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聆听喻老师的讲座,都感觉受益匪浅,听完之后都感觉心潮澎湃,都有一种感受:我要为科学教育事业而奋斗。下面我想结合我自己的实际教学,分三个小点来交流一下我浅显的感受。
一是学以致用,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
今年第一次教《小小工程师》单元,刚开始教这个单元的时候,还是有点忐忑,备课时把整个单元的思维逻辑好好整理了一遍,了解了这个单元核心任务是做一个塔台模型,但是心里有点隐隐的担心,一个方面是跟之前的单元内容的学习方式完全不一样,第二是还担心学生不感兴趣、不会操作这么具体的一个模型。但是结果实践下来,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学生对这些真实情境下的问题很感兴趣,当他们接到“任务”,要给学校的操场做一个塔台时,他们跃跃欲试,从塔台标书的设计到塔台模型的设计制作,再到后面的改进交流,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远比我想象得要认真。在设计环节,小组同学相互讨论,各抒己见,在他们身上,我仿佛就看到一个个的“小小工程师”的影子。结合今天喻老师的讲座,就是在科学学习时,要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融入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以致用”这个词在此刻就具象化了。
二是格物致知,把实践机会还给学生
我们在教学的很多时候,都喜欢把实验的规则仔仔细细得表达给学生,今天喻老师举的这个例子《我们来做“热气球”》,就像喻老师说的那样,我也是把纸筒的作用、安全注意事项在实验之前仔仔细细得跟学生说了一遍,有时候是让学生先思考先说,如果学生没有说到,我就进行补充,但没有反思,这样的做法,其实没有让学生经过实践,只是空想,不能真正让学生达成科学素养的提升,应该让他们去体验、去实践,在真正的操作中逐步达成科学素养。有时候帮扶的太多,写了太多的“温馨提醒”,反而让孩子失去了思考和实践的机会,这样科学素养的发展就无从谈起了,写到这里,我感觉当父母也是这样,要给孩子试错的机会,不要怕失败,就从失败里面去寻找经验,找到正确的路径,甚至从失败中再走出一条路来。
三是自主学习,明确个人的成长目标
这一点是促成我今天写感想的一点,这也是我触动最大的一点,对我们一线的科学教师来说,教学的目标是什么,是孩子的素养成长,还是祖国的美好未来,或者很多老师只是把教学作为一个工作而已。但对我来说,不一样,我一直是有一个教育的梦想,我希望把理念通过教学的方式传达给学生,大概是因为热爱,所以愿意花时间在课堂的钻研中,愿意在假期的时候反复阅读科学前言理念的书记,愿意在深夜的时候写教学反思,这大概就是一个有明确目标的科学老师吧,所以我写了标题是“做一个有理想的科学老师”。我有时候也会给年轻老师表达我的想法,我说可能教了1000个学生,就像播种了1000个小苗,但是如果这1000个小苗中有一两个是可以长成科学的参天大树的,我就觉得我的教育很值得。也有年轻老师会问我,为什么课堂教学已经很辛苦了,还要开展科技节,还要做很多的拓展实验,我说,孩子的素养达成不是一节课两节课,也不是一瞬间,是长期累积的体验实践产生的,实验也好、科技节也好,都在给孩子们的素养添砖加瓦。
以上是我不成熟的想法,特别想表达出来,借用论坛这个平台,把心里的想法以一种不太正式的、聊天的方式跟大家交流,欢迎老师们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