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为深入探讨表现性评价在技术与工程领域的课堂实践,促进教师素养发展,海盐县小学科学评价专题研训活动暨8学时培训活动在向阳小学教育集团朝阳校区顺利举行。
课例展示,推进研讨




活动伊始,向阳小学教育集团的汪斌老师带来了《用浮的材料造船》一课。汪老师从独木舟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引入,聚焦到造一艘船的任务,引导学生历经“设计、制作、测试、完善”等工程流程。在完成设计制作测试后,学生对比独木舟,发现筏子的优点和缺点,并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想法,并让孩子们用塑料这种浮的材料继续造船。通过本节课,学生对工程与设计的严谨性更注重了,也了解了技术进步对船发展的推动作用。




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的倪韵老师执教了《电路中的开关》一课。倪老师创设电工坊招募社团成员的情境,通过“开关知多少”、“开关我会做” “开关创意变”三个闯关项目,引导孩子们了解开关的基本结构,让他们选择合适的材料动手制作简易开关,设计一个控制两盏等的开关,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流畅而自然。同时课堂上倪老师还以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等评价方式,创设“学教评”一体共融,从多方面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第三节课是由滨海小学教育集团的马文丹老师执教的《用浮的材料造船》一课。马老师以解决独木舟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聚焦独木舟的不足之处等缺点,讨论用竹子替代的可能性。随后的探究环节,马老师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制作、测试。通过对比分析载重量差距大的原因。让学生在设计图上改进方案并优化。最后通过交流反馈分享心得,以及研讨生活中竹筏木排等相关问题,实现知识拓展与能力提升,全方位培养学生的技术与工程素养。




下午,向阳小学教育集团的朱晓倩老师执教了《我们的“过山车”》一课。这节课开始,朱老师就通过过山车视频导入,明确过山车轨道的构成。在探索环节,朱老师让学生化身小小工程师,引导学生明确并经历“设计、制作、评价”的工程流程。在过程中借助工程评价表来组织、规范学生的设计、制作。最后通过综合视频、打分表等方式对过山车进行评价。整节课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掌握过山车轨道设计与制作的技术要点,培育工程思维和实践能力。
专家引领,共促成长
本次活动邀请了南湖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的阮翔老师,阮老师为海盐的科学老师做了《素养导向下的小学科学学教方式变变革》的讲座。阮老师围绕科学素养培养展开,指出观察是科学能力的基础,小学生科学素养培育要从观察能力抓起。






期间,阮老师为老师们准备了实验材料,让老师们转化角色,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让老师们体验把观察实验还原为探究未知的活动的重要性。阮老师从理论到实践,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如何以活动为载体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真正实现以生为本的生态课堂。老师们也听得津津有味,受益匪浅。


最后,教研员洪芳丽老师对本次活动做了总结,她希望老师们积极思考、践行技术与工程领域课堂实施的有效途径。参加活动的老师们也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在科学课堂中不断探索!

- 嘉兴海盐:深耕课堂 赋能成长——海盐县小学科学8学时培训活动(通讯稿).docx (, 下载次数: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