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绍兴诸暨:课例实践(二)--科学课堂核心素养的落地密码 [复制链接]

1#
银光图片

课例实践(二)

科学课堂核心素养的落地密码

   在科学教育的沃土上,如何让核心素养的种子生根发芽?新课标引领下,课堂不再是知识的单向传递,而是学生科学思维、探究能力与社会责任的孵化地。本次课例实践通过真实情境创设、问题链驱动和实践性活动设计,努力探索如何将“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转化为学生的内在能力。

  课例1:产生气体的变化-毛东镐

  物质变化,现象万千。在一个个小气泡中又蕴含着什么呢?

  



  毛东镐老师把自制泡沫灭火器带进了科学课堂,引导学生经历“实践-现象-证据-推理”的科学探究过程,对物质变化进行深入探究学习。学生小组利用多种观察方法逐步揭露关于二氧化碳的科学真相,在一次次讨论中构建聚焦证据的实证意识。

      课例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骆和莎

  细致的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开始。




   课堂伊始,骆老师通过分享交流学生带来的生活中的岩石,引出本节课的课题: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在探究阶段,学生利用感官和工具来观察岩石的颜色、光泽、构造、颗粒以及硬度等特征,全面认识花岗岩、砂岩和大理岩。最后,骆老师还利用了AR虚拟现实技术,给学生展现了新的观察方法,启示学生要紧跟技术发展的脚步,学会使用更先进的工具。

  课例3:八颗行星-林珊珊

     浩瀚星系,凝于指尖。模型建构让我们在小课堂中窥见大宇宙的奥秘。





   林珊珊老师仔细研读教材,通过视图导入、比例缩放和模型建构,帮助学生建立真实的空间概念,引导学生立体地认识太阳系行星的排列规律与空间分布。课程以行星“大小建模—距离建模—真实建模”三次建模为主线,强调通过模型建构和数据处理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力求从多维度激发探索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宇宙的浩瀚尺度与科学研究的严谨性,为后续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课例4: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杨高洁

      交流合作,思辨实践,这是岩石小专家们的专场展示会。





        湄池小学的杨高洁老师执教了《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杨老师以寻找石矶娘娘的真身为任务情境,引导学生科学系统地认识岩石的几种特征。接着通过使用岩石观察指南,运用工具观察岩石,系统认识花岗岩、砂岩、大理岩和页岩四种岩石的特征。最后通过成立专家组,对各个岩石进行小组研讨,完成班级记录单。活动中,学生掌握岩石观察方法,提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教材培训:

  2025年秋季学期起,小学科学二年级、三年级开始使用新教材。为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教科版科学教材的编写理念,把握新教材的内容、体系、特点,交流教材使用的经验和成果,诸暨小科团队组织教师观看线上新教材的直播培训。




  活动小结:






   诸暨市教研员祝海丽老师在活动最后进行了小结:本次课例探究活动是核心素养在科学课堂落地的生动实践。从真实情境的创设到深度探究的引导,从科学思维的培养到社会责任感的渗透,每一环节都彰显了素养导向课堂的转型方向。祝老师还指出:我们要在课堂中以学生为中心,让探究真实发生,让素养自然生长,在"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中积极探索科学教育的育人密码!  


分享 转发
TOP
2#

将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与教研活动相结合,内容很丰富!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