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这篇帖子的初衷本是想询问下各位老师,铝箔究竟是浮的材料还是沉的材料?但偶然间在其他社交媒体上也刷到了不少老师吐槽“铝箔纸放在水里根本就是浮的!上课一整个大乌龙”底下有不少老师分享了他们是怎么处理这堂课的“乌龙”,分享上来大家一起探讨探讨


(1)从沉浮本质见答案
根据沉浮条件,当物体自身密度大于液体密度时,物体放入水中是下沉的状态,据deepseak分析铝箔纸的密度——
铝箔的密度与纯铝的密度相同,通常为2.7 g/cm³(或2700 kg/m³)。说明:
材质:铝箔一般由纯铝(纯度≥99%)制成,因此密度与纯铝一致。
厚度影响:虽然铝箔非常薄(常见厚度为0.006~0.2毫米),但其密度不变。变薄仅影响体积和质量,不影响材料本身的密度。
其他因素:若铝箔表面有涂层(如防粘涂层)或压花,可能轻微影响整体密度,但铝基体的密度仍为2.7 g/cm³。
如有特殊应用场景(如合金铝箔),需根据具体成分调整密度值。
那铝箔的密度2.7 g/cm³确实大于水的密度1g/cm³,应为下沉的材料。
那为什么铝箔纸放进水里在水面上是浮起来的呢?
(2)从旧教材《比较材料的沉与浮》中见答案
比较物体的沉与浮,要先定义沉与浮的概念,测试沉与浮要先将物体浸在水里,再松手观察,或用实心的会下沉的材料将待测材料压到水里,如果是浮的材料,当你拿走压着的物体以后,浮的材料还是会浮到水面上,比如木块;如果是沉的材料,当你拿走压着的物体的以后,沉的材料便不会再浮起来,比如我们这节课的铝箔纸,当你压到水里以后,铝箔纸就不会再浮上来,但好像我也试过,并没有彻底沉底,应该是悬浮。由于目前我们手里在教的教材没有了这节课的内容,所以学生没有了这样的比较材料沉与浮的过程,就会闹出这样的“乌龙”。
(3)从新教材《用坚固的材料造船》见答案


新编教材里删去了用沉的材料造船这节课,改成了《用坚固的材料造船》,并且在第一课中提出要研究不同材料的沉与浮,这对于学生学习铝箔纸来造船这节课来说,就不存在铝箔纸是“浮”的材料这样的误区了,毕竟铝箔是坚固的材料并没有问题了。
(4)从“船型”一词中见答案
在《用沉的材料造船》这节课里,教材中提出将橡皮泥、铝箔纸捏成船型,但其实在我们上《增加船的载重量》这节课里,我们就将12cm×12cm的铝箔纸认为是一艘特殊的船,它的底面积为144平方厘米,高度是0厘米。所以我认为铝箔纸本身就是船型了,这节课只是将它做出不同样式的船型。或许这节课沉的材料提出的时候可以是“橡皮泥团”、“铝块”这样的材料,所以将铝块延展变成铝箔,让它变成船型,思路才会顺畅点,而且铝块肯定就是下沉的了,不存在表面张力这样的意外情况。


(5)从“表面张力”一词见答案
铝箔纸之所以一放在水面上就是浮的,我们都会想到是表面张力,把水里掺点肥皂水就可以解决掉表面张力这个问题了,这是在新旧教材改变中我们过渡解决的一个办法,既不用向学生解释的很详细,又可以顺利的把这节课上下去,不至于闹出乌龙。
之前我也想过把铝箔团成团,破除水的表面张力行不行?


但是我将铝箔纸团小球,还是会浮起来,归根结底还是它存在空气的缘故,所以这个方法不太好。可以用锤子把铝箔纸折叠后砸扁,尽可能排出空气,或许可以做到,但那有不是铝箔纸了,又变成“铝块”了。
以上是关于铝箔沉与浮的一些小思考,因为一开始学生就认为铝箔纸是沉的的材料,但后面我们又把它认为是一艘特殊的船,能浮在水面上载重,学生纷纷表示蒙了,咋回事?
看来教教材要看教材的前世今生未来,而不是简单的用教材去教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