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科研能力和理论素养,推动科研与实践深度融合,海盐县小学科学基于跨学科学习的课堂实践研训活动暨内生式发展班培训活
动在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城南校区顺利举行。
课例观点,研讨共生
第一节课是由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卢齐欢老师带来的《产生气体的变化》。卢老师以情境引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中,学生动手的实验丰富,环环相扣。卢老师更多地侧重引导学生实验设计、实验现象汇报,致力于把课堂打造成学生素养锻炼的场所。课堂最后,学生依据评价量表对课堂表现进行自评,促使学生自我反思、自我调控。




第二节课是由天宁小学教育集团张婕妤老师带来的《水的蒸发和凝结》。张老师通过有趣的情境“沙漠取水”,在课堂伊始引导学生设计一个取水装置,让学生从 “听科学” 到 “做科学”。整堂课,张老师以实验材料为支架,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对比实验,系统探究水的蒸发与凝结现象及其与温度的关系,逐步揭示水在物态变化过程中的热量转移规律,有效促进了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




第三节课是由向阳小学教育集团周佳怡老师带来的《我们来钓鱼》。周老师从生活中的钓鱼游戏出发,引导学生实地考察钓鱼台,进而选择安全的钓鱼方法,挑选长度适合的鱼竿与鱼线,以及能够相互组合的磁性鱼钩与小鱼。在座位上进行了多次的钓鱼练习后,孩子们走向对应的钓鱼台,排队轮流钓起了鱼。课堂的最后是评价环节,钓鱼多和钓鱼少的小组分别进行了实验装置的展演,周老师适时补充了磁力相关的知识。




观点报告是由三毛小学教育集团于城小学张永春老师带来的《探寻茶文化,传承茶底蕴》。张老师从饮茶的好处,茶的双重价值等角度出发,在校园中依托茶文化进行可持续的项目化实践活动。茶文化作为切入点,融合现代教育创新与传统文化传承,展现了小学教育中跨学科实践的可能性。


专家讲座,名师引领
本次活动邀请了嘉善县教育研究培训中心的沈菲菲老师,沈老师围绕构建科学解释是一种活动,更是一种高阶能力培养,为内生式发展班的老师做了《建构科学解释:小学科学“模型认知”学习实践》的讲座。


沈老师以“情境问题”为中介的“知识至素养”结构模型的建构为主题,从模型识别、模型建构、模型修正和模型应用的认知过程,通过真实的教学案例,给在场教师提出了建设性的指导意见,为今后小学科学教学工作锚定方向。
最后,教研员洪芳丽老师对本次活动做了总结,她希望老师们积极思考、践行跨学科领域课堂实施的有效途径。教师们应深挖教材,设计兼具真实性和有效性的任务情境,问题链串联课堂,以此提升教学效果。


本次研讨活动通过课例展示、专题讲座、互动研讨等形式,实现了经验共享与思维碰撞。与会教师纷纷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以“跨学科”理念融入日常教学,以更科学的课堂设计和更高效的活动实践,助力学生科学素养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