
5#

暑假会有台风感觉这样记录天气也蛮有趣的
TOP
6#

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这个项目很接地气。
TOP
7#

回复 4楼火柴盒的帖子

对的,我发现很多小孩很执着的记录天气,很多时候,真的是给了阳光,就还你灿烂。
TOP
8#

要给孩子点赞,能坚持记录的孩子真是需要很大的耐力。
TOP
9#

我觉得非常好的一个项目,两个亮点都值得我学习。一个是反证“农谚”科学性的主题设计,这个主题培养学生的能力可不少,培养了学生的实证意识、探究能力、长期观察记录的能力、还有对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认同与传承;另一个亮点则是全校互动式展板设计,让所有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进来。
TOP
10#

这样的活动也促进孩子更主动地观察天气现象。
TOP
11#

好有意义的活动,尤其不同地方不一样了
TOP
12#

果然啊,孩子们有了想探究的兴趣就会持续去探究,内驱力啊。
TOP
13#

这个项目活动好,从多角度来观察。
TOP
14#

从选题到实施细节都充满了教育智慧,尤其贴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春季天气的教学优势,具体亮点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TOP
15#

学习学习
TOP
16#

科学和生活的结合 很有意义
TOP
17#

将天气观测记录与农谚结合,很有创意
TOP
18#

很好的活动,适合在长假期来组织。
TOP
19#

不错的活动  孩子能观察研究的内容很多
TOP
20#

回复 9楼翁昌舟的帖子

翁老师的总结,把这个项目活动整整提升了一个档次
TOP
21#

天气的多样变化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感受,相同的天气对不同群体也有不一样的影响
TOP
22#

谚语是一个很好的跨学科学习的内容。
TOP
23#

小气象员的农谚小侦探,融实证和认知的协同,很有意义。
TOP
24#

这是一项很值得研究的项目化学习课程,学生通过对知识的查找、分类、归纳等,充分感受科学与文学的有机结合,增加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TOP
25#

结合气象谚语开展科学探究活动,非常的接地气。
TOP
26#

这个很好,学习了
TOP
27#

天气谚语与气象的结合,很有创意。
TOP
28#

非常喜欢这个项目,跟教材“天气”单元紧密结合,而且这样的“求证”活动对学生有一定的挑战性,也能激发他们的探究欲。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