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一种动物》
【教材简析】
本课为本单元第
2
课,指向课标学习内容
5.2.2——“说出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其特征,说出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和
6.2.2——“举例说出动物可以通过眼、耳、鼻等器官感知环境”。在寻访校园动物的基础上, 本课将进一步缩小观察对象,对一种动物进行细致、深入的观察。
本课以蜗牛为例,遵循从整体到局部、从静态到动态、从肉眼到工具、从结构到功能的顺序对蜗牛进行深入观察,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能力,为后续观察其他动物奠定基础。对蜗牛生活环境与生活习性的探究实践,也为学习第3课《给动物建个“家”》打下基础。
本课由四部分组成。聚焦板块, 通过简单交流,引导学生关注蜗牛,唤起对蜗牛的原有认知。探索板块, 学生借助感官、工具等对蜗牛进行细致的观察,了解蜗牛的形态特征、应激反应和运动。研讨板块,围绕“蜗牛的身体有哪些特点?
我们能模仿它的动作吗?”“蜗牛遇到危险时,有什么反应?
它有哪些本领?”的研讨,帮助学生梳理和建构对蜗牛完整的认识。拓展板块, 安排了观察和蜗牛相似的动物的拓展活动,隐含对动物类别的认识。
【学生分析】
一年级学生对小动物充满了好奇心,但也有一些学生对蜗牛有抵触情绪,教师要耐心引导学生亲近蜗牛、爱护蜗牛。学生已经学习过用多种感官观察物体,但是对于特定动物的观察,仍需要在教师的带领下开展,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观察
工具、科学词汇,并提示观察顺序。对于简图记录,学生已有基础,但在画图时容易将物体拟人化,教师要提示学生客观记录。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目标
了解蜗牛的外形特征、应激反应和运动特点, 知道蜗牛是用腹足运动的,初步认识到动物的形态结构具有相应的功能。
科学思维目标
能在教师指导下,初步分析蜗牛的运动与其形态结构的关系。
探究实践目标
1.通过观察蜗牛的外部特征、应激反应、运动方式,能用科学词汇描述观察到的信息,用简图画出蜗牛的外形。
2.学习观察研究动物的方法。
态度责任目标
通过观察探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乐于表达、分享自己的观察发现,愿意倾听他人的观点,增进喜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细致地观察并描述蜗牛的外部特征、应激反应和运动方式等。
难点:通过对蜗牛的观察和描述,认识其形态结构及所具有的功能。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板贴、若干只蜗牛、水槽等。
为学生准备:2~3
只蜗牛(可以布置学生课前寻找蜗牛带来)、2
个放大镜、
1
根树枝(木棒)、1
块玻璃(可以用透明塑料片代替)、1
片新鲜菜叶、1
个饲养箱。
【教学过程】
一、动画片引入
师:认识画面中的动物吗?板贴:蜗牛
你们曾经在哪里见到过蜗牛?(雨后的草丛或花坛里)
蜗牛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经常在草丛中活动。特别喜欢雨后出来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和寻找食物。
二、探索:观察蜗牛
(一)尝试画一画蜗牛
师:知道蜗牛长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吗?能不能把它画出来?
(二)观察蜗牛并改正
1.如何评价(画得怎样?)
师:这位同学画得怎样?能评几颗星?
星级评价标准:看到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整体看起来比较像。
2.揭题:观察一种动物(蜗牛)
等会儿,就近距离观察蜗牛,画的蜗牛和真实的蜗牛对比一下,看看我们哪里需要修改。材料:蜗牛、放大镜、记录单。
3.方法指导
方法:先用肉眼观察——借助放大镜观察
4.注意点:
师:在观察中我们要注意什么?(保护蜗牛,不伤害蜗牛;保持安静)
蜗牛喜欢安安静静的环境,在观察时候一定要保持安静哦,安静时我们会观察到更多蜗牛的细节哦。
(在观察活动中教师适时分发放大镜)
5.学生观察与补充修改,教师巡回指导
6.展示交流
预设:
●壳:有一圈一圈的螺纹,硬。
●触角:有两对,一对长一对短。
●眼:长触角顶上的黑点。
●口:在触角下面,吃食物时容易观察到。
(1)投屏
(2)小组代表介绍:你画了蜗牛的哪些部分?
(3)找一找学生所画蜗牛的共同点:都画了蜗牛的哪些部分?
蜗牛身上长有:壳、触角、眼睛、口、腹足(随机板贴)
PPT重点介绍口的位置
7.小结:各部分与相应的名称联系起来
(二)观察蜗牛的反应和运动
过渡:对于大家的表现,小蜗牛给我们点赞了。同时,它向我们提出了新的任务,敢不敢接受挑战?来听一听。
1.引出新问题/任务(播放语音)
2.探讨观察方法与如何评价
问题(任务) 方法 评价(画★)
蜗牛能听到我们的声音吗? 说话或击掌
蜗牛遇到触碰,它会怎么样呢? 用棉签触碰
蜗牛有腿吗?它是怎样运动的? 放在玻璃上、放在树枝上
(教师随机补充:蜗牛吃菜叶吗?)
3.依次观察,教师巡回指导与提醒,确保方法正确与观察进程。
4.蜗牛交流会
师:蜗牛交流会马上要开始了,小朋友们准备了吗?谁愿意上来分享一下你的观察结果。其他同学仔细听,如有补充或者不一样的想法的时候可以举手发表你的观点。
按顺序反馈交流,穿插视频播放与教师解说。
预设:
●听不到声音(没有听觉神经/耳朵)但能感受到振动。(蜗牛感受到震动后会迅速缩回壳中保护自己)
●蜗牛遇到触碰,触角会缩回去或会迅速将身体缩回壳内。(模仿反应)
教师:蜗牛虽然没有听力,视力也很弱,但它有灵敏的触角。遇到危险时,它的触角会收缩,将身体缩进壳里,用坚硬的壳保护自己。真是非常聪明!
●蜗牛没有腿,通过腹足来移动。蜗牛爬行时,腹足紧贴在物体上,依靠腹部肌肉的蠕动向前移动。呈波浪状向前蠕动。(模仿蠕动)
(●蜗牛会吃菜叶。)
师:蜗牛爬行有什么特点呢?我们来观察一段介绍。(播放视频:介绍)
师:蜗牛不仅聪明,而且还是个爬行健将。想不想看蜗牛的爬行绝技?
(播放视频:蜗牛的运动)
师:蜗牛爬行时还有什么特点?(留下粘液、伸出触角挥来挥去等)有什么作用?
蜗牛的腹足不仅可以分泌粘液来减少摩擦,保护蜗牛柔软的身体,帮助它在各种物体上爬行都不受伤。还能帮助它们在各种表面上爬行,并且在倒悬时也能牢牢地粘在上面。(光滑的还是粗糙的表面,水平的还是竖直的表面,蜗牛都能自如爬行。)
三、拓展:观察和蜗牛一样身体很软的动物
1.谈话:你知道吗,生活中有一些和蜗牛一样身体很软的动物。(播放课件)
2.提问:你们认识这三种动物吗?(播放课件)
3.提问:它们和蜗牛哪里像?哪里不像?
在课后,我们可以用今天学到的方法去观察了解它们。
四、小结
1.谈话:今天的课,蜗牛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播放小蜗牛语音。
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