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真实的环境中研究真科学、学习真知识
《课标解读》中反复提到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创设怎样良好的课堂情境,也可以说怎样的课堂情境才是良好的,这是我们需要思索的。
《课标解读》中提到了创设学习情境要尽量真实,要能产生问题,要支持学生探究。那么怎样的情境是真实的,是能产生问题的,是支持学生探究的,我个人认为就只有生活中的情境才是真实的,才能产生问题,才真正支持学生去探究。
我们学习科学的本质就是探索和了解自然、社会,获得科学知识,并且通过已学的科学知识服务于生活,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我们未知的自然和社会中的科学现象。
我们也不难发现科学教材本身所选取的都是来源于生活中真实情境产生的科学问题、科学知识,教材的要求就是让学生通过学习科学知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那么如何真正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呢?其实这个一点儿也不难,因为科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活教育》中陈鹤琴先生就提出了大自然、大社会就是大课堂。
所以我们要不断挖掘符合学生实际、能产生问题的、支持学生研究的生活情境去对应学习相关的科学知识,解决科学问题,探索科学现象,并运用到生活中。
我们要沉下心来去挖掘每一课科学教材背后的真实生活情境,去创设符合学生实际的常见的生活情境,不要再追求高大上的、虚空的学习情境,不要把科学学习包装成神秘的、深奥的氛围。
情境是问题产生的起点,在真实情境中开展各类活动,有助于学生构建科学概念、解决现实问题,发展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