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 [复制链接]

1#
(这本书22年就躺在书架上,没怎么翻阅过 正好利用寒假来充充电~
分享 转发
TOP
2#

第一章: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改革20年:成就、问题与挑战
成就:
1.坚持了正确的政治方向
2.基于核心概念和学习进阶设计课程
3.确定比较科学的课程模板
4.增加了技术与工程内容
问题与挑战:
1.衔接性(主要是指小初衔接)
2.适切性
3.指导性
4.有效实施的支撑
TOP
3#

首先,课程改革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这一坚守,确保了科学课程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成为有责任感、有担当的公民,为国家的长远发展储备人才。这种引导是潜移默化的。比如我们90后这代人,从小看日漫长大,对日本文化相对不排斥。而如今的学生,红色精神传承得更好,他们经常提到要为祖国做贡献,对国家的科技发展高度认同,也更认可国家的强大实力。
TOP
4#

其次,基于核心概念和学习进阶设计课程,这一理念的贯彻实施,让科学知识的传授不再是零散的、碎片化的,而是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就好比搭建一座高楼,核心概念是坚实的地基,学习进阶则是逐层攀升的阶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沿着这条清晰的路径,逐步深入理解科学知识,从简单的现象认知,到复杂的原理探究,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这样的课程设计,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还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使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为扎实的科学知识体系。
现在任教第四年,上过1-5年级及今年的新教材。以“植物的生长需要光”这一内容为例,它涉及多个学段。在一年级,主要讲解植物需要光,是从植物生长的需求角度进行阐述;到了四年级,则讲解植物的叶,是从植物结构的角度进行分析;而在五年级,是通过绿豆苗的生长来讲解,是从植物个体生长的角度进行深入探究。使学生对“植物的生长需要光”这一知识点的理解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为后续更深入的学习奠定了坚实基础。
TOP
5#

再者,确定“比较科学的课程模板”,为科学课程的实施提供了规范化的框架,犹如给老师们提供了一本详尽的“教学指南”,使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有章可循,能够更加精准地把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同地区的学校,无论师资力量如何,都能尽可能地依据这一模板,开展相对统一且高质量的科学教学活动,促进了教育公平的实现。
最后,增加了技术与工程内容,这一点尤为契合时代发展的需求。在科技日新月异的当下,技术与工程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已成为现代社会公民必备的素养之一。通过在科学课程中融入这些内容,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到前沿的科技成果,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从简单的手工制作,到复杂的工程设计,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
TOP
6#

跟着苏老师一起再学一遍。大家一起学,一起交流,更有动力。
TOP
7#

对理论的学习,需要反反复复,每个阶段看都有不同的收获。
TOP
8#

一本好书,每一次读都会有新的收获与感悟。
TOP
9#

一起来啃书,常温常新!
TOP
10#

利用假期阅读,是个不错的选择。
TOP
11#

一起学习,寒假充电。
TOP
12#

第二章从修订背景来看,社会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科学知识的人才,更需要具备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良好科学素养的复合型人才。这种人才需求的变化,促使科学教育必须与时俱进,从传统的知识传授模式向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转变。同时,科学教育本身也面临着更高的要求,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提升以及科学精神的塑造,以满足未来社会对人才的多元化需求。
其次在国际科学教育研究进展方面,基于核心概念确定课程内容和基于学习进阶确定学段分布的理念,为科学课程的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这种理念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使学生能够在不同阶段逐步深入理解科学概念,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此外,科学教育研究进展还体现在对教学方法的探索上,重视学生自主参与与合作探究,强调思维型科学探究,以及关注科学论证等。这些研究进展表明,科学教育不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而是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同时,科学教育评价研究的进展也为课程标准的修订提供了重要参考,促使评价方式更加多元化、科学化,以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发展。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