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辟蹊径 快乐行走
大洋路学校小学科学组教研经验交流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在开始正题之前,我想先给大家出个思考题:
你准备从一楼到五楼,看到已经有不少人等电梯,你会怎么做——是想办法挤进去?还是在那里等电梯回来?我的选择是走楼梯。道理很简单,我的目的是到达五楼,选择走楼梯,可以错开拥堵,省却等待的空虚,虽然会耗费一点点体力,但那是我可以承受的,甚至还可以是看作一次小小的身体锻炼。(当然如果跨越的楼层很多那另当别论)
其实,学校的教研组工作,和刚才的题目有许多相似之处。我们每个教研组,就相当于一个个想坐电梯的人,目的地就是我们希望达到的教研目标,而电梯可以看作教研活动中的两大主体学生和教师。我们的老师一般都是兼了两三门课,学生当然是每门功课都要学习,如果我们每个教研组都只顾自己的意愿,就很容易造成活动过于频繁,教师和学生疲于应付,即题目中的拥堵问题。而在小学各科教研组中,语文教研组和数学教研组人多势众,无疑是占据了两大霸主之位,其他的教研组想挤,也肯定挤不过人家。在这样的现状下,我们小学科学教研组独辟蹊径,巧妙选择合适时机,开展富有特色的活动,为大洋路学校2009年工作添上了美丽的色彩。
我们的亮点
1、知识竞赛——别有用心的安排
12月30日,我们举办3-6年级科学知识竞赛,这是我们学校第一次组织的小学科学知识竞赛。其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普及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说直白点,就是做好复习工作,让学生在考试中有个好成绩。考虑到学期结束时语、数、英都要复习,所以我们特意安排在12月底,因为这时候距学期结束还有1个来月,可以错开复习高峰期,从而让学生能有较多的时间进行复习,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也能比较重视。为了组织好这次竞赛,我们在开学初就明确告知竞赛要求,并分发了单元试卷作为复习资料,从后来的结果上看,这次活动的作用和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
2、市电视台——我们的后花园
丽水电视台“欢乐天地”栏目,是我们市唯一一档少儿节目,一直深受全市少年儿童的喜爱和市民的关注。本学期,我们多次走上银屏展示我校师生风采:
2009年9月27日,播出我校“仰望星空”科普专题活动。
2009年10月18日,播出我校“亲近自然”科普专题活动。
2009年12月13日,播出陈建秋老师参加“个性老师PK”节目。
2010年1月10日,播出我校“欢乐儿童房”装修活动。
上一次电视节目并不难,但一个学期内四上电视,平均差不多一个月一次,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了。难怪有朋友开玩笑说,市电视台都成为你们的后花园了。
不过,大家往往只是看到成功和荣誉,却很少知道背后的故事。就拿仰望星空活动来说吧。从设计活动开始,到给科技小组做讲座,再到借天文望远镜,联系其他学校的科技辅导员协助,实地勘察确定野外观察点,我们必须把每个环节都要万无一失。另外,我们还很及时的收集活动资料,做好宣传报道,充分挖掘活动的价值。在此特别感谢钟金申、张霞、蓝伙珍、周文华等老师在活动中给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3、酷儿车模——团队力量的体现
“酷儿”创意车模大赛是由共青团省委、省教育厅和省少工委共同举办的一项赛事,比赛主要材料必须是身边可再利用的废弃物品,倡导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动手能力,在车模的外观、结构和性能上进行比拼,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动手实践能力。2009年11月5日,我们在学校三楼小会议室举行“酷儿”创意车模大赛,全校共有20多名选手参赛,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激烈角逐,最终602班雷鸿昌和504班王涵宇分获得风力小车组和电动小车组一等奖。11月28日,我们组织优秀选手参加市“酷儿”创意车模大赛活动,获二等奖2人次,三等奖5人次。
这次活动能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完成并取得优异的成绩,很大程度上靠的是我们团队的力量——美术徐老师的动手制作,少先队辅导员钟老师的组织安排,班主任蓝老师的大力支持,当然还有我们科学组老师的细心指导。由此也想到,每年的创新大赛,我们也应该组建科技团队,团队人员不仅仅是科学教师,还应该包括美术老师、电脑老师和班主任等成员,大家群策群力,相信一定能在以前的基础上有所突破。
存在的问题
1、我们组的老师大部分是兼职教师,他们往往把主要教学精力放在语文、数学的教学中,所以科学教研工作的真正实效还未得到有效落实,每项活动的预期目标总和实际达成的效果有着明显的差距。
2、学校没有配备实验室,实验器材也极度缺乏,许多内容的教学只能是纸上谈兵,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实验活动。有些老师比较认真,自己掏钱买材料给学生做实验,精神可嘉但终究不是长远之计。
3、组内有不少教师是第一次任教科学,对许多学科知识自己都不是很清楚,对小学科学教学的特点还在摸索之中,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教学能力还有待提高。
今后的设想
教科室本要求是说说下个学期的计划,不过我想把这个时间延续,进行长期系统的规划,主要分三点说明。
1、五年规划
我们组的教研发展策略是“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准备用大约五年的时间创建校园科技特色。现在我们用了二年多的时间,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科技成绩。当然我们现在的成绩基本上是从几个点突破,所以下个学期我们的工作重点是“连点成线,组线成面”,组织有较大参与面的科普活动,形成浓郁的科学探究氛围。
2、基地建设
说实话,举办或承办教研活动,组织者要做许多工作,肯定是比较辛苦的,甚至学校有时候还要贴钱。但是,成为各级教研活动的东道主,我们学校的科学教师就都有机会参加培训教研,而如果在别的学校召开,我们往往只能是选派一两个教师参加,这两种不同情况产生的效果自然不用多说。目前我们已经成为莲都区小学科学教研基地,下个学期的科学备课活动已确定在我校举行。我还准备在时期成熟之际争取成为市、省教研舞台。
3、团队组建
前面已经点到过,科技科普不应该只是科学教师的事,而应该让更多的成员加入,我打算组建两个团队,分别是学生团队和科技团队,学生团队以现在的科学小记者俱乐部为基础,着重做好制度化、常态化工作。科技团队将邀请学校领导、其他科目教师、家长共同参加,重点是做好每年一届的创新大赛。
2010年2月1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2-2 10:30:02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