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跨领域科学素养培育。各地各校注重“孵化”学生的科学精神,培养青少年科学兴趣,树立科学志向,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科学素养培育过程中的应用,着力建好建强虚拟实验室等,赋能科学思维的培养。此外,科学素养的培育逐步从聚焦“硬科学”的科学课程拓展到强调跨多个领域的跨界探索。福建省厦门市在全国率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创新和推进跨学科综合学习、推进科学教育资源供给侧改革等27条措施,重点解决区域和学校科学教育亟须破解的重难点任务。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台州学校作为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区试点学校,将科学素养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通过搭平台、走出去、请进来,将科学教育推进到学生触手可及的地方。广东省广州市沙面小学教育集团尝试将科学、艺术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在引领学生动手动脑的同时,加强学生对家乡历史、习俗的认识。内蒙古自治区清水河县城关镇第一小学依托校内历史博物馆,不仅将从“飞天”神话到航天传奇的历史具象化、课程化,还以项目化学习的方式,引领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体悟科学技术、人文精神与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