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上虞团队李基尧《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版)解读阅读摘录及... [复制链接]

1#
银光图片
  一杯茶、一本书,恬静而充实。一份心得,半点所得,分享和督促,尽在此贴!


                  
分享 转发
TOP
2#

读后感占楼1
TOP
3#

读后感占楼2
TOP
4#

新版课标修订的主要变化体现为四个方面:注重综合,加强实践,重视思考,立足素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重点关注三个方面:科学课程是关于自然现象,自然规律的知识系统的一门课程,帮助学生理解和解释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需要综合运用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方法;科学课程强调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出发,亲历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探究实践过程;科学课程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最后编辑付出永远美丽 最后编辑于 2025-01-27 10:52:15
TOP
5#

如何创设适合的情境培养全体学生的核心素养

《标准》在“课程理念”部分指出,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立足素养发展。”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机会与有效指导,要充分考虑每一个学生在性别、天资、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民族、地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这既是义务教育公平性原则的体现,也反映出现代科学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思想。
(一)科学课程的实施需要面向全体学生
科学素养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实现全民科学素养的提升,必须实施面向全体学生的科学教育。
(二)科学课程教学目标要求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在真实情境中解决复杂问题时表现出来,这要求科学教学应能帮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应用到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
(三)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情境可以分为课堂情境、班级情境、学校情境、社会情境,过去我们较多地关注课堂情境,但这四类情境不仅要从课堂来思考,还要从社会来思考,使情境实现以下几种功能:第一、情境要尽量真实;第二,情境要能产生问题;第三,情境要支持学生探究;第四,情境要促进互动与迁移。
最后编辑付出永远美丽 最后编辑于 2025-02-03 15:17:14
TOP
6#

观看你的读后感,先占位
TOP
7#

等读后感
TOP
8#

每天阅读,每天反思,期待收获满满的2015
TOP
9#

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需重视的要求

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需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基于学生生活实际,接近真实问题情境;紧扣学科教学内容,突出课堂教学重点;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符合最近发展区要求;能够引起认真冲突,充分激发积极思维;引起学生积极情绪,激发内在学习动机;激活科学思维互动,实施积极学习反馈;建立平等师生关系,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具有形象性、探究性和可感知性
TOP
10#

《标准》指出,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科学课程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科学课程育人价值的价值体现,包括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等方面”“科学观念是在理解科学概念、规律、原理的基础上形成的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科学观念是科学课程学科内容的集中体现,是其他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
“科学思维是从科学的视角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相互关系的认识方式,主要包括模型建构、推理论证、创新思维等。”科学思维不仅是学生学习科学应该具备的关键能力,也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思维方式,而且可以迁移到其他领域,是核心素养的核心。
“探究实践主要指在了解和探索自然、获得科学知识、解决科学问题,以及技术与工程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科学探究能力、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探究实践活动包括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科学探究,也包括了校内外科技活动和技术与工程的实践活动。
“态度责任是在认识科学本质及规律,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关系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在“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方面,这一条尤为重要。义务教育科学课标组长胡卫平教授曾谈到,“态度责任是学生基于对科学观念的深度理解,在探究实践的支撑下,通过科学思维内化而形成的必备品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科学课程中的集中体现,反映了核心素养的方向性。”
TOP
11#

读书并且留下读书笔记,对成长的帮助最大了
TOP
12#

工程设计与物化的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初步认识到设计方案受多个因素的影响,需要对设计方案进行可行性和合理性分析;认识到制作模型是历经评估验收,发现不足并进行反复改进的过程。   2.科学思维:分析、比较提供的材料和工具,基于“结构和功能”等科学概念,通过发散思维,提出多种结构模型并交流。
   3.探究实践:初步掌握工程实践的过程,具备初步使用工具、制作实物模型的能力。
   4.态度责任:体会展示设计作品的喜悦感和成就感,形成尊重他人、认真倾听、敢于发表意见的品质。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