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天天公开课的一些学习 [复制链接]

31#

评课稿:林宏华老师《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docx (, 下载次数:0)
课堂引入生动有趣

林宏华老师以一杯热水倒入杯子为引子,迅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学生观察杯子的变化(变色、冒热气等),自然而然地引入了温度变化的探究主题。一个简单的导入迅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接下来的教学做了良好的铺垫。

实验操作规范有序

实验设计:老师设计了详细的观察活动,包括记录凉水和热水的温度、绘制折线图等。实验前,特地讲解了如何绘制折线图,该班学生接受程度高,折线图绘制基本没有问题,在此基础上,讲实验和数据统计放在一块,确保了活动的完整性。另外老师明确了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确保了实验的顺利进行。

实验指导:在实验过程中,老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正确记录数据并绘制折线图。同时,老师还鼓励学生小组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实验分析:实验后,老师引导学生分析折线图,得出凉水和热水温度变化的规律。通过提问和讨论,学生逐渐理解了热量传递的原理和温度变化的原因。

知识拓展与生活应用

原理讲解:老师通过视频展示变色油墨的原理,解决了先前留下的疑惑,使学生理解了杯子变色的原因。这一环节不仅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也加深了学生对热量传递原理的理解。首尾呼应的设计,让课堂整合起来。

生活应用:老师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的例子,如炒菜、加热牛奶等。这些例子贴近学生生活,使他们意识到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课堂延伸:老师提出了下节课的研究主题——同一个物体的热量传递问题,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持续的动力和方向。

建议与改进


疑惑:其中有一部分是让学生直接绘制0-1分钟时的温度。为什么不直接测量初始温度,反而要用随手画的方式?只是为了得出0-1分钟温度变化最快吗?那测量实际温度不也可以吗?

增加书面记录:在整理实验结论时,林老师是让孩子们自己讨论,我觉得提供图形让学生画一画、写一些,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还能提高他们用图形来整理逻辑思维的能力

综上所述,林宏华老师的这节课在引入、讲解、实验、拓展等方面都表现出色,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TOP
32#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