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重思维进阶,促素养发展——说小学科学四下《点亮小灯泡》一课 [复制链接]

1#
银光图片
2月28日有幸在区教研活动上进行了一次说课,题为《重思维进阶,促素养发展——说小学科学四下一课》,这是我的第一次说课,在这个过程中收获到了许多。此贴作为我的记录分享,也希望各位老师提出多多的宝贵意见。

最后编辑王燕飞 最后编辑于 2025-04-13 15:36:49
分享 转发
TOP
2#

         2022年版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科学课程要聚焦四个核心素养: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其中,科学思维是从科学的视角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相互关系的认识方式,主要包括模型建构、推理论证、创新思维等。

基于科学思维内涵,我主张开展“任务驱动型的主题探究”:通过设计进阶式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思维解决问题,实现“因用而学,学以致用”。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点展开我的说课


最后编辑王燕飞 最后编辑于 2025-04-13 15:39:51
TOP
3#

一、依据课标说教材

《点亮小灯泡》一课是教科版四下第二单元《电路》的第二课。本课在2017版课标中对应的是物质科学领域下6.4.1(电路是包括电源在内的闭合回路),学习目标为“说明形成电路的条件”。在2022年新课程标准中对应的核心概念是“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本课在单元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生在充分感知了电与人类生活关系的基础上,真实触摸和运用电的一次尝试活动,为下一步学习电路奠定基础。


二、根据素养说学情

在科学观念层面:四年级的学生对小灯泡和电池以及导线都比较的熟悉,但对于小灯泡的各部分的结构还是模糊的,在平时的动手活动中,很容易将小灯泡点亮,但是方法一般是单一的,不懂简单电路的组成。

在科学思维层面:四年级处于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思维方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探究实践层面:学生在四年级阶段开始从被动的学习主体向主动的学习主体转变,具备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本课的内容动手动脑对他们而言十分具有吸引力。

在态度责任层面:四年级学生正处于对世界充满好奇、渴望探索的阶段。

TOP
4#

三、立足发展说目标,

根据最近的教改方向——根据活动定目标,我对本堂课的素养目标定位如下:

活动1:通过观察小灯泡,知道小灯泡的结构,认识到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激发好奇心和探索的乐趣

活动2通过连接简单电路,知道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包括电池、导线在内的完整的闭合回路,初步建立电路的概念。

活动3:通过运用比较的方法,能对亮的和不会亮的电路进行分类汇总,并进行分析。

其中,教学重点掌握小灯泡的各组成部分。

难点:探索电在装置中是怎样流动的,也就是电流过的路径。

四、优化策略说方法

我贯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指导思想,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在教学方法上,我主要采用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实验法以及任务驱动法。


所采用的学习方法包括: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迁移学习以及反思学习。

最后编辑王燕飞 最后编辑于 2025-04-13 15:44:08
TOP
5#

五、思维进阶说流程

    教师用具:多媒体课件、电池和灯泡板贴

    学生用具:导线(12)、小灯泡(12)、家用大灯泡(12)、电池(12)、实验记录单

核心问题为:用一根导线,一节电池,你能点亮小灯泡吗?子问题一为小灯泡的各部分名称和作用是什么?子问题二为:对比小结后,能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有什么共同点?子问题三:解释不能点亮小灯泡的连接,小灯泡为什么不亮?

本节课的所有学习活动,每个子问题紧紧围绕核心问题而展开,每个子问题的解决都指向学生重要科学观念和科学思维的形成,从而最终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达成。

TOP
6#

(一)基于情境找问题

以上虞人行网红桥作为情境引入,对比白天和夜晚的风景。学生感受到夜晚灯光下的网红桥更美丽,从而引出灯泡。接着请学生画一画自己认知中的灯泡,通过对比不同学生画的灯泡,发现大家画的结构各不相同,为了更准确的认识灯泡,进行探究活动一:观察大灯泡结构。

【设计意图】创设生活化情境,引导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通过画一画灯泡,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再对比真实灯泡的结构,深化学生对灯泡结构的认知。

其中,将观察所用的小灯泡教具改进成大灯泡,更有助于观察。

(二)立足推测做探究

怎样使小灯泡亮起来呢?通过学生的口吻,了解需要电池和导线材料,并顺势介绍电池的正负极。

然后提出问题“用一根导线、一节电池、你能点亮小灯泡吗?”,带着问题展开本堂课的第二个探究活动——点亮小灯泡。根据小组讨论的猜想在记录单上画一画可能的连接方式。

这样的连接方式真的能够点亮小灯泡吗?我们要通过实践来验证,在实验前强调用电安全,介绍短路及危害。接着学生根据所画的图进行连接,把实验现象记录下来。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实践能力。通过基于假设的实验活动,学生不仅能够锻炼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还能培养他们对证据的重视,从而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研讨交流促思维        

实验完成后,就进入到我们本堂课思维最深入的活动交流研讨,在这里我着重的讲一讲,我是怎样引导学生思考,来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首先,将黑板区域一分为二,请学生将小灯泡亮的连接方式板书在一边,不亮的连接方式板书在另一边。引导学生运用分类的方法进行归纳整理。在日常科学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接着关注能够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式有什么相同点?基于我对学生的了解,这里学生能够发现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式中电池的正负极通过导线分别连接了小灯泡的两个连接点,从而形成了一个闭合的路线。但是也会有学生提出问题,像这样短路的情况,我们也是形成闭合路线了,为什么不能够点亮小灯泡呢?这个时候,及时追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反向证明电流一定要经过灯丝才能点亮小灯泡。

找完连接方式的相同点之后,我们再找一找点亮小灯泡和不能点亮的连接方式之间的不同点,通过这样的对比分析,初步建构电路的概念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所设置的问题层层递进,逐步深入,以小到大,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便于学生理解。先分类,然后归纳共同点,再找不同点,通过多层对比,从现象到本质,引导学生的直观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最后初步建立电路的概念。

这种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反馈到理论的过程,正是我们科学教学中所追求的“做中学,学中思”。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电路的连接原理,以及电流是如何在电路中流动的。这是思维的逐步深入,更是知识的内化与升华。

迁移应用助提升

在本环节,我采用“星级挑战题”,出示多种不同难度的电路连接图,让学生判断哪些会发光,哪些不会发光,并阐述理由。这不仅能检验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能促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知识的迁移与拓展,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电路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TOP
7#

六、回顾总结说反思

本堂课我的板书是(ppt呈现图片)既突出本堂课的重点,又做到分类有序,简洁明了。

本课设计以杜威 做中学理论为根基,融合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与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构建了经验激活实践探究思维迭代迁移创新的教学链。夸美纽斯曾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将科学知识融入真实问题解决,形成思维的起点,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知识的欲望,在探索实践中,促进思维的发展。在知识的迁移应用中,实现思维的闭环

不仅点亮课堂上的小灯泡,更是点亮学生科学思维的小灯泡




TOP
8#

现在很多考核都要说课,王老师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说课范例,值得学习。
TOP
9#

五、思维进阶说流程    教师用具:多媒体课件、电池和灯泡板贴
王燕飞 发表于 2025/4/13 15:46:01
这种导线,学生自主尝试会觉得要把正极卡进缺口
TOP
10#

五、思维进阶说流程    教师用具:多媒体课件、电池和灯泡板贴
王燕飞 发表于 2025/4/13 15:46:01 http://lt.zjxxkx.com/ima
流风 发表于 2025/4/13 16:02:18
另外多股铜丝导线铜丝分散开后学生用小灯泡连接时由于小灯泡太小,分散开的铜丝会产生误触
TOP
11#

以实际上课为实践,梳理教学提炼经验,是我们值得学习的方式。
TOP
12#

说课的环节很全面,内容很深刻
TOP
13#

学以致用真不错
TOP
14#

从学生的动手能力上思考,需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点亮小灯泡才行。
TOP
15#

跟着王老师一起学习了如何说课,未来有很多地方需要用到
TOP
16#

非常完善的说课稿学习
TOP
17#

在这课中觉得应该用普通的导线
TOP
18#

用学具袋的材料,每人动手尝试点亮小灯泡
TOP
19#

学习了。感谢分享
TOP
20#

这个论坛真是好,不仅限于学习课例学习,还有说课、论文、教具改进等内容学习。
TOP
21#

对学生思维的发展有益
TOP
22#

王老师的说课内容很丰富详细,为我们展示了良好的说课范例。
TOP
23#

感觉说课比上课难多了
TOP
24#

学习了,感谢分享
TOP
25#

很好的说课示范,学习了
TOP
26#

不断学习,共同进步
TOP
27#

感谢分享,收藏学习
TOP
28#

这个形式很好,不一样的说课。
TOP
29#

非常具体的说课稿
TOP
30#

说课流程完整,清晰。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