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缙云团队陶炫霏2025网络研修专帖 [复制链接]

181#

从整个地球来看,天气确实愈发的极端,保护环境迫在眉睫
TOP
182#

愿所有高考生金榜题名
TOP
183#

高温预警,要做好防暑工作
TOP
184#

最近有台风过境呀
TOP
185#

今年雨水好多,但是旱地也多
TOP
186#

人一般在多少海拔会发生高反呢
TOP
187#

学习一下应对高反😆 Bs16w0piDoPaKCH 😆 http://xhslink.com/m/19squztk9ny
TOP
188#

在这个假期要好好学习,有所收获
TOP
189#

看世界,也看自己
TOP
190#

面对低谷的时候,更要向上看,往前走
TOP
191#

一起加油干。
TOP
192#

学习一下应对高反?? Bs16w0piDoPaKCH ?? http://xhslink.com/m/19squztk9ny
陶炫霏 发表于 2025/7/10 11:39:23

感谢分享,感觉挺有用
TOP
193#

促进思考,优化工作品质
TOP
194#

恐龙是谁发现和命名的?    ​
​最早的恐龙化石是什么时候发现的,又是谁命名的呢?这要从三百多年前说起。​
​1676年,在英国牛津市附近一处石灰岩采石场,采石工人挖到了几块奇怪的骨头化石。化石几经辗转来到了牛津大学的罗伯特·波尔蒂教授手中,他同时担任阿什莫林艺术与考古博物馆的馆长。波尔蒂对这些化石很感兴趣,经过仔细地鉴定后,他认为骨头中最大的一块是某种巨型动物的股骨末端,并测量和描述了这个骨骼,发表在次年出版的《牛津郡自然史》(The Natural History of Oxfordshire)。遗憾的是,这个化石并没有被保存下来。
TOP
195#

目前公认最早对恐龙化石进行正式研究的是英国医生吉迪恩·曼特尔(Gideon Mantell)。1822年,曼特尔的妻子在整理矿工送来的矿石,发现了一堆小骨头,这就是后来的禽龙化石。1825年,吉迪恩·曼特尔在一座博物馆中遇到了古生物学家斯塔奇伯里,斯塔奇伯里看过曼特尔发现的牙齿化石后说:“这和我正在研究的南美洲鬣蜥的牙齿好像差不多。”一语惊醒梦中人,于是曼特尔给自己发现的动物取名为禽龙(Iguanodon),意思是“鬣蜥的牙齿”。但其正式命名出现在学术论文上则要等到1852年。
TOP
196#

禽龙是种大型鸟脚类恐龙,身长约9到10米,高4到5米,前手拇指有一尖爪,可能用来抵抗掠食者。它们主要生活在侏罗纪和白垩纪的大型恐龙。后肢发达,直立高约5米,从头部至尾尖长11米。尾巴粗重,起平衡作用。在此之前的1824年,牛津大学地质学教授威廉·巴克兰(William Buckland)根据在英国一家采石场发现的奇特生物化石,向彼时刚刚成立的伦敦地质学会提交了一篇论文,将这些化石的原型生物命名为斑龙(Teratosaurus,中文译名一般为巨齿龙)。
TOP
197#

恐龙的起源      恐龙起源于三叠纪晚期,距今约2.3亿年前。它们是从一个爬行动物祖先演化而来,这个祖先被称为“鸟臀目爬行动物”。这个祖先是一种二足行走的动物,它们的后肢比前肢长,身体重心靠近后肢,有助于它们在陆地上行走。恐龙的祖先最早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如今这些地区包括南极洲、非洲、南美洲和澳大利亚。
TOP
198#

恐龙的演化历程      在恐龙的演化历程中,它们的体型逐渐变得更加庞大,成为地球上最大的动物之一。恐龙的演化历程中还出现了许多特殊的适应性特征,例如羽毛。在恐龙演化的过程中,某些物种逐渐演化出了羽毛,并发展出了飞行能力。这些被称为“恐龙鸟”,是恐龙和现代鸟类之间的过渡物种。恐龙的演化可以分为如下几个时期。一是恐龙原始恐龙阶段(2.4亿年前到2亿年前):最早的恐龙出现在三叠纪末期,这些恐龙体型较小,以两足行走为主,头部较大,牙齿也相对较大,主要以植物为食。二是轻盈恐龙阶段(2亿年前到1.5亿年前):在这一阶段,恐龙开始逐渐增大,并且进化出了四足行走,使它们更具有稳定性和敏捷性。其中蜥脚类恐龙体型巨大,而猎龙类则更加精灵,以快速奔跑和狩猎为主。三是繁荣阶段(1.5亿年前到1亿年前):在这一阶段,恐龙数量不断增多,并且进化出了更多的物种。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暴龙和三角龙。暴龙是最大的猎食性恐龙,它的体型庞大,速度快,是最强大的掠食者之一。三角龙则具有巨大的头盾和角,可能是为了在攻击和防御中起到保护作用。四是恐龙群体消亡阶段(1亿年前到6500万年前):在这一阶段,恐龙的数量开始下降,并最终在一系列的事件中灭绝。
TOP
199#

恐龙的灭绝     恐龙曾经称霸地球,可却神秘地灭亡了。直到今天,也没有人能够准确地说出恐龙灭绝的真正原因,各种争论也层出不穷。如果问古生物学界讨论最多的话题是什么?恐怕非恐龙灭绝原因莫属了。迄今为止,关于这一问题的猜想已经超过了一百三十余种。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下面几种。“小行星撞击地球假说”是关于恐龙灭绝原因的众多假说里比较为大家所公认的。这种假说认为,造成恐龙灭绝的罪魁祸首是小行星。小行星与地球发生猛烈撞击,引起了惊天动地的大爆炸。受爆炸产生的大量尘埃影响,地表温度骤降,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而大批枯死,大量植食性和肉食性动物先后被饿死或冻死,恐龙自然是其中之一。另一种比较普遍的观点是“食物中毒和匮乏假说”。在白垩纪后期,植物物种发生变化,植食性恐龙体内积累了大量毒素无法排出,最终因中毒而大批去世。同时,也不排除因食物匮乏而引起恐龙种群自发节育,进而导致物种灭绝的可能。“海洋变迁假说”认为,大陆板块的分离和漂移速度加快,导致了恐龙的灭绝。“气候变化假说”认为,进入白垩纪以后,地球全球自然环境变差,气候逐渐变冷,适宜恐龙生存的区域越来越少。恐龙的生殖条件受到影响,最终导致了物种的灭绝。这些都是假设,恐龙究竟是怎样灭绝的,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调查研究。恐龙灭绝的原因仍然是一个科学难题。
TOP
200#

前寒武纪是自地球诞生到距今5.41亿年的漫长时期,包括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约占地球历史的90%,在此期间,地球的大气层、海洋和陆地慢慢形成,地球从一个毫无生机的星球变成多种原始生命的家园
TOP
201#

4.早古生代距今5.41亿年-4.19亿年,持续时间1.24亿年年。早古生代包括寒武纪、奥陶纪和志留纪三个纪。早古生代初期的大地构造轮廓与震旦纪非常相似,但加里东运动改变了一切,板块碰撞使海陆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从总体上说仍以海洋占优势,例如,北美洲与俄罗斯古陆间有古太平洋,俄罗斯与西伯利亚古陆间有古乌拉尔海,西伯利亚与华北古陆、塔里木古陆间有古北亚海,华北古陆与华南古陆间有秦岭海,北美洲古陆与澳大利亚古陆外侧为古太平洋,而且最重要的是北方各古陆与南方的冈瓦纳古陆间有古地中海。志留纪末的加里东运动使北美洲板块与欧洲板块对接形成劳亚古陆,古大西洋关闭,古北亚海之组成部分的祁连海消失,直地中海步受影响,全球出现海退,陆表浅海缩小,陆地面积扩大。
TOP
202#

寒武纪及奥陶纪早、中期气候较温暖、干燥,奥陶纪晚期气转寒并出现震旦纪之后又一次大冰期,并导致全球海洋面下降。志留纪初,除高纬区外其余各地大都为千热气候故当时碳酸盐、生物礁、海相红层分布广泛。由于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地质学家称早古生代为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而寒武纪又以三叶虫时代著称。作为脊椎动物的原始鱼类在奥陶纪就已出现,海生藻类在寒武纪,奥陶纪还占主要地位,到志留纪则出现了半陆生裸蕨植物。但真正引人注目的是从寒武纪开始因生物猛烈增长而形成所谓生命大爆发,科学家公认这是地球生命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具体表现为生物数量剧增,密度变大,分布范围大大扩展,动物界出现了硬躯体物种等。
TOP
203#

今天逛了博物馆,又看到了地球的演变,太神奇了
TOP
204#

暑假也要继续学习!
TOP
205#

暑假避暑的省市有哪些呢?今年普遍温度都很高
TOP
206#

共同学习,一起进步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