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电脑资料,翻出了几份听课笔记,拿出来晒晒!
条理有序·实践动手·辨析检验
——高桥小学听课有感
萧山区朝晖小学 楼 客
今天有幸充当了翎燕工程的插班生。上午没有课,而教学活动就在附近的高桥小学举行,因此上午特向学校教导处请假,骑车到高桥小学聆听了郭杰、何东老师的课。此次倒圆了两个愿。上次郭杰老师义桥上课,本就想去取经,但未成行,今天一偿所愿。二来,终于相识了长者同乡俞华忠老师(俞老师真是认真,何东老师上好课,两人就端坐在一起商讨。间隙意外捕捉的镜头)遗憾的是没能听到下午同学桥梁的课。
·条理有序
条理有序不但要体现在科学课堂教学的组织过程,更重要的是对教学内容的组织串联,讲得法,讲有序,易让学生吸收消化。今天郭杰老师和何东老师在这一方面甚人称道学习。
郭杰老师:观察小电珠——观察电池——观察导线——接亮小电珠——辨析电路——用电安全提醒。教学流程清晰明了。更有一说是教学过程中教学语言的连接。比如在引导学生观察力小电珠、电池之后引出导线。教师用如此精妙的语言连接的:小电珠(灯泡)有两个连接点,电池有正负两极,用什么把它们连在一起,让小电珠亮起来呢?(导线)。再细化看郭杰老师每个教学环节也同样条理有序。如引导学生观察小电珠时。先观察,接着画一画、看一看、问一问。这让人想起邵亚飞老师执教《点亮更多小电珠》的教学风采,细腻、深入而绝非蜻蜓点水,一带而过。
何东老师:让人佩服,四年级的课三年级上,不简单。而且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一次变脸,学习了。这堂课教学内容同样条理有序。从听声取物游戏导入到说说生活中的各种声音,接着是声音各种分类,最后的过三关(探究认识:声音的强弱、远近、高低之分)。教学主线在教师风趣幽默的言语引领下清晰了然。
·辨析生成
好的课堂,必然有学生思维的深度,科学课堂这一点尤其重要。今天两位老师都给我们做了很好示范。比如郭杰老师教学中的辨一辩小电珠会亮吗的教学环节。就是对学生思维的考量。再如,上边的连接点可以随意接,下边的连接点可以随意接吗?记课堂最后的课后的思考都是对学生思维的一种考量。何东老师引领学生对各种声音的分类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就是一种深思维。还有教学中辨析何谓声音何为强,何为弱,学生有很好的思考结果:声音的强弱是比较所得,就一个声音来说,除了我们跟以往生活经验的对比外,无谓高低之分。
·几点思考
因为自己四年级的声音单元上过没多久,就这课和何老师做一点交流。何东老师对声音的分类,超越了教材。教材只有高低、强弱归类。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分成;人活动的声音、自然界发出的声音。觉得很在理。自己声音单元教学之后有一点思考:本单元学生容易混淆的科学概念之一就是声音的强弱、高低之说。往往有部分学生辨析不得。有这样的认识倾向:声音强就是声音的高。声音高就是声音的强。他们头脑中有生活经验的描述——声音的响轻之说,没有声音强弱之说。因此让声音的高低强弱的科学概念如何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来,第一单元第一堂课很重要。因此,音叉实在是个不得不用的工具,而且后续教学中也同样要用到(振动的次数)。当然木琴的使用,也很科学。适当如果能加一个声音强弱高低的辨析环节,也许更利于学生概念掌握。再有装水杯子敲击的实验引入,似乎有点不妥,除了使后续教学内容提前以外,更重要一点,这一课的音高音低最好要用科学标准的仪器帮助学生建立科学概念。
几点不成熟的意见,望大家指正。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2-4 20:22:24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