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读书,如星火孤明;一群人共读,如星河长耀。
我不是一个很有毅力的人。比起一点儿毅力都没有的人,我要好一些,只是好得不多。比如,书桌上摆过几次日历,每天翻一页这样简单的事对我来说都挺困难。最终,日历用成了周历,甚至月历。想起小林漫画中的一句:唯一能坚持下来的,是每天给手机充电。我感觉是在说我。
我不是一个很爱读书的人。书倒是买了不少,有的读了一半,有的读了三分之一,有的只读了一个目录。我一般只看”有用“的书,在写文章时需要某个理论的支撑,就会恶补几本。书虽读得不多,但我自诩是一个爱琢磨的人。据说杨绛先生曾给一名青年回信:”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我感觉是在说我。
。。。
无心地读有用的书,有心地读无用的书。
不要小瞧了这个“偶尔”,有“偶尔”就可以有“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然后是“两天打鱼,三天晒网’,直到彻底”晒网“。。。
——节选自中国教育报 《晨读,点亮卯时》
备注:卯时5:00—6:59
《一个人的万物起源》
让我感到钦佩的是,他们是科学家,却都十分重视人文,有很高超的文学艺术水平,有的还是诗人和艺术家。或许,科学的后面,更需要人文为支撑。科技最终是为人的,一颗温暖而敏锐的、富有诗意的心灵,是发现宇宙奥秘的根本。 ——序/做有生命的人
有人说,性格决定命运,我想这也只是说出了影响人一生的部分道理而已。基因不能完全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后天的努力可以改变命运,但同样并不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我倒是更欣赏中国古人富有哲理的一句话: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