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带雨【直接观察+对比分析】
①清明时节赏梨花
小注:清明节赏花,最宜赏梨花。有诗词为证:
韩愈《梨花下赠刘师命》
洛阳城外清明节,百花寥落梨花发。
今日相逢瘴海头,共惊烂漫开正月。
小注:这可能是第一首写清明梨花诗,韩愈名人效应从古影响至今。
晏殊《破阵子》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小注:这可能是最有名的清明梨花词,但是梨花落后清明是否有误,
本人表示质疑,至少以我今年清明赏梨花经历可以作为小小的反证。
苏轼《东栏梨花》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小注:这可能是最绑定的清明梨花诗,苏轼感慨清明如何不赏梨花。
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小注:以上四首诗词以时间顺序排列,本诗明确提到清明梨花盛开。


小注:受古人诗词召唤,本人清明当天去阳陂湖观鸟并寻梨花如上。
这次仔细观察梨花,觉得清明赏梨花正当时,但质疑梨花带雨如下。
②一枝梨花春带雨
白居易《长恨歌》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小注:这应当是第一首之梨花带雨诗,细致描述梨花本身含泪如雨。
据我读白居易花诗感受,诗人大多写实,但是却引发后世一再误读。
柳永《倾杯》
算人生、悲莫悲于轻别,最苦正欢娱,便分鸳侣。
泪流琼脸,梨花一枝春带雨。惨黛蛾、盈盈无绪。
小注:本词该句只是对上一首诗句搬抄,致敬经典但也未发生误读。
苏轼《木兰花令》
知君仙骨无寒暑。千载相逢犹旦暮。
故将别语恼佳人,要看梨花枝上雨。
小注:本词误读白居易诗,也因苏子权威性从而导致后世一再误读。
见①白诗和③直接观察所得,梨花本身眼带泪,并非雨中才宜赏梨。
感慨下,我们教学亦然,对于经典和权威,还需谨慎以敬意和质疑!
唐伯虎《一剪梅》
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
赏心乐事共谁论?花下销魂,月下销魂。
小注:以上四首诗词以时间顺序排列,本首是个人大爱一首推荐下。
③直接观察有真相
致敬经典,清明赏梨花;
质疑权威,梨花春带雨。——
以上对梨花诗词做了相关沿革讨论;
以下则是通过直接观察来寻找真相。




梨花花托萼片基部如盘如碗,其中积聚一汪蜜腺,
直接观察恰似眼含一汪泪水,这才是梨花春带雨!
如此养花达人白居易却无错,苏轼以后一错再错。
如果说中学更注重逻辑推理,
可以说小学更强调直接观察。
以上以更适宜小学教学案例,
对经典与权威提出一则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