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2025年教科版科学教材全国培训会-广西南宁(摘录) [复制链接]

1#
周忠和——中国科学院院士——教育重演论及博物学对小学科学教育的启示
博物学——自然博物馆

学科交叉融合——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约翰. 杜威:中国一向多理会人事,西洋一向多理会自然
西方的艺术在很长一段时期向写实方向发展,而东方的艺术则主要向写意的方向发展。——杨振宁《美在科学与艺术中的异同》


中国的博物学为什么没有产生现代科学?
观赏石文化展现东方博物学理念,即常承审美情趣、载道教教化和文化象征意义,缺乏明确学科边界和系统架构,如泰山石在中国不但认为具有观赏价值,有时还被视为风水石,有辟邪、镇宅等寓意。


卢梭“回归自然”《爱弥儿》
(N年前买过,不知道是版本翻译的不好,还是自己的偏见,一直没有认真读下去。卢梭5个孩子,却自己一个不养,全部送到孤儿院。然后自己写出伟大的教育著作。。。)

1.树立多学科交叉思维
2.注重探究实践
3.营造真情境


不是和平的时代,只是处于和平的中国




于发友——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从国际竞争和新科技革命形势看
教育的一连串排比,被惊艳到,可惜没记录下来,后期回放中补录。(千-万-)



将“教科学”转化为“做科学”“讨论科学”(布鲁纳)
兰本达:
课堂提问:驱动问题+研究问题+方法问题等
驱动问题:不透明的袋子里面是什么?


喻伯军老师~
研究课标与教材:
1.从研读教材开始,有疑问之处去对照课程标准;
2.通过新老教材对照,发现新教材的特点;
3.先走进教材,通过思考和实践,再走出教材。

凡是自己没做过的实验,必定先亲自做一遍。


王小梅
选择“造房子”作为学习载体的原因:
1.材料的发展史
2.工程:需求是动力,物化是核心(从劳动课到科学课)
用什么材料?有什么特点?来自哪里?






自己的收获:
在好多年前的一次讲座中,主讲老师说,大家不用为自己的听不懂、记不住担心焦虑,整个会议,哪怕有一句话入心,那也是极好的。于是每次参与还蛮积极。终于在一次蹭会中只记得记住一句话“能力不足态度补”,很适合我,努力践行。
俞敏洪老师说,过好一生,尽量少用自律,多用爱好和天赋。对我来说,写东西很痛苦,不具备这一项特长,但很乐意做知识的搬运工。这有点像某水的广告语“我们不生产水,我们只做大自然的搬运工。”
对于自己的只爱看,不爱写,在一次讲座中也得到了宽慰。主讲胡咏梅老师提到某位大咖在国外,同行对他的评价类似于“知识的搬运工”,但这并不妨碍他回国后的重大贡献。

所以,多听讲座,有助于身心健康,阿Q精神放光芒





最后编辑天边 最后编辑于 2025-05-08 15:06:49
本主题由 管理员 喻伯军 于 2025/5/8 19:45:13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不仅听了,还做了摘录,向你学习
TOP
3#

精华部分都记下来了~
整个会议,只要有一句话入心,产生启发,也就够了。
TOP
4#

参加的会议很多,会议上讲话也多,能够触动我们心灵的一句话就够了
TOP
5#

有心参会,感谢分享
TOP
6#

有心参会,感谢分享
TOP
7#

句句都是精华,值得思考和学习
TOP
8#

作者是个学者型老师
TOP
9#

“能力不足态度补”,我也是这一类人吧。
TOP
10#

金句摘录  这样的学习方式不错
TOP
11#

精华部分都记下来了~
整个会议,只要有一句话入心,产生启发,也就够了。
喻伯军 发表于 2025/5/8 19:45:05
谢谢喻老师鼓励原来被表扬会这么开心、感动,更加充满动力。
最近看管建刚老师的《一线表扬学》,上班路上,想着怎么夸夸班里的孩子,提高大家学习劲头,结果课上没忍住,又给批评上了。继续修炼,不只为了学生,也为了自己。将这份爱心传递~
TOP
12#

不仅听了,还做了摘录,向你学习
tc天长地久 发表于 2025/5/8 19:19:22
刚好当天课少,只听了部分。共同学习进步~
TOP
13#

多学习,摘录重要金句,当遇到教学瓶颈或职业倦怠的时候,看看,有没有能启发人心的,探索不同的教学方式,在更新中保持对教育的热情。
TOP
14#

像你学习,做个上进的人,不懂就多记录。
TOP
15#

意识形态发生改变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