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科学笔记与教学评一致性的关联
1.科学笔记的设计
目标(学习目标)是教学一致性的灵魂,既是出发点,又是归宿。同时,制定精准的学习目标是科学笔记内容设计的核心基础。与传统教学有所不同的是,我们设计的科学笔记遵循的是“理解六侧面理论”——能解释、能阐明、能应用、能洞察、能神入、能自知。(附图)


2.科学笔记的实施
对于课堂教学而言,教-学-评一致性在目标指引下包括三种含义:学-教一致性、教-评一致性、评-学一致性。科学笔记的实施过程也包含这三个方面的一致性:
所学即所教,指在科学笔记目标的指引下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教学之间相匹配。比如,一堂课学习之后,学生会输出“理解表现”(附图),即对部分目标进行理解与阐释说明。


所教即所评,指教师的教学与对学生学习评价的匹配程度。比如,教师批完一个班级的科学笔记之后,会整理学生相关的问题,然后面向全班进行评价反馈。
所学即所评,是指学生的学习与对学生的评价之间的匹配程度。比如。每个学期会评选“优秀科学笔记”,“精华笔记”,并在学校作业展中展出。(附图)


3.科学笔记的反馈
在“教学评”一致性框架中,教师在实施科学笔记时,特别关注科学笔记中反映出来的三类信息:错信息、异信息与碎信息。教师要通过错信息、异信息、碎信息构建正确、本质与结构化理解,让素养的形成看得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