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美国科学教育博士、科学教师资格证王平老师朋友圈分享内容 [复制链接]

91#

我们的科学也在不断进步
TOP
92#

科学教学中探究活动主要有四类,都很常用,而不应只关注实验,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条件,以及学生的情况而确定。
TOP
93#

继续更新:
PBL的成果不必是一个实体物件。2010年斯坦福大学教育研究院的Linda Darling-Hammond 教授,曾经是奥巴马总统的竞选教育顾问,美国教育研究院院士,她说项目式学习是学生引导的动手活动,产出成果可以是一个网页,一个戏剧,一个风轮设计,是用来展示学生的学习的。密西根州立大学教育学院有着连续31年排名第一的师范项目,Joseph Krajcik 是该校STEM研究所所长,前两年在给北师大PBL项目做的远程讲座中说,PBL成果产品反映了学生对现象的理解。(注:这种理解孩子当然可以以任何合适的形式得到呈现),实际上和2010年Darling_Hammond教授的说法是一致的。
TOP
94#

我经常说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会浪费大量的资源和老师和孩子的时间。我们的科学教育在相当程度上还是在凭经验凭感觉做,不改变这种状况,不以研究为依据,要做好科学教育很难。我经常举2个例子,我们经常以为,我们的经验告诉我们:女孩子不适合做理科,更适合做文和艺。不幸的是研究证明这是错的。澳大利亚的一个研究,涉及到160万个大中小学生,结果发现在所有学科女孩都比男孩强,只是在理科方面的强度要弱一些。这样的经验不知道害了多少女孩子。另一个例子是,孩子嘛,就喜欢好玩,用好玩的炫酷的科学实验就可以吸引孩子来学习科学,就可以发展成兴趣,甚至将来会成为科学家。很不幸,这又错了。研究表明孩子对什么感兴趣,更取决于是否认为这个事情是否是重要的。研究表明,孩子对科学的兴趣,积极态度,以及是否选择科学的职业是和学校的长期学习经历有关。
TOP
95#

我们的科学也在不断进步
TOP
96#

很好的学习资料,感谢分享
TOP
97#

教育强国,科技强国
TOP
98#

每天都是相同课程呀。
TOP
99#

简约而不简单的课表
TOP
100#

自然探究或田野探究,数据/信息的分析,模拟/虚拟实验,以及实验。学习了
TOP
101#

要点:离开了科学阅读和写作,科学素养免谈!

因为要准备个科学阅读的讲座,再次查了下美国《K-12科学教育框架文件》中有关科学和工程实践的第8项:获取、评估和交流信息。一开始有这样一句话:
Being literate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requires the ability to read and understand their literatures,我让Chatgpt 和Deepseek 都翻译了一下,我只是用的网络版。见截图1

我之所以用两个ai 翻译是因为我经常发现涉及到比较专业的东西,chatgpt 和deepseek 有差异,感觉deepseek 似乎经常会因为不清楚背景或历史,翻译有时不靠谱,多数时候还马马虎虎。

我在这两年的一些讲座中都有提到,文献中科学素养scientific literacy, 有两层意思,一是基本意思(fundamental sense), 一是衍生意思(derived sense) 。chatgpt 的解释如下:这两个术语出自 Norris & Phillips(2003)对科学素养的经典区分:fundamental sense of scientific literacy 科学素养的基本意义 / 基本层面的科学素养:指能够读懂和理解科学文本、符号、图表等,是最核心、最基础的层面。)derived sense of scientific literacy 科学素养的引申意义 / 引申层面的科学素养(指能够理解科学在社会中的作用、参与与科学相关的公共讨论、做出基于科学信息的决策。)

我们在科学教育中经常忘记了科学素养一个重要组成是科学的读写能力,以为科学教育就是做实验和科学思维。
TOP
102#

办了一件大事,截图信息发给了20多所我认识的师范院校的老师,呼吁增加师范生和职后教师的科研经历,这是做好科学教育的关键,只有科学老师有真实科研经历,才能真正理解科学探究和探究式教学,才能实现教学方式的根本转变。
TOP
103#

科学课程设计上有三种常见的途径,5E,PBL和“故事线途径”,故事线途径出现相对晚一些,起源于美国芝加哥的西北大学,他们甚至有个“故事线”课题组,我问了下chatgpt (截图1-2)和deepseek (截图3-5),什么是故事线途径?deepseek 不那么靠谱啊。






TOP
104#

感谢分享,收获满满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