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网络学习——汲取学习的力量 [复制链接]

1#

   本周二晚聆听了《中国教师报》副主任褚清源、主编冯永亮与大家一起探讨一线教师文字破圈的可能——从独写到共鸣,此次学习令我对于课堂及写作有了全新的认识,让我受益匪浅,也切实觉得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有渊源不断地动力。下面浅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教师不必成为课堂中最忙的人

  现在的课堂中多数是老师的强势的引导,纵观自己的课堂,确实是课前、课中、课后,我都是那么最忙的人,既是导演,又是编剧,确实忙的团团转。听了两位老师的讲解,让我理解到一节好的课是上着上着课教师不见了。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主导者,投入其中,这样的课堂确实事半功倍。

  二、取标题的方法

  取标题的方法,题好一半文。标题就跟花蕊一样,数字法、悬念法、对比法、逆向思维法等。通过两位老师的讲解让我对写作时如何取题,怎样更好的抓住文章的主题,更加的引人注目。

  三、怎样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从独写到共鸣,鼓励我们写文章,敢于去投稿,这对我们现在来说有事很难静下心来写作,从静下心来阅读、到写作,更多的是对自己的一种提升,专业素养及观察能力的提升。敢于去做,敢于尝试,更多的是对我们的一种鼓励。只有去写去反思才能更好的内省,也引起了我很多的思考,也给我下一步的阅读与写作指明了方向。

  四、怎样成为更好的教师

  一名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课堂的成长。教师需要从六个方面来进行:备课、上课、听课、写课、评课、说课。就像两位专家说的真的没写课过,让我对教师自我成长有了全新的认识,下一步也要从这六方面来进行。尤其是写课,要多看,多思考,先临摹后自行进行写写,不断提升自己对课的理解能力。

  从刚开始看到独写到共鸣,我以为就是讲写作和活动产生的共鸣。听完今晚的讲座,让我认识到这个平台的学习不仅仅是怎样更好的写作,对于我们的教学也有很多思考与借鉴的地方。两位老师通过具体的事例,让我认识从独写到共鸣的转变这种转变启示我们:学习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思维的破茧成蝶。未来,我将继续探索如何在不同学科中搭建独写与共鸣的桥梁,让思维在静默与碰撞中螺旋上升。

最后编辑风海晨梦 最后编辑于 2025-03-28 12:39:30
分享 转发
TOP
2#

get:教师不必成为课堂中最忙的人
TOP
3#

在信息时代,只要想学习愿学习,网络资源十分丰富
TOP
4#

现在的资源也太丰富了,要不断学习,终身学习
TOP
5#

要不断学习,终身学习
TOP
6#

确实,课堂的主角应该是学生,让他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是最本源的课堂。
TOP
7#

回复 2楼稻草堆里的鱼的帖子

可以听听,我觉得讲的真好。
TOP
8#

回复 3楼林杰的帖子

对资源很多,有时静不下心来,真的是开卷有益。
TOP
9#

回复 5楼黄雯雯的帖子

活到老,学到老
TOP
10#

回复 6楼LLY的帖子

回归初心,回归本质。
TOP
11#

终身学习是现代社会对每个人提出的新要求。
TOP
12#

get:教师不必成为课堂中最忙的人
稻草堆里的鱼 发表于 2025/3/28 14:53:48
赞同,老师工作中一定要有自己的时间,即使是喝喝茶、散散步都是不可少的,工作松弛有度,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效。
TOP
13#

数字法、悬念法、对比法、逆向思维法,原来有这么多的方法
TOP
14#

课堂中需要让学生忙碌起来,有事可做。
TOP
15#

讲座启发思维,从独写到共鸣,转变教学方式,提升自我,让课堂与写作共舞。
TOP
16#

让教师闲下来,让学生忙起来,这才是好课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