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推测沉浮,预判沉浮,探究竹竿原貌,分析竹节作用。课堂生成了:用一边竹节的竹筒放进水中观察实验:一边有竹节的竹竿在水里会怎样?
学生推测了几种情况:①竹节一端往下沉②竹节一端浮在水面,另一端在水中③浮在水面④全部沉在水里⑤竹节一端在水底,整根竹竿直立在水里
选几个学生推测投到了大屏幕上,并请这个学生简单说理由
②直观测试,对比不同
现象1:没有竹节的直接沉入水底,实验三次现象一致
现象2:一端有竹节的,两端分别进水后也沉入水底(忘记拍竹节在不是正中间位置的竹竿)
现象3:两个竹节的竹竿浮在水面
现象4:竹节越靠近两端,浮出水面的部分越多(两个竹节的两根竹竿有长短,最好是总长一样)
③破解难点,理解真相,学生思维碰撞,发现竹筏秘密
学生发现:两个竹节的竹竿会浮在水面,没有竹节或者只有一个 竹节都会有一端完全在水里。
1.发现了有竹节水进不去了。
2.发现了竹节越靠近两端浮的越起来。
3.有两个竹节的竹竿可以浮,是因为进入竹竿的水很少
学生基本了解了竹节对浮力的影响,完成了作业本的要求。但我心里已经开始计划:下一届学生要把“竹筏的秘密”做成一个项目来,帮助学生对竹子这种浮的材料的全方位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