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萧山区方佳2025年网络研修成长专帖 [复制链接]

31#

2025年2月28日,在金惠小学参加了小学科学教学论文撰写培训,聆听了邢佳立老师的讲座学习到很多。
TOP
32#

首先是关于文章的提炼,文章提炼通常基于问题与任务的驱动。在小学科学教学实践里,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教学问题,像是学生对某些抽象科学概念理解困难,或是实验教学效果未达预期等。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带着任务去思考解决方案,积极投身实践,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设计更具吸引力的实验等。在交流展示完毕后,不能让这些宝贵的实践经验与思考成果白白流失,一定要及时跟上提炼工作,将其转化为文字文章。
TOP
33#

再者是对高质量文章的特点描述:价值大、结构对、语言好、形成难。价值是文章的核心所在,它源于文章的内容,而内容要用精准、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语言又依赖合理的结构有逻辑地呈现。
在判断文章价值方面,依次可从原创性、科学性、重要性、新颖性、可读性这几个维度进行考量。科学论文归根结底是要用来解决教学问题的,对广大科学教师读者要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它可以帮助其他教师在面对类似教学困境时,找到新的解决思路,或是为他们的日常教学提供创新的教学策略参考。
TOP
34#

这次培训为我们打开了小学科学教学论文撰写的新思路,我深刻认识到论文撰写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教学实践与教育智慧的深度融合与升华。
TOP
35#

付出总会有回报,向努力的人致敬
TOP
36#

2025年3月12日,在市心小学参加了小学科学“深化课程改革”专题培训。活动中多形性的学习内容,使我学到很多,尤其是两节示范课的教学。
TOP
37#

第一节是由特级教师沈晓英老师带来的《水中的动物》。一年级的孩子,对世界满是好奇,认知与表达却尚显稚嫩,沈老师的教学让我感到非常的亲切,和学生的互动非常注重细节,观察指导很慢表达很清楚。我想我们在平时开展教学时也是一样,需要在充分了解和认识教学对象特征的基础之上进行执教,会让学生有更好的体验。在引导观察鲫鱼时,她并不急于求成,而是循序渐进地指导,从鲫鱼的整体轮廓,到鱼鳍的摆动姿态,这般细致的观察引领,让学生充分沉浸其中,真切地去探寻鲫鱼的独特之处。而且,沈老师并不是让学生需要一次性描绘完善鲫鱼的样子,允许学生有瑕疵,指导学生进一步细致观察,慢慢修改,很有温度的课堂。
TOP
38#



TOP
39#


TOP
40#

第二节是由市心小学戚喜乐老师带来的《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戚老师的课是很有逻辑性的,课程起始,戚老师巧妙地激发学生对种子内部结构的猜测,瞬间点燃了他们的好奇心与探究热情,顺利开启探索种子奥秘的征程。在学生们满怀期待之时,戚老师引领他们从猜测迈向解剖实证,再通过观察种子内部结构,大胆推测各部分的作用,进而借助资料学习明确其作用,系统地构建起种子结构的知识体系。
TOP
41#



TOP
42#


TOP
43#

2025.03.15每月研修学习记录:
2025年3月15日,本期每月研修主题为《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的阅读分享,三位老师的分享内容充实、见解独到,令我深受启发,收获满满。
蒋昌盛老师的分享展现出科学教育的宏大格局。他强调传统文化与科学教育的紧密联系,让我深刻认识到科学教育在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战略中的关键作用。科学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文化传承与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石。
陈芳芳老师的分享则聚焦于阅读细节。她提炼出诸多阅读中的关键词,如学习进阶、学习评价、自我反思、自主参与、自主建构、自我监控、科学论证、科学探究以及工程实践等。这使我意识到,深入研读课程标准,需关注这些关键要点,才能更好地将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
裴玲燕老师聚焦教学实践中的痛点,直面学生被动学习、碎片学习以及学科孤岛等棘手问题。她结合自身丰富的教学经验,分享了激发学生学习内动力的巧妙方法,像创设趣味性情境,将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同时,她详细阐述了如何依据学习进阶理论,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以及怎样开展跨学科整合学习,打破学科界限。这为我解决教学实践难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路径。
TOP
44#

新的一年,我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TOP
45#

新的一年,我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元气南希 发表于 2025/3/22 17:44:03
TOP
46#

2025.4.15每月研修学习体会:
2025年4月15日,本期每月研修为我们带来素养课例与讲座的是东阳市教育局教研室课程部副主任小学科学教研员何曙君老师和东阳市外国语小学何霞霞老师。
本次研修活动为我们展示的课例是《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课堂从真实的问题驱动开始,由根据天气引发的穿衣困惑为难题,逐步引申到对天气观念的思考。针对任务一: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和任务二:当小小气象员,巧妙的通过角色体验,达到了学习实践的目的。再到天气预报的发布,研讨各地天气的差异,深入分析其中的各个原因,学生逐步进入深度学习的状态。课堂的最后通过视频展示了我国风云气象卫星的资料,在感受祖国强大的才是幸福生活最大的依靠,是一种在科学学习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很好体现,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随后是两位何老师的说课与讲座。说课中,谈到创建了多个维度的支架,辅助学生的学习,做到了很好的思维引领。将原本无趣的流程排序,通过有趣的角色体验来进行替代。在过程中搭建了流程的支架、学习单的支架、体验式的支架,让学生的思维可视,学思并进,深入感知。讲座中,的三句话对本节课进行高度深刻的概括:从资料阅读走向真实体验,从单一任务走向多维实践,从知识教学走向素养提升。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