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注册
密码 登录
登录或注册新用户,开通自己的个人中心
第一次带六年级,把刚刚结束的塔台制作照片整理一下,说一说学生的创意与改进。
这次制作塔台模型的要求是按书本上来的,高度为60cm,我们四人一小组,利用学具袋里的吸管,四个人大概八十多根,要求使用不能超过80根。第一次制作是在课堂上制作的,根据学生制作给予相应指导。在指导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以下问题:
1. 用透明胶缠绕太松,导致吸管连接处松动。
2. 学具袋里有一批硬的吸管和软的吸管,有学生用软的吸管在搭建塔台主要支撑框架,导致塔台承重不够。
3.没有合理使用三角形结构,形状易变形。
后续给了学生一星期的时间,自由组队完成塔台模型的剩余制作。学生完成的模型效果都不错,在抗风抗震两方面基本都能满分,主要就是在承重方面差距比较大。这些是利用吸管和透明胶的1.0版本:
根据课堂上的测试,学生回家利用一些其它材料做了2.0版本
这一小组把透明胶带替换成热熔胶,热熔胶连接两根吸管更牢固,但是这一小组因为底座热熔胶使用过多,导致底座凹凸不平,抗震较差。
这一小组是使用了透明胶带+三脚架垫片。这个孩子爸爸是公司里有相机三脚架配件,学生就充分利用了垫片,把这个垫片放在了模型的四个角上,增加受力面积,更稳定。能承重46本语文作业本。
这一小组跟上一小组差不多创意,但是是用的挂钩吸盘,在测试的时候我强调不能固定在桌面上,他们组利用吸盘就是增大接触面积,抗震性更好。这一小组塔台模型的主要支撑部分都是用硬的吸管搭建,在辅助固定的地方用较薄的吸管连接,且两根薄的吸管之间用一段硬的吸管套住。
课后小朋友还让我给她们拍了一张合照,说是要放入六年级的成长手册中,
这一小组的2.0版灵机一动,把中午发的酸奶绑在了三个角上,下重上轻,十分稳定。
陈俏
SCHXQ
陈建秋
好原儿
旺旺大礼包
我不张扬
金亚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