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宁波象山:用模型为课堂建构 用评价促发学习 [复制链接]

1#
银光图片


——记小学科学二、四小组名优教师带徒联合教研活动

         317日县小学科学二、四小组名优教师带徒联合教研活动在文峰学校展开,两小组积极成员参与活动。王巧巧、周士儿两位导师分别为大家展示了《用沉的材料造船》和《八颗行星》两堂高质量研讨课。第二小组王利平老师代表学员们呈上了精彩的《电路出故障了》一课。导师曹炳达、蔡玲玲、叶蕊、郑典萍四位老师分别进行了主题讲座。


  王利平老师用春晚跳舞机器人,把同学们引入了电路的课堂。孩子们组装简单电路有的发现怎么也点不亮小灯泡,倒是电池发烫了,有的组灯光太弱要不是几双眼盯着瞧,简直看不出它是亮的……猜测故障原因的时候,有的小组“耍”了小心机,偷偷用另外的元件去替换,谁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王老师的故障设置变化多样、层次丰富,楞是让他们无法“得逞”。课堂上孩子们猜测、验证,拆分、组装,干劲十足。



  船厂接到用40吨钢材制造可载重7.5万吨货物的大单,王巧巧老师让孩子们模仿船舶工程师工作设计制作船只模型,完成用40克橡皮泥 “造一艘船”,冲击“承载25个垫圈”的目标。孩子们设计方案、制作模型、测试评估,在失败中汲取经验,改进设计、调整船模,终于有小组冲击成功,获得了冠军。过程中孩子们争分夺秒、动手动脑,在玩中获得了经验、学到了知识。下课前,王老师提出让同学们控制成本“用更少橡皮泥”承载25个垫圈的愿景,将学习延伸到课外。



      周士儿老师用七星连珠的天文奇观把孩子们引入八大行星的世界。他们自主探索简化行星的直径比例,在网格纸上画出八颗行星,发现八颗行星体积的差别是如此巨大。他们又探索压缩八颗行星到太阳的距离,把漂亮的立体模型按比例粘在一米长的纸带上,发现八颗行星之间的距离差别如此之大。有的组水星、金星、地球简直叠在一起,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却遥遥相望;有的组水星、金星、地球连成一串牵住太阳的衣角,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仍然不想靠近彼此,压缩的比例不同导致了这有趣的现象。



      叶蕊老师进行了《基于发展科学思维的模型建构教学策略漫谈》讲座。提出模型建构和科学思维发展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协同发展的关系。举例剖析分层建构、模块化设计等模型建构模式的操作方式,并用分层建构模式对王利平老师《电路出故障了》一课的模型建构情况进行了分析,指出基础层、结构层、机制层建构(整理)都很到位,体现高阶思维的应用与创造设置有所欠缺。



      蔡玲玲老师进行了《如何在思维型探究中帮助学生建构模型》的讲座。她提出用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动机、在自主建构中建构模型、在自主监控中建构模型。让学生在交流中清晰地进行建构,是我们需要重视的地方。蔡老师对《电路出故障了》和《用沉的材料造船》两课进行了很高的评价,同时对《电路出故障了》一课的情境导入和迁移应用设计提出参考建议。


  曹炳达老师在《基于模型表征发展科学思维的思考与探索》讲座中重申了科学教学提出的“素养导向”“大概念教学”“学教评一致性”“AI课堂”等都是基于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价值观,知识是其“前端”和“载体”。我们的课堂不是教知识,是让学生去经历真实的实践。我们创设真实的、复杂的、结构化的情境,学生在单元中达成各个小目标,最后将情境与知识进行结构化。


     郑典萍老师进行了《项目学习评价量规的设计和使用》的讲座。提醒我们设计评价量规确定评价等级、撰写描述时描述词要精确,要关注学习过程、要操作性好准确性高、等级界限清楚。在设计中还要注意确定权重,这样才能突出重点,拉开各组之间的距离。


     最后,两小组成员就如何在教学中进行学习评价展开了交流。大家各述所思,对今后学教评一体的评价模式有了新的思考。






图片1.png (, 下载次数:0)

(2025/3/25 11:27:45 上传)

图片1.png

图片2.png (, 下载次数:0)

(2025/3/25 11:27:45 上传)

图片2.png

图片3.png (, 下载次数:0)

(2025/3/25 11:27:45 上传)

图片3.png

图片4.png (, 下载次数:0)

(2025/3/25 11:27:45 上传)

图片4.png

分享 转发
TOP
2#

课例很典型,报告视角很新,赞!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