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算盘上的智慧,超出你的想象 [复制链接]

1#
很有意思,分享给大家
最后编辑费许峰 最后编辑于 2025-04-19 10:09:49
分享 转发
TOP
2#

我在抖音上关注的一位名叫“南京阿木”的博主,他的抖音主页上标注着“江苏省金牌导游”,他发的每一个风景人文视频我都很喜欢,逢看必点赞。他新发的视频中介绍山东临沂卧虎山算盘博物馆的大算盘,大算盘在每列算珠对应的横梁上面标注着相应的文字,对应着许多古代的长度计数单位。
最小的计量单位叫做涅槃寂静,是10的-24次方。
视频中,阿木手上拿着的那个长算盘上,最小的单位叫清净,下面依次列出以此为基础的十进制等量换算关系:
10清净=1虚空
10虚空=1六德 10六德=1刹那(刹那之间) 10刹那=1弹指(弹指一挥间) 10弹指=1瞬息(瞬息之间) 10瞬息=1须臾(须臾之间) 10须臾=1逡巡。 10逡巡=1模糊, 10模糊=漠 10漠=1渺 10渺=1埃(渺若尘埃) 10埃=1尘 10尘=1沙 10沙=1纤(纤毫毕现) 10纤=1微 10微=1忽(微乎其微) 10忽=1丝 10丝=1毫(丝毫不差) 10毫=1厘(毫厘之间) 10厘=1分 10分=1钱 10钱=1两
TOP
3#

往后就是我们熟悉的十百千万,再往上就不是十进制了,而是万进制——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兆。
1万兆=1京(1京表示10的16次方)
1万京=1垓 1万垓=1秭 1万秭=1穰 1万穰=1沟 1万沟=1涧 1万涧=1正 1万正=1载 载已经是10的后面44个0
TOP
4#

再往上还有没有呢?还真有: 一万载叫一极 一万极叫恒河沙 再乘一万倍叫阿僧祗 一万阿僧祗叫那由他 一万那由他叫不可思议 一万个不可思议叫做无量数,也就是一后面64个0
万万不可思议就是1后面68个0
国际上最大的计量单位是1后面100个0叫古戈尔(googol)
TOP
5#

佛教经典《摩诃僧祇律》卷十七中有这样的记载:“一刹那者为一念,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二十弹指为一罗预,二十罗预为一须臾,一日一夜有三十须臾。”
要按照现在的时间刻度换算一下倒也不难:一日一夜24小时中有30个“须臾”,600个“罗预”,2000个“弹指”,24万个“瞬间”,480万个“一念”,或者说是“刹那”;那么一须臾则为48分钟,一罗预为144秒,一弹指为7.2秒,一瞬间为0.36秒,一刹那为0.018秒。
具体关系如下:

1刹那 = 0.018秒


20刹那 = 1瞬(0.36秒)


20瞬 = 1弹指(7.2秒)


20弹指 = 1罗预(144秒/2分24秒)


20罗预 = 1须臾(48分钟)


30须臾 = 1昼夜(24小时)‌‌


‌计算逻辑‌:


一昼夜(24小时)被分为30须臾,因此:


‌1须臾 = 24小时 ÷ 30 = 0.8小时 = 48分钟‌‌‌
TOP
6#

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对于时间又有不同的解释:他说一时辰有四刻,一刻有三盏茶,一盏茶有两炷香,一炷香有五分,一分有六弹指,一弹指有十刹那。到此,时间长度意外重合了,再一次印证了知识的延展性与相通性。



从以上内容可以了解古人对最大的和最小的时间长度计量单位的理解与发明,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不是叹为观止,觉得很有意思呢?而且,觉不觉得这些表达时间长度单位的文字充满佛性?对了,这是来自佛教戒律《摩诃僧祇律(Mahasangha-vinaya)》一书,简称《僧祇律》,意译《大众律》。由东晋佛陀跋陀罗与法显共译,40卷,为印度佛教大众部所传的广律。



佛陀跋陀罗(Buddhabhadra),少林寺首位住持,东天竺(今印度)人,曾为北魏孝文帝讲经。孝文帝为他设禅林,开凿云冈石窟,建少林,供其传法。


法显是我国东晋时代的僧人,也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到达了印度本土的中国人。中国历史上的佛教求法僧,最杰出、最有成就的,公推法显、玄奘和义净,其中法显的年代最早。法显所著的《佛国记》又名《法显传》,是法显唯一的著作。《佛国记》是一本杰作,不仅在佛教界受到称誉,而且也得到了中外学者的高度评价。



众所周知,印度古代缺少真正的史籍,这一点马克思曾指出过。因此,研究印度古代历史,必须乞灵于外国的一些著作,其中尤以中国古代典籍最为重要,而在这些典籍中,古代僧人的游记更为突出。僧人游记数量极多,而繁简不同,时代先后不同。《法显传》是最古的和最全的之一。一向被认为与唐玄奘的《大唐西域记》和义净的《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南海寄归内法传》鼎足而三。研究印度古代史的学者,包括印度学者在内,都视之为瑰宝。有一位著名的印度史学家曾写信说:“如果没有法显、玄奘和马欢的著作,重建印度历史是不可能的。”(摘录于百度百科)


古人在算盘上刻上反映佛教长度单位的文字,这是多么充满智慧的神奇创造啊!古往今来,皈依佛教研究佛法的人毕竟为数不多,但佛教中的一些知识内容真的又充满了智慧,正所谓海纳百川包容并蓄博采众长。而且这些佛教知识经过我国圣僧们的翻译,又被本土化了,衍生流传下来了许多有意思的词语,如“一刹那”“一瞬间”“弹指一挥间”“分毫不差”…



算盘作为我国的一种古老计算工具,其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算盘的创始人被认为是‌刘洪‌,他是东汉时期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被誉为“算圣”。‌算盘的结构和算法不断演变,体现了古代科技的进步和人类对计算工具的不断改进。2013年,中国珠算项目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些刻在算盘上的文字是我国特有的汉字,文字里表达出来的知识是中国化了的知识,这些计量单位的量词级别越到高处逐渐变成了我们自己的度量衡系统,如忽、丝、毫、厘、分、钱、两等等。还有如一、十、百、千、万、亿、兆、京、垓、秭、穰、沟、涧、正、载、极等等这些数量词也是我国古代人民自己发明创造出来的。正所谓走出去,引进来,开拓思路,融合创新,发扬光大。


一次习惯性的刷抖音视频,有幸看到感兴趣的内容,引起了强烈的好奇心,进而在百度百科上深剥翻挖到更多有意思的内容,从而学习到了自己空白又感兴趣的知识,心情激动又舒畅,充实又自得,真是应了古人的那句老话:活到老学到老。这感觉棒极了!


西汉文学家刘向在散文《师旷论学》中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上了年纪的我,尽管老眼昏花,但能够点上蜡烛在黑暗中摸索前行,很满足,很知足了。
TOP
7#

中国古人的智慧,真的是厉害
TOP
8#

时间单位,平常没注意
TOP
9#

将感性的认知量化,涨姿势了
TOP
10#

博物馆是很好的学习古文化的地方,上次和语文老师同行去博物馆,讲授了很多字的写法和器皿的相通之处,确实很妙。
TOP
11#

古人其实并不比现代人笨,只是工业化以后工具进化太快了
TOP
12#

看似简单,暗藏乾坤
TOP
13#

这些知识以前都不曾留意过。
TOP
14#

古人的智慧在现代科技技术下,好多都面临失传的风险,现在还有多少孩子会珠算……
TOP
15#

描述时间的名词量化,易于理解
TOP
16#

古人的智慧
TOP
17#

时间的单位有这么多
TOP
18#

算盘上的乾坤!很多我们不曾留意的物件却蕴含着极大的智慧!
TOP
19#

佩服古人的智慧!
TOP
20#

经常在说弹指一瞬间,原来还有这么多时间单位
TOP
21#

虽然看着我头都晕了,但不得不说好厉害
TOP
22#

这些东西真的是第一次见到
TOP
23#

所以古人的智慧也是非同一般的
TOP
24#

新的知识又增加了
TOP
25#

感谢分享~
TOP
26#

这说明我们的祖先对微观和宏观有了非常深入的思考。
TOP
27#

学习了😊
TOP
28#

原来算盘上算的数字可以这么大啊
TOP
29#

中国古代的数学也是走在前列的
TOP
30#

第一次知道这些词是有具体时长的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