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科学研究成果分享 [复制链接]

1#
银光图片
气温偏高会使人夜间睡觉更易打呼噜
研究表明,环境温度偏高会使人难以入眠,睡眠质量也明显下降。近日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Bastien Lechat团队通过调取美国食品和药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116620名用户接近3.5年的健康数据,分析了全天24小时环境温度对个体夜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俗称打呼噜)严重程度的影响。结果显示,相比于6.4°C,环境温度27.3°C会使个体夜间睡觉打呼噜的风险提高45%2023年,与气候变暖相关的OSA患病率增加造成29个国家788198个健康生命年损失OSA患病率提升也会使个人的工作效率下降,由此带来约3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按照比工业化前时期环境温度≥1.8°C估算,2100年,OSA给人类健康带来的负担增加1.23。相关论文于616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



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5-60218-1
最后编辑费许峰 最后编辑于 2025-06-29 10:00:59
分享 转发
TOP
2#

戒烟后为什么会长胖?
吸烟有害健康。生活中一个普遍的现象是,一些烟民戒烟成功了,但体重也上来了。近日,牛津大学人口健康系Fiona Bragg领衔的国际团队发现,吸烟者的BMI值明显低于从不吸烟者,而戒烟者的BMI和其他肥胖指标(如腰围、腰臀比和体脂百分比)水平更高。通过Olink和SomaScan蛋白检测平台进行血清成分分析显示,吸烟与个体的“厌食因子”GDF15和GDF15/受体比值呈正相关,GDF15水平随着每天日吸烟量的增加而急剧上升。进一步分析说明,吸烟强度与东亚人BMI降低显著相关,与东亚和欧洲人群血清GDF15水平升高显著相关。SomaScan_GDF15部分介导了吸烟与所有肥胖指标的关联,而Olink_GDF15介导了与体脂百分比的关联。该研究提示,GDF15可作为辅助戒烟并避免体重增加的靶向干预分子。相关论文于6月16日发表在eBioMedicine杂志。



►文章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ebiom.2025.105806
TOP
3#

全球顶级食腐动物数量降低也在威胁人类健康
     据统计,人畜共患疾病每年会导致数百万人死亡,而腐肉(动物尸体)会加剧人兽共患病原体的扩散。食腐动物可通过“清理”环境腐肉来降低人类罹患人畜共患病的风险。近日,斯坦福大学生物系Chinmay Sonawane团队通过对1376种食腐型脊椎动物种群进行分析后发现,超过三分之一的食腐动物种群规模受到威胁或数量下降。由于人类活动范围扩大,大型或专性食腐动物的生存所受的威胁更严重,而位于食物链中层的小体型和兼性食腐动物种群则蓬勃发展。但即使小体型和兼性食腐动物越来越多,顶级食腐动物的减少还是会造成环境腐肉难以被完全清除,从而促进人畜共患病原体生长。此外,小体型和兼性食腐动物种群增大还会提升诸如狂犬病病毒等病原向人类传播的风险。相关论文于6月16日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




►文章链接:

https://doi.org/10.1073/pnas.2417328122
TOP
4#

优化肉类消费模式还能改善地下水水质
     大规模集约化畜禽养殖虽然满足了人类的营养需求,但也给环境带来了污染,包括地下水污染。近日,南方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郭芷琳团队评估了1985年至2020年美国本土传统肉类生产对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的影响,并分析了用植物性、昆虫性和细胞培养等三种替代肉类替代传统肉类可能引起的地下水质量变化。结果显示,用肉类替代品替代传统肉类来源10%的蛋白质摄入量,可以分别使所需的氮肥、粪肥和水足迹(Water Footprint,一个国家、地区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消费的所有产品和服务所需的水资源总量)平均减少3.4%、10.7%和4.5%。同时,这种肉类消费替代模式可能会使地下水硝酸盐超标风险降低约20%。相关论文于6月13日发表在《自然·食品》(Nature Food)杂志。


►文章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3016-025-01188-x
TOP
5#

给予无条件资助就会使穷人更幸福吗?

       相比之下,低收入家庭的母亲和孩子的身心健康状况更加不堪。近日,加州大学尔湾校区GregJ. Duncan团队完成了一项1000对母子(家庭年收入在两万美元左右)参与的随机临床试验,调查了无偿资助对贫困家庭成员身心健康的影响。在该研究中,400位母亲每月会收到333美元的银行转账,另外600位母亲每月会收到20美元。在孩子出生后的6年里,母亲会被持续资助4年。试验结束后,所有参与者均要进行身心健康评分。结果显示,两组母亲在抑郁症状、焦虑和BMI值等指标上并没有显著差异,而且两组孩子的BMI值和整体健康情况也都相差不大。针对这一发现,研究人员认为,这种儿童时期受到资助的健康效益可能会在孩子长大后显现,或者年收入增长18%并不能对贫困造成的健康问题起到明显的改观作用。相关论文于6月16日发表在《JAMA·儿科学》(JAMA Pediatrics)杂志。


►文章链接: https://doi.org/10.1001/jamapediatrics.2025.1612
TOP
6#

受变色龙和章鱼启发的仿生皮肤
      仿生皮肤因其独特的功能特性,在医疗保健、人机交互、软机器人等众多前沿领域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近日,受变色龙动态变色机制和章鱼吸盘高效粘附特性的启发,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赵远锦团队开发出一种由羟丙基纤维素和仿生章鱼吸盘结构组成的彩色自粘贴片。羟丙基纤维素自组装形成的胆甾醇型液晶显示出高饱和度的结构颜色,可以对外部温度、机械应力和其他刺激做出灵敏反应。类似章鱼吸盘的微观结构使贴片在物理吸附的基础上具备了更强的粘附性能,能在干湿水环境中达到稳定可靠的粘附效果。该设计集成了传感、显示和自粘功能,使贴片在可穿戴健康监测、运动功能分析等领域表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有望为智能医疗和个性化健康管理提供新型技术支持。相关论文于6月17日发表在Matter杂志。

►文章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matt.2025.102211
TOP
7#

为什么不抽烟也会得肺癌?
      抽烟是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发现,一些人从不抽烟,但也会被诊断出肺癌。近日,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癌症流行病学与遗传学部Maria Teresa Landi团队通过分析英国临床实践研究数据链接数据库(United Kingdom’s Clinical Practice Research Datalink)的非抽烟型肺癌患者和不抽烟对照组的数据对上述现象进行了解释。结果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病/肺气肿(COPD)、胃食管反流病(GERD)、支气管炎和气管炎、1型糖尿病、胃炎和非感染性胃肠炎及结肠炎与肺癌发生的高风险存在关联。也就是说,炎症性疾病貌似对非抽烟型肺癌的发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研究人员建议,一些炎性疾病,如COPD或GERD,可作为未来非抽烟型肺癌筛查的辅助标准。相关论文于6月2日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


►文章链接: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5-56803-z
TOP
8#

广泛摄入富含黄酮类化合物食物可降低慢性病死亡风险
       有研究表明,饮食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摄入量越高,全因死亡率和主要慢性病的风险就越低。然而,黄酮类化合物摄入的多样性对健康的影响仍有待研究。近日,澳大利亚伊迪斯科文大学医学与健康科学学院Aedín Cassidy团队通过分析英国生物银行(UK Biobank)124805名参与者的饮食和健康数据发现,广泛食用膳食类黄酮、富含类黄酮的食物和/或特定黄酮亚类的参与者,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癌症、呼吸系统疾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率显著降低了6-20%。此外,黄酮类化合物的数量和多样性都是死亡率和几种慢性疾病的独立预测因素,表明食用更多、种类更全的黄酮类物质比食用任何单一成分更有利于长期健康。换句话说,每天食用几种不同的富含类黄酮的食物或饮品,如茶、蓝莓、苹果、橙子或葡萄,可能会降低全因死亡和慢性病的风险。相关论文于6月2日发表在《自然·食品》(Nature food)杂志。


►文章链接:
https://doi.org/10.1038/s43016-025-01176-1
TOP
9#

城郊绿地公园如何影响人类精神健康?
       与绿油油的城市大草坪相比,生物多样性更丰富的城郊休闲区(如湿地公园)的自然体验可以为人们的心理健康带来更多益处。近日,新加坡国立大学生物学院L. Roman Carrasco团队分析全球9034个城市后发现,超过96%的城市在两小时车程内拥有生物多样性丰富的休闲区,欧洲、大洋洲和北美的体验和参观率最高。在城市附近生物多样性丰富的休闲区体验使得抑郁和焦虑的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s)额外减少了137299。在欧洲、北美和南美的发达地区,这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具有成本效益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在城市附近建立新的高度生物多样性的可供娱乐的保护区不仅能降低旅行成本,还将是一种基于自然的心理健康干预措施,有益于生物多样性和城市居民健康。相关论文于6月4日发表在《自然·城市》(Nature cities)杂志。


►文章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4284-025-00251-9
TOP
10#

监测和促进伤口愈合的生物机器接口系统
      近日,北京大学(深圳)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学院Kuan-Chang Chang团队设计出一套将实时多模式传感与治疗功能相结合的生物机器接口系统,显著提升了伤口护理效果。该设备主要由促进愈合的无细胞真皮基质构成,在单个刺激事件发出一系列电脉冲后,能以超低功率监测葡萄糖、温度、pH值和湿度。与基于云的机器学习和特征融合技术相结合,该系统能够准确解码生物标志物信号,用于伤口微环境的动态分析。除了生物传感之外,该设备还通过促进皮肤重塑、新生血管和胶原蛋白沉积来加速伤口愈合,同时表现出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这一生物机器接口系统的治疗效果已得到转录组学和微生物组学层面的证实。相关论文于6月2日发表在Device杂志。


►文章链接:
https://www.cell.com/device/fulltext/S2666-9986(25)00121-8
TOP
11#

这帖子挺有意思!把科研成果和生活现象结合,讲气温高让人更爱打呼噜的研究,数据、结论清晰,还配了猫咪睡觉图,一下就生动了。从专业研究角度,给大家科普日常健康关联的知识,让学术内容接地气,能引起对睡眠健康、气候变化影响的关注,阅读体验好,也有传播价值,看完会忍不住想“原来温度对睡觉影响这么大”,激发讨论欲,很不错的科普分享~
TOP
12#

这个帖子能学到好多哦。
TOP
13#

全球顶级食腐动物数量降低也在威胁人类健康
     据统计,人畜共患疾病每年会导致数百万人死亡,而腐肉(动物尸体)会加剧人兽共患病原体的扩散。食腐动物可通过“清理”环境腐肉来降低人类罹患人畜共患病的风险。近日,斯坦福大学生物系Chinmay Sonawane团队通过对1376种食腐型脊椎动物种群进行分析后发
费许峰 发表于 2025/6/29 10:03:43
学习了,再一次感受到生物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作用
TOP
14#

每天学习一点新知识
TOP
15#

仿生皮肤因其独特的功能特性,在医疗保健、人机交互、软机器人等众多前沿领域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TOP
16#

从专业研究角度,给大家科普日常健康关联的知识,让学术内容接地气,能引起对睡眠健康、气候变化影响的关注,阅读体验好,也有传播价值,看完会忍不住想“原来温度对睡觉影响这么大”,激发讨论欲
TOP
17#

多研究最近的科学研究进展,也是科学老师专业学习的一部分
TOP
18#

这个帖子能学到很多不知道的
TOP
19#

这些知识科普得很好,让人了解得更多,能增强见识。
TOP
20#

这些知识都好专业,只有抽烟那一项还有点接近
TOP
21#

科普帖能学到很多知识,有些还很有趣
TOP
22#

涨见识了,不吸烟会长胖,那吸烟会变瘦吗?哈哈
TOP
23#

涨姿势了
TOP
24#

学知识来了。
TOP
25#

了解科技前沿的研究成果
TOP
26#

接地气的帖子,学习了
TOP
27#

胖子容易打呼
TOP
28#

身边的科学知识
TOP
29#

涨知识了
TOP
30#

身边的科学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