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塔台1.0与2.0版 [复制链接]

1#
银光图片

第一次带六年级,把刚刚结束的塔台制作照片整理一下,说一说学生的创意与改进。

这次制作塔台模型的要求是按书本上来的,高度为60cm,我们四人一小组,利用学具袋里的吸管,四个人大概八十多根,要求使用不能超过80根。第一次制作是在课堂上制作的,根据学生制作给予相应指导。在指导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以下问题:

1. 用透明胶缠绕太松,导致吸管连接处松动。

2. 学具袋里有一批硬的吸管和软的吸管,有学生用软的吸管在搭建塔台主要支撑框架,导致塔台承重不够。

3.没有合理使用三角形结构,形状易变形。

分享 转发
TOP
2#

后续给了学生一星期的时间,自由组队完成塔台模型的剩余制作。学生完成的模型效果都不错,在抗风抗震两方面基本都能满分,主要就是在承重方面差距比较大。这些是利用吸管和透明胶的1.0版本:








最后编辑王燕飞 最后编辑于 2025-04-29 12:06:43
TOP
3#

根据课堂上的测试,学生回家利用一些其它材料做了2.0版本

这一小组把透明胶带替换成热熔胶,热熔胶连接两根吸管更牢固,但是这一小组因为底座热熔胶使用过多,导致底座凹凸不平,抗震较差。


最后编辑王燕飞 最后编辑于 2025-04-29 11:52:10
TOP
4#

这一小组是使用了透明胶带+三脚架垫片。这个孩子爸爸是公司里有相机三脚架配件,学生就充分利用了垫片,把这个垫片放在了模型的四个角上,增加受力面积,更稳定。能承重46本语文作业本。





最后编辑王燕飞 最后编辑于 2025-04-29 12:03:44
TOP
5#

这一小组跟上一小组差不多创意,但是是用的挂钩吸盘,在测试的时候我强调不能固定在桌面上,他们组利用吸盘就是增大接触面积,抗震性更好。这一小组塔台模型的主要支撑部分都是用硬的吸管搭建,在辅助固定的地方用较薄的吸管连接,且两根薄的吸管之间用一段硬的吸管套住。

课后小朋友还让我给她们拍了一张合照,说是要放入六年级的成长手册中,



最后编辑王燕飞 最后编辑于 2025-04-29 12:00:52
TOP
6#

这一小组的2.0版灵机一动,把中午发的酸奶绑在了三个角上,下重上轻,十分稳定。


最后编辑王燕飞 最后编辑于 2025-04-29 12:02:50
TOP
7#

身边的材料也都用进去了,酸奶发挥大用处了
TOP
8#

回复 1楼王燕飞的帖子

学具袋里的吸管更容易引发孩子们思考
TOP
9#

吸盘的加入让搭底部更稳定
TOP
10#

在制作的过程中可以另外增加其它材料吗?会不会有点不公平
TOP
11#

可以看到孩子的改进过程
TOP
12#

非常欢迎这样的教学分享内容。2.0版的塔台已经拓展到部件连接方式、底座稳固方式等探索中。
TOP
13#

塔台的活动学生是非常感兴趣的,怎样把科学技术与实践相结合,需要我们在测评时加以有效引导。
TOP
14#

回复 10楼雪文的帖子

2.0版允许学生借助一些其它材料,1.0版大家都用的吸管和透明胶
TOP
15#

很好的体现了制作测试改进这个过程。
TOP
16#

有测评有思考有评估有改进
TOP
17#

孩子们创意满满,充分利用身边的材料
TOP
18#

做得很不错!
TOP
19#

2.0的更有技术感觉
TOP
20#

塔台的制作过程,确实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
TOP
21#

感觉塔台缺少了真建筑的味道。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