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绍兴上虞:思维课堂显魅力,项目报告提品质——记上虞区、慈溪市... [复制链接]

1#
银光图片

地市报道 | 绍兴上虞:思维课堂显魅力,项目报告促品质——记上虞区、慈溪市、余姚市、前湾新区四区市小学科学联合教研活动

https://mp.weixin.qq.com/s/61xMrUzeXqAYWUDlstcHxA


春草风前绿,百花雨后艳。3月17日—18日,以“活课堂·新教材·跃思维·悦评价”为主题的上虞区、慈溪市、前湾新区、余姚市四区市小学科学联合教研活动在绍兴市上虞区滨江小学报告厅举行。四区市330多位科学教师共同参与课例研究、基地建设、课程分享、科技活动、成长故事等项目活动。四位区市教研员分别主持活动,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喻伯军副主任、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陶成龙副院长作活动指导。全场活动中网络互动点评交流达500多条。

分享 转发
TOP
2#

3月17日研究课例

第一节课是上虞区上浦镇中心小学沈银彬老师执教的《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沈老师以选择装修石材为任务情境,引导学生先用感官直接观察岩石,再运用工具观察岩石,系统认识花岗岩、砂岩和大理岩三种岩石的特征,分析选择装修石材依据。活动中,学生掌握岩石观察方法,提升了解决问题能力。
[p=null, 2, left]
[/p]


第二节课是慈溪市庵东镇西二小学周杰梦老师执教的《点亮小灯泡》。周老师以灯光秀为切入点,融入AI技术,通过挑战“从两根导线到一根导线再到不用导线点亮小灯泡”三次递进式任务跃迁学生认知。周老师运用可视化电路模型帮助学生认识电流流动路径,构建“爱迪生助手”建立起“观察-假设-验证”的思维模式,呈现了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创新课堂。
[p=null, 2, left]
[/p]




第三节课是上虞区百官重华小学姜小卫老师执教的《设计我们的小船》。姜老师运用预学单、辅学单等工具,通过“展示预学成果聚焦设计”“小组合作研究设计”“画廊展示交流设计”等过程优化完善设计方案。活动中,姜老师还运用“上虞吉象”开展过程性评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p=null, 2, left]
[/p]





第四节课是余姚市第二实验小学张哲盼老师执教的《影长的四季变化》。张老师从购房情境引入,提供材料和资料支架,引导学生模拟研究一年四季中合适的太阳高度,得出影长的四季变化的规律,为实际购房提出建议。学生在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活动中,提升探究实践能力,发展了科学思维。
[p=null, 2, left]
[/p]



第五节课是慈溪市第四实验小学叶玲玲老师执教的《做个望远镜》。叶老师以观察“观察月球环形山”为驱动任务,通过“原理探究”“制作望远镜”“评价反思”三个活动分析影响望远功能的因素,对照评价量表设计制作抽拉式望远镜镜筒,在调试和组间评价中改进望远镜,巩固对望远镜结构和原理的理解,认识到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进步。






TOP
3#

3月18日研究课例[p=null, 2, left]
第六节课是上虞区滨江小学黄哲锦老师执教的《观察一杯水》。黄老师从听流水声,说水的特点导入,组织学生开展“用一种感觉器官找到水”“用不同工具探索水”挑战活动,充分认识水的主要特点。黄老师还和学生一起“用更多方法研究水”探究比较同体积的水和油的轻重,在科学活动中充分激发学生探究身边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p]
[p=null, 2, left][/p]



第七节课是慈溪市育才小学盛维益老师执教的《磁铁怎样吸引物体》。盛老师以“科学魔术剧场”为情境载体,组织学生运用磁铁魔术棒、带铁片的小车等器材,在“魔术设计-探究尝试-舞台展演”的沉浸式体验中揭开磁铁吸引物体的知识。整节课以微项目化的形式重构传统课堂,既调动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培育了科学思维与探究实践精神。
[p=null, 2, left][/p]
[p=null, 2, left]
[/p][p=null, 2, left]第八节课是前湾新区滨海小学宓博凯老师执教的《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宓老师以“两辆小车碰撞但没有碰头”现象引入磁力作用研究问题。组织学生借助小车、旋转架等新颖的材料开展实验,发现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时还探索了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在生活中的运用。层层推进的探究活动引领学生提升科学思维,完善科学概念。[/p][p=null, 2, left]
[/p]
[p=null, 2, left]
[/p][p=null, 2, left]
[/p][p=null, 2, left]第九节课是余姚市三江小学徐露露老师执教的《根据太阳辨别方向》。徐老师以宇树科技机器狗导入,引导同学帮助机器狗根据太阳直接判断方向,运用“影钟法”的影子变化辨别方向。情境导学、教具改进提升了学习效度,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根据太阳辨别方向的技巧。[/p][p=null, 2, left]
[/p][p=null, 2, left]
[/p]
[p=null, 2, left]
[/p]
TOP
4#

成长故事
[p=null, 2, left]上虞区上德实验小学章兴波老师以《因爱坚守:网研二十载》为题作成长故事分享。章老师分迷惘、结缘、着迷、温情四个阶段介绍了自己从数学教师转型为科学教育者的历程。“网研是专业成长的自由沃土,坚守源于对科学教育的长情。”二十年来,章老师深耕网络教研,借助“小学科学教学论坛”开展网络研修,从“教学反思帖”到“科学一分钟项目”,他将实践经验分享至小学科学论坛,影响众多同行,同时荣获“绍兴市学科带头人”等多项教学荣誉。[/p][p=null, 2, left]
[/p]
TOP
5#

项目报告
[p=null, 2, left]慈溪市第四实验小学孟佩佩老师以《“天文+”的科学教育校本探索》为题作项目报告。报告围绕“‘星聚项目’构建科学家协作育人机制”“打造沉浸式科技校园环境”“研发阶梯式学习支架体系”三大创新维度展开,系统呈现了学校二十年来在天文教育校本化实践中的创新成果与育人故事。目前,天文教育已成为学校特色发展的金名片,未来将构建更完善的科学教育生态,引领学生在实践探索中不断追寻宇宙奥秘。 [/p][p=null, 2, left]
[/p]
TOP
6#

课程报告
[p=null, 2, left]余姚市凤山小学胡金波老师以《自然融校,知行共生——“新教材·新实践”下生态与科技共筑的学习新范式》为题作课程开发报告。凤山小学以“自然融校,知行共生”理念,建设“凤山蝴蝶谷”“中医药文化中心”“萤火虫基地”“智慧农场”生态场域,开展“冷灰蝶溯源”“金裳凤蝶生境保护”“萤火虫生态复育”等真实项目,将种植、科研、设计、数据管理等融入实践,联动科学家团队破解生态难题,开发《蝴蝶探秘》《萤火虫部落》等跨学科校本课程。[/p][p=null, 2, left]
[/p]
TOP
7#

活动报告
[p=null, 2, left]宁波市前湾新区海智小学鲁明老师以《小学科学主题活动链设计与实施》为题作科学主题活动报告。鲁老师从主题选定、活动案例、实施策略、成果展示、优化提升五个方面介绍了学校科学主题活动开展情况。活动链优化科学主题活动系列化、凸显螺旋式进阶学习理念,呈现了科学教育加法的典型做法。[/p][p=null, 2, left]
[/p]
TOP
8#

基地建设
[p=null, 2, left]上虞区滨江小学教育集团书记、总校长夏苗锋老师以《科学课程节赋能,项目化多维创新》为题作学科基地建设报告。作为浙江省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学校,上虞区科学学科基地,滨江小学以“科学课程节”为核心载体,构建“科学+”课程体系,打造一核(核心概念)六维(读—做—思—创—展(演)—评)的科学课程节新模式,创新地将国家课程活动化、校本化、项目化,在深耕国家课程的过程中落实好科学教育的加法。[/p][p=null, 2, left]
[/p]
TOP
9#

专家讲座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副院长陶成龙老师以《基于项目化学习理念的探究实践——科学课堂微项目的设计》为题作专题讲座。陶老师从阐述项目化学习的意义入题,结合本次活动中的具体课例从微项目的学习目标制定、活动情景创设、驱动问题引导、活动模块迭代四个方面,阐述了将项目化学习理念融入科学探究教学中,聚焦核心素养,真正赋能学生全面发展的具体做法。
[p=null, 2, left]
[/p][p=null, 2, left]
[/p]
TOP
10#

引领指导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副主任喻伯军老师以《新课标导向下的新教材教学》为题作指导讲座。喻老师结合四节课例,围绕“教材使用”“跨学科学习”“教学实践”“科技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等科学教育改革的关键议题作了系统阐述。他强调要树立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以探究实验为主开展教学活动,高度评价了校本课程建设和科学课程节的成功案例,强调了跨学科学习的价值,鼓励教师应不断提升教学能力,以适应教育现代化的需求。

TOP
11#

师徒结对


活动中,上虞教师发展中心隆重举行上虞区小学科学第四届名师高徒携手研修启动仪式,特邀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副院长陶成龙老师为学科师父颁发聘书并合影。



TOP
12#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本次教研联谊活动不仅为四区市搭建了一个学习、互助、交流的平台,也为下一阶段各市区的小学科学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新思路,注入了新动力。我们将继续凝心聚力,携手在小学科学教育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TOP
13#

两天的活动丰富多彩,尤其是几位专家的引领报告,让我们能更加准确对教材的解读和把握能。
TOP
14#

330多位科学教师共同参与活动,共同碰撞智慧的火花。同时也给予了承办学校很好的平台,提升了承办学校的综合实力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