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舟山市属:南海实验小学科学组以学习共同体驱动“学教评一体化”... [复制链接]

1#
银光图片

舟山市属:南海实验小学科学组以学习共同体驱动“学教评一体化”深度实践


  近日,舟山市南海实验小学科学组围绕“学教评一体化实践研究之学习共同体有效性探索”主题,开展了一场深层次教研活动。活动通过课例实践、协作反思与行动研究,探索师生、生生共建学习共同体的创新路径,为“—评”一体化改革注入新动能。


  学习共同体:师生共学习新生态

  以年级《制作塔台模型》教学为切入点,丁洁琼老师通过如何设计一个既稳固又能承重的塔台模型?在测试中如果发现抗风能力不足,你会怎样优化结构?的开放性提问,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兴趣。课堂上,学生以学习共同体为单位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想,教师作为学习共同体的“协作者”,动态观察讨论表现、实验记录与汇报成果,即时给予引导评价,实现—评”的有机联动。课后研讨中,教师们结合新课标核心素养要求,提出分层评价工具设计、真实情境任务嵌入等策略,如创设“塔台模型展评会”,以多元评价驱动学生高阶思维发展。


  “学教评”一体化:让学习共同体“活”起来

  活动中,学习共同体的有效性在“学教评”一体化互动评价中充分体现。一是生生互评促深度协作:在塔台模型制作和优化环节,学生通过组内分工、数据共享与组间质疑,形成“质疑—验证—反思”的闭环。由此可见学习共同体内有合理分工,组长统筹任务、记录员整理实验数据、汇报员提炼结论;各个学习共同体之间互相评价实验数据合理性并提出改进建议;结合组间互评再反馈至组内,促进组内成员间多维互鉴,通过定期角色轮换(每月调整一次)激发成员多元能力发展。二是教师即时评价提实效:教师摒弃单向评价模式,在各个学习共同体互评过程中适时追问引导学生反思探究逻辑,针对不同能力层级的学生提供差异化反馈。通过学习共同体建立的多元化过程性评价体系,推动评价从“评判优劣”转向“促进成长”。


        321“落点”行动:实现教研成果常态化

  为强化实践转化,科学组启动321落点行动”3个提炼”:教师有效总结整个过程性教研活动中学习到的三个要点2周行动”:要求教师两周内将学习感悟到的方法融入常态课堂;1点反思”:通过教学日志与案例分享,持续优化“学--一体化策略。321“落点”行动深化教师对学习共同体的认知教师需从课堂权威”转型为“倾听者”和“学习者”,是学习共同体中的一员,教师主动加入学生小组,以平等视角分享观察和评价,实现“教”与“学”的双向滋养,也进一步推动教师从“经验型”向“反思型”进阶。


  此次教研活动是南海实验小学科学组以学习共同体驱动“学教评一体化”的一次深度实践,不仅为“学教评一体化”提供了可操作的实践框架,更通过“落点行动”实现了从理念到行动的转化,彰显了南海实验小学在科学教育创新中的探索精神与专业追求(通讯员:南海实验小学  刘琴)

分享 转发
TOP
2#

学习共同体:师生共学习新生态
TOP
3#

“学教评”一体化:让学习共同体“活”起来
TOP
4#

321“落点”行动:实现教研成果常态化


TOP
5#

321“落点”行动:实现教研成果常态化

  为强化实践转化,科学组启动321落点行动”3个提炼”:教师有效总结整个过程性教研活动中学习到的三个要点2周行动”:要求教师两周内将学习感悟到的方法融入常态课堂;1点反思”:通过教学日志与案例分享,持续优化“学--一体化策略。321“落点”行动深化教师对学习共同体的认知教师需从课堂权威”转型为“倾听者”和“学习者”,是学习共同体中的一员,教师主动加入学生小组,以平等视角分享观察和评价,实现“教”与“学”的双向滋养,也进一步推动教师从“经验型”向“反思型”进阶。

翁昌舟 发表于 2025/3/20 15:23:30

学习有要点,行动有力度,研究有焦点,很有效的教研模式!
TOP
6#

谢谢朱老师,学习共同体和学教评一体化有机融合,争取这样的探索可以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发生。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