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宁波发布
https://mp.weixin.qq.com/s/gLI6ssUXvo4aHMrFBYd4wQ,公布了宁波周边出现萤火虫,回想自己小时候,希望暑期我们班的孩子家长能带着孩子像科学家一样去思考去观察,于是设计了本 《观察记录表》
简单版:
2025低段夏日萤火虫小侦探观察记录表(简单) 设计说明 (为什么这样设计?)
1. 符合年龄特点 (二年级)
大量图画和符号:使用颜色块、简单图标 (☀️, ☁️, 🌧️, 💚, 💛, 🟢, ✨, [ ])、动作图示代替复杂文字。
选项为主,书写量少:主要采用圈选、涂色、打钩(✓)的方式记录,大大降低书写难度。需要写字的地方留有空白,但非强制。
语言童趣易懂: 使用“小侦探”、“神奇的小灯笼”、“像心跳”、“像呼吸”、“怕吵”、“迷路”等孩子能理解的比喻和词汇。
激发问题意识:我有一个小问题”栏目引导孩子主动思考。
2. 紧扣科学课标 (观察与描述):
聚焦核心特征:引导学生观察萤火虫最显著的特征——
外形(颜色)、发光部位、活动状态、发光特点(颜色、闪烁模式)。这些都是小学低段科学观察的核心要素。
定性描述为主: 不要求精确测量(如闪烁频率秒数),强调用孩子自己的语言和方式(选择、画画)描述观察到的现象(亮暗模式、颜色)。
培养观察习惯: 包含记录姓名、日期、天气等基本科学记录要素。
渗透爱护生命与环境意识: “萤火虫小卫士守则”是重中之重,将科学探究与生命教育、环保教育自然结合,符合课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3. 简单易操作:
结构清晰,一目了然:** 分成四个逻辑清晰的区块(样子、发光、发现/问题、守则)。
任务明确:每个小项要求非常具体(圈颜色、打钩、画画)。
一页纸完成: 方便携带、填写和整理。
包含安全与规范指引: “小提示”和“守则”确保观察活动安全、有序且符合伦理。
4. 实用性:
便于教师使用: 可以作为课堂活动记录单,也适合布置为亲子小任务。
便于学生回顾与交流: 记录表本身是学生观察成果的体现,方便课堂分享讨论。
留有生成空间: “其他:_________”和“我有一个小问题”为观察更仔细或有更多想法的孩子提供了空间。
【奇思尔想】 使用建议
1. 活动前准备: 家长(老师)提前讲解记录表的使用方法,重点强调“萤火虫小卫士守则”。可以带学生在白天先熟悉记录表内容。
2. 观察时间与环境:选择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夜晚,在校园内或家附近安全、有萤火虫出没的草丛、树林边进行。确保有成人陪同。
3. 观察工具: 只需记录表和笔(彩笔更好)。强调不使用手电筒直接照射观察区域(必要时可用红布罩住的手电筒低亮度、短暂使用照明路径)。
4. 记录过程: 鼓励学生安静、耐心观察。允许他们用自己觉得方便的方式记录(如先看,过一会再填;或边看边填简单项)。
5. 活动延伸: 结束后分享观察记录,重点交流“我的发现和问题”,引导学生基于观察提出问题【希望能用视频录制下来】,教师(家长)可以据此进行后续教学(如讲解萤火虫发光原理、生活习性等)。将优秀的观察表(尤其是绘画和有价值的问题)展示出来。
新增中级观察表,符合三四年级小朋友观察。
萤火虫科学观察记录表(中级版)观察员:__________
日期:____年__月__日地点:__________
天气:□晴 □多云 □雨
气温:___℃
观察时段:□黄昏 □夜晚(____时~____时)
观察维度
|
记录项与工具
|
绘图与数据分析区
|
一、个体特征 (选择1-2只重点观察)
|
1. 外形: - 体长:□<1cm □1-2cm □>2cm - 颜色:□黑褐 □棕黄 □其他_____ 2. 发光部位:□腹部末端 □胸部 □其他_____ 3. 发光器形状:□圆点 □长条 □其他_____
|
绘制萤火虫外形 (标注发光部位)
|
二、发光行为 (用秒表计时)
|
1. 光色:□黄绿 □橙黄 □白 2. 闪烁模式: - 频率:____秒/次(亮→暗周期) - 规律:□稳定 □变化 3. 亮度变化:□渐强渐弱 □突然亮灭
|
画出光的闪烁规律 (用↑↓箭头或波浪线表示)
|
三、环境关联
|
1. 栖息环境: □草丛 □灌木 □水边 □树林 2. 周围生物: □其他萤火虫(约____只) □昆虫 □蛙类 3. 人类活动影响: □灯光干扰 □噪音 □无干扰
|
绘制栖息地简图 (标注植物、水源等)
|
四、科学思考
|
1. 我的假设: 萤火虫发光可能是为了: □吸引同伴 □警告天敌 □其他_____ 2. 新发现: 3. 待解决问题:
|
自由笔记区 (图表/疑问/创意)
|
进阶设计说明:
量化记录
添加测量工具(目测体长、秒表计时频率)
要求记录环境参数(温度、时间)
对比分析
对比不同个体/时段的发光差异(“闪烁规律”选项)
分析环境与行为关联(“人类活动影响”栏)
猜想验证
生态意识
记录生物多样性(“周围生物”统计)
反思人类干扰(灯光/噪音选项)
使用说明与教学建议
绘图区功能:
分层次任务:
基础任务:完成勾选和简单绘图(适合全体学生)
挑战任务:量化记录、提出假设(适合能力较强学生)
课标衔接示例:
*“3-4年级学生应能使用简单工具观察生物特征,记录环境因素,并尝试解释现象。”*
→ 本表覆盖“特征观察(体长/发光器)”、“工具使用(计时)”、“现象解释(假设栏)”
安全提示:
夜间观察需成人陪同,穿戴长袖长裤
使用红光手电筒(白光干扰萤火虫交流)
打印排版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