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舟山岱山:聚焦教学评一体化,探索一年级科学教学新样态 [复制链接]

1#

舟山岱山:聚焦教学评一体化探索一年级科学教学新样态


  近日,岱山县组织小学科学骨干教师送教下乡活动,以基于教-评一致性的低段实验教学为主题,通过课例展示、单元解析、主题研讨等形式,为全县科学教师搭建一年级新教材教学实践研究平台,着力破解低段实验教学难题。


  【情境赋能:游戏化实验激活探究思维】

  高亭小学姜珮珮老师执教《哪个流动得快》示范课时,创造性设计液体运动会情境,采用观察液体特性→预测流动速度→对比实验验证的进阶式探究路径,并通过流动速度卡可视化评价工具,实时记录学生预测验证修正的思维轨迹,实现探究过程与学习评价的有机统一,展现了一年级科学教学玩中学、评中进的独特魅力。


  【具身学习:结构化探究培育观察能力

  高亭中心小学任存宝老师在《观察一种动物》教学中,构建蜗牛探秘主题学习任务群。通过学习评价单搭建“提问—观察—记录—表达—自评”学习支架,配合动物模仿秀具身认知活动,引导学生在观察→描述→模仿→互评的完整链条中发展观察能力。整堂课生动诠释了低段科学趣理共生的教学理念,为动物单元整体备课提供了鲜活范例。


  【单元解读:系统化备课明晰实施路径】

  在单元整体备课指导环节,岱山实验学校孙波老师系统解析《身边的物体》单元设计逻辑,提出“生活化情境”在低段教学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高亭中心小学应建成老师结合《常见的动物》单元的课例实践,分享结构化活动培养学生观察与表达能力教学策略。两位骨干教师通过课标分解、教材比对、案例剖析,立体呈现了新教材的单元编排逻辑与实施要点。


  【深度教研:教学评一体化提炼实践策略】

  研讨环节聚焦低段实验教学有效性展开主题教研,提炼出三大实施策略分别是“游戏化实验设计”“嵌入式评价工具”“渐进式观察指导”。县教研员章林妹总结强调,低段教学要立足有趣、有料、有序三原则,在活动设计中注重教学评一致性,关注学生实证意识与表达能力的协同发展。


  本次活动通过示范引领+理论建构的研训模式,有效破解了一年级科学教学面临的实验组织困难大、观察记录碎片化教学评价两张皮现实问题。下阶段,岱山县将持续跟进新教材实施情况,通过县校两级实践研究,助力科学核心素养在低段课堂落地生根。(通讯员:岱山县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章林妹)


活动资料:

7楼 《哪个流动得快》教案

8楼 观察一种动物》教案

9楼 《身边的物体》单元解析PPT

10楼 《常见的动物》单元解析PPT

12楼 《基于新教材的教-学-评一致性  低段科学课堂实践》PPT

13楼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的低段教学设计与实践》PPT

分享 转发
TOP
2#

活动整体照片
TOP
3#

【情境赋能:游戏化实验激活探究思维】
TOP
4#

【具身学习:结构化探究培育观察能力
TOP
5#

【单元解读:系统化备课明晰实施路径】
TOP
6#

【深度教研:教学评一体化提炼实践策略】
TOP
7#

《哪个流动得快》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液体都会流动,流动的快慢与液体的黏度有关。

科学思维:能在教师指导下,比较液体之间特征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探究实践:能设计简单的对比实验,探索液体之间的流动速度;能在教师指导下,理解公平比赛的实验方法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态度责任:认识到实验也需要用公平的方法去探究;认识到公开的、民主的讨论有助于辨识实验的准确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设计对比实验观察不同液体的流动速度。

难点:理解公平实验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1小瓶水1小瓶食用油1小瓶洗洁精

学生准备:活动记录单2支彩笔、1小瓶1小瓶食用油1小瓶洗洁精、液体流动板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听说今天有一场液体流动大赛,大家想去现场看看吗?(视频插入“厨房杯液体流动大赛”)招募水宝宝和油宝宝的教练和裁判。

有请今天比赛的第一组选手:水宝宝和油宝宝,(板贴)它们比什么?比哪个流动得快。(板书课题)

二、探索

活动一:比较水和食用油

1.观察水和油

2.学生交流:有什么新的发现吗?用手感受水和食用油有什么不同?

3.小结:用手指捻摸,我们会感受到水和食用油有不同。食用油滑滑的,比水有点黏。(黏性)



活动二:比较水和油流动快慢

1.猜测一下,水和油的流动比赛的时候可能和哪个特征有关系?你猜谁会赢?为什么呢?

2.制定比赛规则,有没有更好地比较水和食用油流动快慢的方法呢?

3.举办方特制的赛道,我们可以怎么比?实验视频)

4.课件出示活动记录表,提醒学生要注意及时记录。

5.学生实验,完成班级记录表。每组上黑板上板贴)

6.小结:刚才的流动比赛,水流动得快,油流动得慢油得黏性比较明显在水滴旁贴上小星星)

三、研讨

1.提问:水和食用油哪个流得快,我们是怎样判断的?

2.让学生自由发表,并整理疑问。

3.小结:在这个对比实验中,我们让同样多的水和食用油同时在起点出发,发现水流动得快,食用油流动得慢。

4.你觉得水和食用油流动得快慢与什么有关呢?

5.小结:它们的流动快慢与黏度有关。黏度小的水流动得快,黏度大的食用油流动慢。科普时间)

四、拓展

1.第二组比赛选手洗洁精洗手液它们和水、食用油比一比,谁流动得更快?猜一猜。说说理由。

2.学生活动。

3.小结。公布比赛结果。水流动得最快,黏性最小。

4.提问:生活中流动的水可以为我们做些什么呢?(预设:水车灌溉、发电,流动的水可以洗手、洗碗等)出示水车图片

5.小结:这节课我们知道了水和食用油都会流动。生活中,流动的水到处可见,我们平时要注意留心观察。

TOP
8#

观察一种动物

【教材简析】

本课为本单元第
2
课,指向课标学习内容
5.2.2——“说出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其特征,说出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和
6.2.2——“举例说出动物可以通过眼、耳、鼻等器官感知环境”。在寻访校园动物的基础上, 本课将进一步缩小观察对象,对一种动物进行细致、深入的观察。

本课以蜗牛为例,遵循从整体到局部、从静态到动态、从肉眼到工具、从结构到功能的顺序对蜗牛进行深入观察,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能力,为后续观察其他动物奠定基础。对蜗牛生活环境与生活习性的探究实践,也为学习第3课《给动物建个“家”》打下基础。

本课由四部分组成。聚焦板块, 通过简单交流,引导学生关注蜗牛,唤起对蜗牛的原有认知。探索板块, 学生借助感官、工具等对蜗牛进行细致的观察,了解蜗牛的形态特征、应激反应和运动。研讨板块,围绕“蜗牛的身体有哪些特点?

我们能模仿它的动作吗?”“蜗牛遇到危险时,有什么反应
它有哪些本领?的研讨,帮助学生梳理和建构对蜗牛完整的认识。拓展板块, 安排了观察和蜗牛相似的动物的拓展活动,隐含对动物类别的认识。

【学生分析】

一年级学生对小动物充满了好奇心,但也有一些学生对蜗牛有抵触情绪,教师要耐心引导学生亲近蜗牛、爱护蜗牛。学生已经学习过用多种感官观察物体,但是对于特定动物的观察,仍需要在教师的带领下开展,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观察
工具、科学词汇,并提示观察顺序。对于简图记录,学生已有基础,但在画图时容易将物体拟人化,教师要提示学生客观记录。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目标

了解蜗牛的外形特征、应激反应和运动特点, 知道蜗牛是用腹足运动的,初步认识到动物的形态结构具有相应的功能。

科学思维目标

能在教师指导下,初步分析蜗牛的运动与其形态结构的关系。

探究实践目标

1.通过观察蜗牛的外部特征、应激反应、运动方式,能用科学词汇描述观察到的信息,用简图画出蜗牛的外形。

2.学习观察研究动物的方法。

态度责任目标

通过观察探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乐于表达、分享自己的观察发现,愿意倾听他人的观点,增进喜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细致地观察并描述蜗牛的外部特征、应激反应和运动方式等。

难点:通过对蜗牛的观察和描述,认识其形态结构及所具有的功能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板贴、若干只蜗牛、水槽等

为学生准备:2~3
只蜗牛(可以布置学生课前寻找蜗牛带来)、2
个放大镜、
1
根树枝(木棒)1
块玻璃(可以用透明塑料片代替)、1
片新鲜菜叶、1
个饲养箱。

【教学过程】

一、动画片引入

师:认识画面中的动物吗?板贴:蜗牛

你们曾经在哪里见到过蜗牛?(雨后的草丛或花坛里)

蜗牛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经常在草丛中活动。特别喜欢雨后出来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和寻找食物。

二、探索:观察蜗牛

(一)尝试画一画蜗牛

师:知道蜗牛长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吗?能不能把它画出来?

(二)观察蜗牛并改正

1.如何评价(画得怎样?)

师:这位同学画得怎样?能评几颗星?

星级评价标准:看到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整体看起来比较像。

2.揭题:观察一种动物(蜗牛)

等会儿,就近距离观察蜗牛,画的蜗牛和真实的蜗牛对比一下,看看我们哪里需要修改。材料:蜗牛、放大镜、记录单。

3.方法指导

法:先用肉眼观察——借助放大镜观察

4.注意点:

师:在观察中我们要注意什么?(保护蜗牛,不伤害蜗牛;保持安静

蜗牛喜欢安安静静的环境,在观察时候一定要保持安静哦,安静时我们会观察到更多蜗牛的细节哦。

在观察活动中教师适时分发放大镜)

5.学生观察与补充修改,教师巡回指导

6.展示交流

预设:

●壳:有一圈一圈的螺纹,硬。

●触角:有两对,一对长一对短。

眼:长触角顶上的黑点。

口:在触角下面,吃食物时容易观察到。

1)投屏

2)小组代表介绍:你画了蜗牛的哪些部分?

3)找一找学生所画蜗牛的共同点:都画了蜗牛的哪些部分?

蜗牛身上长有:壳、触角、眼睛、口、腹足(随机板贴)

PPT重点介绍口的位置

7.小结:各部分与相应的名称联系起来

(二)观察蜗牛的反应和运动

过渡:对于大家的表现,小蜗牛给我们点赞了同时,它向我们提出了新的任务,敢不敢接受挑战?来听一听。

1.引出新问题/任务(播放语音)

2.探讨观察方法与如何评价

问题(任务)                        方法                 评价(画

蜗牛能听到我们的声音吗?         说话或击掌                    

蜗牛遇到触碰,它会怎么样呢?     用棉签触碰

蜗牛有腿吗?它是怎样运动的?     放在玻璃上、放在树枝上

(教师随机补充:蜗牛吃菜叶吗?

3.依次观察,教师巡回指导与提醒,确保方法正确与观察进程。

4.蜗牛交流会

师:蜗牛交流会马上要开始了,小朋友们准备了吗?谁愿意上来分享一下你的观察结果。其他同学仔细听,如有补充或者不一样的想法的时候可以举手发表你的观点。

按顺序反馈交流,穿插视频播放与教师解说。

预设:

听不到声音(没有听觉神经/耳朵)但能感受到振动。(蜗牛感受到震动后会迅速缩回壳中保护自己)

蜗牛遇到触碰,触角会缩回去或会迅速将身体缩回壳内。(模仿反应)

教师:蜗牛虽然没有听力,视力也很弱,但它有灵敏的触角。遇到危险时,它的触角会收缩,将身体缩进壳里,用坚硬的壳保护自己。真是非常聪明!

蜗牛没有腿,通过腹足来移动。蜗牛爬行时,腹足紧贴在物体上,依靠腹部肌肉的蠕动向前移动。呈波浪状向前蠕动。(模仿蠕动)

蜗牛会吃菜叶。)

师:蜗牛爬行有什么特点呢?我们来观察一段介绍。(播放视频:介绍)

师:蜗牛不仅聪明,而且还是个爬行健将。想不想看蜗牛的爬行绝技?

(播放视频:蜗牛的运动)

师:蜗牛爬行时还有什么特点?(留下粘液、伸出触角挥来挥去)有什么作用?

蜗牛的腹足不仅可以分泌粘液来减少摩擦,保护蜗牛柔软的身体,帮助它在各种物体上爬行都不受伤。还能帮助它们在各种表面上行,并且在倒悬时也能牢牢地粘在上面。光滑的还是粗糙的表面,水平的还是竖直的表面,蜗牛都能自如爬行。

三、拓展:观察和蜗牛一样身体很软的动物

1.谈话:你知道吗,生活中有一些和蜗牛一样身体很软的动物。(播放课件)

2.提问:你们认识这三种动物吗?(播放课件)

3.提问:它们和蜗牛哪里像?哪里不像?

在课后,我们可以用今天学到的方法去观察了解它们。

四、小结

1.谈话:今天的课,蜗牛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播放小蜗牛语音。

下课!

TOP
9#

《身边的物体》单元解析
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22.zip (, 下载次数:30)
TOP
10#

《常见的动物》单元解析
新教科版科学一下“常见的动物”单元解读.zip (, 下载次数:23)
TOP
11#

教研活动视角新,活动资料很详尽,学习!
TOP
12#

基于新教材的教-学-评一致性  低段科学课堂实践
https://www.xxkxjx.net/Customer/FileDownloadVerifyPass?fileid=925876&type=img
TOP
13#
TOP
14#

这个活动材料丰富
TOP
15#

感谢分享,新教材值得好好去研究。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