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在工作之余,读一本闲书《西藏一年》 [复制链接]

31#

Day18
格勒博士很早就鼓励我做一部西藏的纪录片。为了获得拍摄灵感,我曾跟随格勒博士的课题组,从成都驱车向西,翻越二郎山、雀儿山,跨过金沙江,到达西藏东部的昌都地区。一路上,我们在金色的麦地里和朴素的藏族农民聊天,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与挥鞭放牧的牧民相遇。让我永难忘记的是江孜大金寺的向巴活佛。他专门派人支起一顶宽敞明亮的帐篷迎接我们,和我们整整谈了两个小时,给我带来的灵感和创作欲望实在难以估量。
但我仍然犹豫不决,觉得自己还没有真正理解,更谈不上准确地表达和传递这古老、神秘、独特的文明。记得我第二次进藏时,在离拉萨不远的一座你尼姑庵里住了一周。每天我都看到一个尼姑在庵门口摇一个硕大的转经筒,从早到晚,从不间断。离开的那天早晨,我终于鼓足勇气问她许了什么愿。一般藏族人会在转经筒内放一张纸条,记下自己的愿望。
TOP
32#

点赞楼主!
TOP
33#

Day19
“下辈子做个男人。”小尼姑毫不迟疑地说。
“然后呢?”我问她。
“再下辈子做个喇嘛。”
“之后呢?”
“也许经过很多次轮回,我就能解脱了。”
我们两人年纪相仿,但完全生活在不同的世界里,对她的世界,我可以说一无所知。这样的经历在我后来的西藏之行中并不少见,我每每无从做出判断,想拍片子的想法也就愈发渺茫。无论查阅多少资料,阅读多少专著,也不能让我鼓起足够的勇气。我所能做的,就是静静地观察、思索、学习。
然而,2005年的西藏之行彻底震撼了我。因为事务缠身,之前我已经两三年没有进藏,拉萨的变化可谓天翻地覆。原先,布达拉宫前面只有些零乱的藏式民居,住的都是为布达拉宫服务的“雪居民”。广场地面的石头年久磨损,坑坑洼洼。只有在清晨,袅袅炊烟笼罩着高低错落的雪村,和红山上雄伟的布达拉宫遥相呼应,令这座宫殿无比壮美,宛如人间天堂。而现在,很多雪居民都搬迁了,布达拉宫的广场也扩建成一个宽阔气派的城市广场,道路宽广笔直,车水马龙,夜晚则灯火通明、五彩缤纷。布达拉宫堪称拉萨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TOP
34#
TOP
35#

Day20
西藏的变化不仅仅体现在拉萨。在去江孜的长途汽车上,我路过一座座县城。往日简陋的县政府大楼,被一座座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取代。烈日下,雪白的瓷砖耀眼夺目,几乎令我无法睁眼。因为新修了柏油马路,原来从拉萨到江孜需七八个小时,现在只要四五个小时。
车到江孜长途汽车站,我简直不知身在何处。车站前面是崭新平坦的英雄路——江孜最主要的商业街。街道两旁,店铺一家挨一家:豪华浴室、溢碗面、东乡手抓肉、老李烤肉、江西超市、大拇指网吧、夫妻肺片、曹操饺子王、金苹果干洗店、圣佛诊所等。江孜农贸市场和工商合作社也在这条路上。旅游车、越野车、出租车、电动三轮车、人力三轮车、农民进城的马车,熙来攘往,好不热闹。要不是远处标志性的宗山,我还以为走错了地方。沿英雄路走到头,就是宗山脚下上海援建的广场。广场中央矗立着高大的江孜宗山英雄纪念碑。纪念碑旁边的黄色琉璃瓦凉亭和一潭碧水,似乎是参考上海的某个公园。到此之前算是江孜的新城。江孜城新旧分明,再往南往西走,就是我熟悉的江孜老城。
TOP
36#

Day21
“多亏县里没钱,没法改造老城。”白居寺外一个开旅游商店的老板告诉我,“这一放就是好多年,我们的英雄城就这样被保护下来。”
新旧交替,这是自然规律,但是最触动我的,还是藏族人的变化。以前在西藏旅行时,我习惯于在颠簸的长途车上听人聊天、念经、摇转经筒,现在,车前方安装了闭路电视,左右各一个。左面播放的是印度宝莱坞的肚皮舞:性感女人,丰乳细腰,边唱边跳,观众一个个伸着舌头,目瞪口呆。右边播放的是香港的武打片:江湖侠客,刀光剑影,血肉横飞,人们不时地发出一声声惊叹。有的孩子还模仿荧屏上的“武林高手”,嘴里发出“嗨、嗨、嗨”的打斗声。我坐在一角,闭着眼睛,心里问:我是在西藏吗?短短几年的变化让人震惊不已。
就是这次的西藏之行,让我下定决心拍一部纪录片,虽然我没有能力把握西藏的过去,但我可以记录它的今天,用人类学的方法,潜下心来做一部反映普通藏族同胞一年四季生活的影片。当我向格勒博士提出我的想法时,立即得到他的热烈响应和倾力帮助。
TOP
37#

这样的习惯很好呢
TOP
38#

Day22
我们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西藏地广人稀,我们到底在哪儿拍摄?格勒几乎走遍了西藏,我也去过很多地方,但我们俩不约而同选择了江孜。除了圣城拉萨,江孜可以说是西藏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和改造的热潮并没有冲击到宗山脚下的江孜古城区。或是改建的负担,或是保护的需要,总之,这座有六百多年历史的古城幸存下来,为我们的拍摄提供了最佳背景。
没去西藏之前,我有一种错觉,以为青藏高原上多是无边无际的草原,孤独和牧民信马由缰,牧马四方,但实际上,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藏族人生活在农业种植区。江孜乃西藏第三大城镇,人口也只有七八千。老城街上最多的是牛羊,吃喝拉撒睡旁若无人。城里三条主道的尽兴就是耕地,田畴井然,城镇周围则分布着许许多多古老的村庄。用格勒博士的话说:“村庄、寺院、城镇三点一线,这就是西藏。”我们拍摄的江孜人就是普通藏族人的缩影。
TOP
39#

Day23
江孜,藏语中的意思是“胜利顶峰,法王府顶”,这片富饶的土地确实造就了诸多英雄。据说,当年藏王松赞干布的父亲降服了统治此地的古老部落,然而使江孜扬名西藏的,却是夏卡瓦家族。几百年来,他们跃马纵横,驰骋在以拉萨为首的前藏和以日喀则为中心的后藏之间的富庶之地,1413年江孜法王绕丹贡桑邀请一世班禅大师克珠杰到江孜,共同主持修建白居寺,召请西藏各地著名的金银匠、泥塑工匠和木匠,并专门从尼泊尔请来铜铁匠,前后经历18年,一座集宗教和艺术于一身的宏伟巨大的寺院建筑群矗立在了年楚河边。白居寺的藏语简称是“班廓德庆”,意为“吉祥轮大乐寺”。
TOP
40#

Day24
时至今日,在白居寺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吉祥多门塔,它是白居寺的标志性建筑。在高达四十二米的塔内,有七十七间佛殿,里面的壁画因为绘制了大量的佛像,被人们尊称为“十万佛塔”。壁画上的佛、菩萨和藏传佛教的高僧大德的造型庄重典雅、简洁流畅、层次分明、色彩鲜亮,其技法娴熟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
置身其间,佛菩萨慈祥的面容、关爱的神情,把虔诚的朝拜者一下子就带入了清澈明亮、纤尘不染的超然境界。意大利著名藏学家杜齐对江孜白居寺更是情有独钟:“江孜白居寺壁画也许是我们知道的藏族艺术家们自己创作的最重要的艺术杰作,特点鲜明,前所未有。”法国藏学家海瑟 葛尔美博士对壁画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它是“藏族艺术家们创造的前所未有的、最为重要的纪念碑式杰作”。
TOP
41#

Day24
时至今日,在白居寺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吉祥多门塔,它是白居寺的标志性建筑。在高达四十二米的塔内,有七十七间佛殿,里面的壁画因为绘制了大量的佛像,被人们尊称为“十万佛塔”。壁画上的佛、菩萨和藏传佛教的高僧大德的造型庄重典雅、简洁流畅、层次分明、色彩鲜亮,其技法娴熟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
置身其间,佛菩萨慈祥的面容、关爱的神情,把虔诚的朝拜者一下子就带入了清澈明亮、纤尘不染的超然境界。意大利著名
西湖吴晓 发表于 2025/3/26 10:51:21
新昌有千佛岩 临海有千佛塔 这里直接十万佛塔 差了好几个量级呀
TOP
42#

西藏太神秘了,有生之年系列
TOP
43#

Day25
此外,由于地处通往印度北部的路上,还是前藏和后藏的门户,江孜自然成为商旅往来的交通要道、西藏高原的一方重镇。清朝乾隆年间,驻藏大臣巡边时亲临江孜,并在宗山留下至今保存完好的碑文。1904年,荣赫鹏率领英军血洗江孜后,英国人在此建立了第一个邮政和电报服务所。他们还试图让江孜的贵族子弟学习英文,培养对大英帝国的情感,西藏的第一所英文学校就此在江孜诞生。然而,长期封闭和一向排外的传统,最终使这所藏区唯一的外国学校很快关门。不过,江孜的贵族确实从此学到了不少英国人的习惯:饮奶茶,喝咖啡,吃薄荷羊排,戴劳力士表,踢足球。时至今日,江孜老百姓最喜欢的糕点之中,就有英国人喝下午茶时吃的苏打甜饼,而英语里的点球、角球、越位等足球术语,更是江孜球迷的口头禅。
江孜历来就是西藏的窗口,但是不管历史的风云如何变幻,这座英雄古城都有喜马拉雅山作为它永远的屏障。
每次置身江孜,我都流连忘返,这一次,我终于有机会,走进它、观察它、发现它、认识它、记录它。
TOP
44#

Day26
每次来江孜,我都有一个愿望:在宗山脚下找一处住所。但每次我都黯然离开,因为所有的宾馆、饭店、旅社都在新城。这一次,我说什么都要在老城里为摄制组租一处传统的民房。
在找到理想的民居之前,我选择的建藏饭店倒也让我有了意外的收获。我被一本颇受旅行者欢迎的英语导游书《孤独的星球》中对建藏饭店的介绍吸引:“老板是一个会说英语的藏族人,这家饭店被我们评为江孜最好的家庭旅馆。”
在建藏饭店住下来的第一天,我就决定让老板建藏成为我们影片中的人物。他个头不高,身体结实,一双机灵的眼镜转一转就有新点子。他原本是江孜人民医院的医生,是县里第一个辞去公职的人。2000年,即青藏铁路开工之时,他瞄准了旅游的前景,用开诊所赚的钱盖起了江孜城第一家家庭旅馆。建藏饭店干净整洁,员工身穿制服,尽职尽责、细心周到。凭着《孤独的星球》的推荐,建藏不会缺少客人,我们的片子肯定也会不乏素材。
TOP
45#

Day27
达玛节开幕的那天早晨,我从自己房里出来,只见饭店前厅人来人往,一派繁忙景象,建藏则忙得不亦乐乎。他一看到我就问:“孙老师,拔河用英语怎么说?我要向客人们介绍达玛节的活动。”
“Tug-of-war.”(扯拽之战)我告诉他。
“真有意思。拔河本应是乐趣,而不是打仗啊!”建藏笑着对我说。每天,我教他英语,他则教我藏语,已成默契。建藏认真地反复念“Tug-of-war”时,一辆越野车开进院子里。建藏站起身。“希望他们订了房间,不然我得把他们赶走,现在是我们最忙的时候。”他说话的时候,一脸得意的微笑。
TOP
46#

Day28
一位坐在大厅对面沙发上、身穿传统黑藏袍的老妇人向我走来。
“我来帮你。”她说。她看着我笔记本上用英文拼写的藏语单词说:“你为什么不用藏语写呢?”
我说我只想学口语,以便能尽快和人交流。
“你这么聪明的姑娘,读和写都能学会。要扎扎实实地学,来,我教你怎么写。”她拿过我的笔和本子,开始写藏语的三十个字母。她的手稳健有力,字迹非常清晰,有如乐谱上的音符。
我惊讶地抬起头,望着她那张苍老的面容,一根皮筋绑着脑后的老花镜,她这个年纪能识字的藏族妇女实在罕见。她到底是谁?
建藏从院子里回来,用英语对我说:“No booking,sorry,no room.”(没有预定,抱歉,没有房间)然后又用中文问:“我说得对吗?”突然,他停下来,指着我身边的老妇人,“你们摄制组应该拍我母亲,她有一肚子的故事,而且聪明过人。就是她坚持让我学英语。我向你保证,你找不到比我母亲更好的藏语老师了。”我就是这样认识嫫啦的。“嫫啦”在藏语中意思是“老奶奶”,我眼前的这位老人是一位像寓言家一样的嫫啦。
TOP
47#

Day29
第二天的达玛节是江孜一年里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人们从四面八方聚在一起,开展体育竞技、商业交换和歌舞娱乐,要在这几天里驱走积压了一年的孤独与寂寞。所以有人说,如果把高原的生活比作流动的河,那么节日就是河流上的飞瀑。
不知道是否因为组织得太具体,达玛节的开幕式比我记忆中即兴的欢乐要严肃有序得多。主席台一侧,百姓们穿着整齐,很有秩序地坐在砖和水泥砌起的观众台上有节制地说笑。仪式开始,江孜中学的学生、白居寺的喇嘛,江孜城的居民和十八个乡的农民,身穿节日盛装,组成方队,和着《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的嘹亮乐曲,步伐整齐地从主席台前走过。我不由想起一九八四年我上大学时参加的新中国成立三十五周年国庆阅兵式。几个月都在进行中规中矩的正步练习,最后在天安门城楼前被我们全部抛开,我们跑着、跳着、唱着,突然打开了“小平,您好”的横幅,让全国乃至世界震惊。那一年国庆的欢乐,让我永世难忘。
TOP
48#

Day30
我站在离主席台很远的人群中,身边是几个外国游客,他们大声鼓掌,拼命拍照,高声讨论为什么喇嘛们走得不像其他人那样整齐,他们将会参加什么比赛项目,是不是只为了摆摆样子。我很想告诉他们,达玛节其实原本就是一个宗教节目,是为白居寺竣工而举行的庆典仪式的延续。不过也有另一种说法:十五世纪初,江孜法王绕丹贡桑为祭祀祖宗,请白居寺的喇嘛作法念经,跳神展佛,后来才增添了赛马、射箭、藏戏等娱乐活动。白居寺的住持和江孜县的宗本——也就是旧时的县长,主持整个活动。佛、法、僧是佛教三宝。在西藏,很难想象没有他们的节日,那简直就像天上没有太阳。就在几年前,达玛节还是在佛陀诞生的藏历四月的法事活动后举行。
TOP
49#

Day29
第二天的达玛节是江孜一年里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人们从四面八方聚在一起,开展体育竞技、商业交换和歌舞娱乐,要在这几天里驱走积压了一年的孤独与寂寞。所以有人说,如果把高原的生活比作流动的河,那么节日就是河流上的飞瀑。
不知道是否因为组织得太具体,达玛节的开幕式比我记忆中即兴的欢乐要严肃有序得多。主席台一侧,百姓们穿着整齐,很有秩序地坐在砖和水泥砌起的观众台上有节制地说笑。仪式开始,江孜中学的
西湖吴晓 发表于 2025/3/31 8:58:53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的嘹亮乐曲——很有画面感熟悉感
TOP
50#

阅读是个好习惯
TOP
51#

今天开个新帖,继续阅读,只是本次选择的是一本闲书,《西藏一年》~这是一本出版于2009年的老书,而我第一次进藏是在2007年
应该比作者进入西藏略晚一些,但很多东西应该基本一致,从今天开始,跟着作者一起走进那时的西藏吧~

一本名叫A year in Tibet(《西藏一年》)的英文著作在我办公桌上放了很久,作者是我已有十数年之交的好有书云,一位北京大学的高才
西湖吴晓 发表于 2025/2/26 8:16:59

开卷有益,在阅读滋养心灵,在摘录中记录所思所想,大赞!

阅读是研究一点水,折射一片海!
TOP
52#

回复 51楼酸牛奶的帖子

谢谢朱老师的肯定和鼓励
TOP
53#

Day31
我就是在江孜佛诞节的庆典活动上第一次看到次成喇嘛的。他身体粗壮、面庞黝黑、不苟言笑,是白居寺民管会的副主任,负责整个佛诞节的念经、跳神、火供、坛城和展佛等一系列法事的安排。仪式的神圣庄严和次成喇嘛的认真负责,给我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在西藏,寺庙不仅是僧人修行解脱之所、信众朝拜供奉之地,也是藏文化和精神积淀的宝库。走遍西藏,最早的桑耶寺、拉萨的三大寺,后藏的萨迦寺、扎什伦布寺,藏南的楚布寺,珠穆朗玛峰脚下的绒布寺,每一个寺庙无不如此。江孜白居寺自然是我们影片的灵魂。我期待这次成喇嘛带我们走近这个神秘的喇嘛王国。
TOP
54#

读书的习惯能坚持真好
TOP
55#

读书就是一次跟着作者走的旅程
TOP
56#

Day32
不过我想,今天的达玛节可能是次成喇嘛最轻松的一天,也是爱热闹的年轻僧人次平最喜欢的一天。
次平是我选中的另一位僧人。当初,为了反映藏传佛教的发展和延续,我还想挑选一名年轻的僧人,次成喇嘛便把他自己做的白居寺所有僧人的相册拿给我看,并一一介绍。
当他翻到次平的时候,我顿时眼睛一亮。照片上的次平还是一个孩子,脸上荡漾着天真、顽皮的笑容。就是他这一笑,让我对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你们会很喜欢次平。”次成喇嘛看着我说,“他刚进寺庙两年多,是白居寺最小的僧人,他的师傅顿珠是白居寺的一个老喇嘛。”
TOP
57#

Day33
藏传佛教的传承是通过师徒,在徒弟心中,上师的地位甚至可以与佛陀等同,因为人们相信,没有上师的引导,就无法认识佛。上师以心传心,把佛陀的智慧以巧善而有效的修行方式传给徒弟。藏族人有这样一个说法:“没有上师之前,连佛的名字都没有。”佛陀曾告诉他的弟子:“在已经觉悟的一切诸佛中,没有一位不是依赖上师而证悟的。”这就是为什么藏族人对上师、活佛虔诚无比。能用刚出家的小僧人次平向师父学佛的过程,生动地展示藏传佛教的传承,并让观众跟着小次平一起了解佛教,对我来说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但是,学佛的过程漫长而艰辛,师父最为担心的,是次平能否把持住自己的心,在修行的路上能走多久。
TOP
58#

Day34
由市民、僧人、学生和十八个乡的农民组成的方队整整走了两个半小时,接下来是令人兴奋的马术表演。骑手们骑着不配鞍的剽悍骏马,风驰电掣,争雄斗胆,一会儿骑马射箭,一会儿挥刀舞剑,一个不落地斩断成排的木桩。这些骑手都来自西藏自治区的表演队,江孜十八乡的代表则只能策马扬鞭跑上几圈。但是当地人相信,这一匹匹呼啸而过的骏马能把他们一年的厄运全部带走。
我觉得更有趣的是牦牛赛。我从未想到笨重的牦牛可以跑得如此之快,简直像是越野车赛,充满力量,野性十足,藏族人的不羁、剽悍、勇武、憨直,在此时此地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十八个乡的拔河比赛更有特色。两个粗壮的汉子,背对背站着,绳子套在脖子上,然后从胯下穿过,目标就是要把对方拉倒。但是他们个个看起来强似牦牛,好像永远都不会被对方打败。
TOP
59#

静下心来读一本书真得也是陶冶情操了
TOP
60#

藏区的风格真是和我们平原地区差别太大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