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盘点2009年的科学教育的重大发现与新闻 [复制链接]

1#

盘点2009年的科学教育的重大发现与新闻

 

      泥螺按:2009年 已经过去,2010已经到来。在整个2009年里,无论是论坛上的版主还是会员都发了许多关于科学与教育相关的重大发现与新闻,为了便于新老会员的查阅浏览,特整理如下。


 


 


美国国家地理09十大发现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2&Id=6682


 


国家地理2009十大新物种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2&Id=6728


 


19092009中国地理百年大发现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2&ID=7019&replyID=&skin=1


 


东喜马拉雅山发现新物种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2&ID=6570&replyID=&skin=1


 


月球上发现有水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2&ID=6304&replyID=&skin=1


 


科学家发现中国最大鸟脚类恐龙足迹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2&ID=5885&replyID=&skin=1


 


天文学家发现星系相撞后留下的宇宙碎片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2&ID=5691&replyID=&skin=1


 


新发现的海洋生物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2&ID=5450&replyID=&skin=1


 


科学家发现神奇四眼鱼反射镜自保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2&ID=4453&replyID=&skin=1


 


2009年度中国教育十大惊闻评选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3&ID=6936&replyID=&skin=1


 


世界十大即将消失的景点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3&ID=6697&replyID=&skin=1


 


美刊选出十大奇特蜘蛛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2&ID=6524&replyID=&skin=1


 


美科学家批驳世界末日六大预言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7&ID=6497&replyID=&skin=1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13 16:05:05编辑过]

分享 转发
王琦峰
浙江省慈溪市龙山镇龙山小学 315311
QQ:151412943
Email:FS00120@163.com   wangqf@zjxxkx.com
TOP
2#

下面是自己搜集并补充的材料,希望能便于大家浏览。

 





据国外媒体报道,盘点2009年的重大科学事件,其中包括许多令人惊异的新物种发现,也包括将牙齿移植眼眶恢复视力的新医学技术,以及纳米“喷墨”太阳能板、类似科幻电影情节的瞬间移动技术等。

 

以下是本年度十大超现实、具有轰动效应的科学发现:

 




     英国一位男子已失明12年,目前他接受一项手术治疗之后又重见光明,更令人们惊奇的是他的新眼睛是自己的牙齿!

    42 岁的英国工人马汀-琼斯(Martin Jones)在一次液态铝爆炸中受伤,左眼不得不进行摘除。在当前接受的手术治疗中,医生将他的一段活齿拔出移植在眼眶中,人体口腔的犬齿形状正好嵌入眼 眶,同时将人造眼球晶体放在犬齿中心凿出的一个小洞,再从琼斯口腔中提取一小块皮肤组织植入眼眶,确保眼睛的血液供给。手术结束两周之后,琼斯便恢复了视 力。据他称虽然视觉有一种在水中看物体的感觉,但毕竟12年之后重新拥有视觉能力,进行基本的生活是没有问题的。这种牙齿移植眼球手术成功率为90%,术 后患者可保持视力数十年。

 

 

 





     太阳能板通常不易弯曲、易碎,从而限制了其多功能性应用。但如果在太阳能板表面喷涂一层物质,这时收集太阳能量将会怎样呢?目前,美国德克萨斯州大学最新 研制出一种太阳能板喷雾技术,研究人员使用由铜铟镓硒化物(CIGS)构成的微薄光电纳米“墨汁”喷涂在太阳能板上,这种纳米级墨汁微粒要比头发还纤细 10000倍。
    纳米“墨汁”能够将1%的太阳能转换成为电能,目前研究专家希望进一步加厚墨汁喷涂厚度,能够增强电能的转换效果。预计这种新型太阳能板3-5年内将上市。

 

 

 

 

 



     在科幻剧《星际迷航》中太空飞船中的工作人员进行瞬间移动是很正常的事情,瞬间移动在科幻故事情节中成为共同的话题已有数十年。但目前科学家在瞬间移动技术上又有了新的突破,向现实进一步接近。

     澳大利亚国家大学的研究小组最新研制出一种方法,可以将两个物体之间产生量子信息转换,而不必考虑两者之间的距离。研究小组负责人吉瑞-贾诺塞克(Jiri Janousek)称,该技术可用于瞬间移动,但估计在未来50年后才能在实验室外实现瞬间移动。

     除此之外,美国马里兰大学联合量子研究所的科学家成功地将相邻1米的两个原子实现信息传输,这是量子信息处理技术上的重大技术进步。

 

 

 

 

 




     今年初,研究人员在巴布亚新几内亚波萨维火山坑中发现一个“遗失的世界”,在这里他们发现了一些从未被发现的新物种。
     实际上,这个火山坑十分偏远,之前从未被人们活动所影响。研究人员发现人类很容易接近这个野生环境,它们并不畏惧人类。这些新物种中包括:尖牙青蛙、一种遇到惊吓时可释放臭鼬气味的负鼠以及全身长着长毛的老鼠等。

 

 

 

 


 



     对于房主而言,屋顶瓦片都倾向于美观设计,近期科学家最新研制一种太阳能瓦片,虽然其外表并不美观,却非常实用。这是一种建筑综合光电太阳能瓦片,可为房屋提供太阳能转换的电能。

 

 

 

 

 

 


 

    这项最新发明也许对于一些人而言是可怕的事情:心灵感应头盔放置在别人的头部,你便能读懂他的内心思维。

     这并不是科幻电影中的离奇情节,而是现实生活中一种真实技术,该技术的研发并不是出于监控洞察人们的思维,设计者是来自美国3所大学的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 组,心灵感应头盔是出于军事应用角度,可用于战场上彼此传输士兵之间的思维,而不必进行口头上的交流。科学家指出,使用心灵感应头盔并不必担心,使用者需 要做到在进行思维交流时集中注意力,这样才能准确传达思维活动状况。

 

 

 

 

 

 




     霸王龙是恐龙家族中的霸主,是一种极具威胁性的掠食性动物,令考古学家想不到的是,这种体型庞大的掠食者竟是由一种迷你型的祖先物种进化而来,它的体型仅有8英尺长。

     考古学家将这种霸王龙祖先命名为“Raptorex kriegsteini”,比霸王龙早出现0.6亿年,除了体积很小之外,几乎具备霸王龙的所有身体特征。

 

 

 

 

 

 



     在此之前科学家一直认为如果要制造比激光更纤细的光束是基本不可能的,光束为了实现聚焦,必须在激光枪膛中进行反射,因此激光枪膛必须具备一定的尺寸大小,使得光线能够在其中传输。

     目前,研究人员发现通过小金属片而不是反射光线,快速震荡电子产生的激光束要更纤细一些。基于这个方法,美国诺福克州立大学的研究小组建造了世界上最小的激光束——仅头发直径的千分之一。

 

 

 

 

 




      我们所在的星球上,动植物的种类之多是令人惊讶的,而我们仅仅发现了其中的2%。科学家估计,另有98%动植物是我们所未能有效识别的。虽然科学家们在地 下洞穴及水体中发现了大约850种千奇百怪、令人惊异的生物,却只是那庞大数字的极小部分,当然,它们的发现已足以让我们深深钦佩。未知物种中大部分是缺 乏视力和色素的,因为在它们的生活环境中是没有光线与色彩的。

 

 

 

 

 

 

 




    胶带的作用远不止用来包裹礼物,事实上,它能够产生X线。当胶带从它的卷轴上脱落时,能够释放出微弱的冷光,这一现象被称之为摩擦发光。前苏联研究人员在 20世纪50年代曾提出过一个论断——展开的胶带同样可以产生X线。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一个研究小组对该论断进行了研究,并最终得出“这一论断符合逻辑”的结论:他们成功的给自己的指骨成像。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13 15:45:20编辑过]

王琦峰
浙江省慈溪市龙山镇龙山小学 315311
QQ:151412943
Email:FS00120@163.com   wangqf@zjxxkx.com
TOP
3#







2009生命科学部分   具体信息可点击链接。


《科学家》盘点2009年生命科学界重大事件

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2009年即将走到尽头,回首这一年的生命科学,光荣与耻辱并存。不过总体来看,这是生命科学生机勃勃的一年。近日,美国《科学家》杂志对2009年的生命科学界进行了盘点,评出了2009年影响美国生命科学的月度事件。

 


1月,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1月23日批准了基于人类胚胎干细胞疗法的临床试验,不过于8月被叫停。



 


2月,美国国会2月13日批准了7890亿美元的经济振兴法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获得104亿美元,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获得30亿美元。



 


3月,美国总统奥巴马3月9日解禁胚胎干细胞研究获得联邦资助。



 


4月,甲型H1N1流感开始在全球肆虐。


科学网相关专题:甲型H1N1流感 探秘

 


5月,日本科学家培育出首批能够遗传植入基因的转基因猴。



 


6月,美国教员组织正式调查德州大学系统因飓风大规模解雇教授事件。



 

美国纽约州宣布允许女性为科研有偿捐赠卵母细胞。



7月,美国总统奥巴马7月8日正式提名Francis Collins出任NIH新任院长。


科学网相关报道:NIH新任院长提名人选出炉

 


8月,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被指存在违背公众利益行为,其医疗设备分部主任因此辞职。


相关报道:FDA“变形”记

 


9月,美泰两国科学家对外宣布,研制出一种新型艾滋病疫苗,使人体感染艾滋病毒风险降低31.2%。



 


10月,美国农业部10月8日宣布,美国国立食品与农业研究院(NIFA)正式成立。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及诺贝尔化学奖分别颁给端粒和核糖体研究,3位女性获奖。


科学网相关专题:2009年诺贝尔奖揭晓


11月,冰岛著名基因解码deCODE公司11月17日申请破产。



 


一系列基因疗法试验的成功表明,该领域已逐步摆脱过去失败的阴影。

科学网相关报道:基因疗法为治疗帕金森氏症带来希望 (科学网 梅进/编译)
王琦峰
浙江省慈溪市龙山镇龙山小学 315311
QQ:151412943
Email:FS00120@163.com   wangqf@zjxxkx.com
TOP
4#

下面的新闻大部分是宇宙和生命科学两部分,物质科学比较难搜集。


《环球科学》2009年十大科学新闻


     回首刚刚过去的2009年,有许多科学事件值得我们重视。以下这十大科学新闻是经过编辑初选,读者、新浪网友投票,专家顾问团评选得出的。


     刚刚过去的2009年,有许多科学事件值得我们重视。面对来势汹汹的甲型H1N1流感与艾滋病,科学家拿起科学武器予以反击;物理、航天领域的成果,也彰显了人类的无穷智慧。


 


   1 哥本哈根会议召开



哥本哈根会议


    哥本哈根会议全称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于2009年12月7日—19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超过85个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和其他官员参加了本次会议,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这次会议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经过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激烈争论,最终达成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哥本哈根协议》维护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就发达国家实行强制减排和发展中国家采取自主减缓行动作出安排,并提出升温控制目标,即确保全球平均温度的升幅不超过 2℃。


 


 


   2 香港中文大学学者首次揭示癌症复发之谜


    2009年1月,香港中文大学冯明钊教授(左)领导的实验小组研究发现,癌细胞药物抑制下,若不被彻底消灭,24小时内即死灰复燃,但若用药至癌细胞解体,药物的毒性却足以致命。这是人类首次揭示癌症复发之谜。


    长期以来,医学界都对细胞死亡的定义存有争议,学界传统观点认为,细胞萎缩、细胞核收缩等,代表细胞凋亡和已死。但研究小组首次发现,在停止化疗用药后,多种类型的癌细胞均可从凋亡过程中复原,出现死亡逆转的迹象。而冯明钊研究小组的研究显示,在化疗过程中,细胞核在解体和分裂后,才代表完全死亡,这时候即使停药,癌细胞也不会“复活”。然而,由于化疗药物具有毒性,病人若持续用药至癌细胞解体和分裂,毒性同时会侵蚀健康细胞,等于要病人和癌细胞“同归于尽”。参与研究的博士研究生邓浩林解释,乳癌和肝癌的复发率高达40%及70%,他们在进行实验后发现,在停用各类型化疗药物后,不同种类的癌细胞的逆转情况相似,在24小时内癌细胞即作出绝地反击。


 


 


 


   3 甲型H1N1流感侵袭全球


    2009年3月开始,墨西哥、美国等国相继暴发甲型H1N1流感,并迅速向全球范围扩散。甲型H1N1流感是近年来最严重的一次流行病暴发,感染病例分布范围极广——欧洲、美洲、大洋洲、亚洲、非洲都发现了染病患者。 2009年6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把甲型H1N1流感流行警报等级提升到最高的第6级。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截至12月18日,全球甲型H1N1流感死亡人数已超过1万人。为了阻止甲型H1N1流感继续蔓延,世界卫生组织与各国政府紧急行动,中国率先于2009年9月研制出了甲型H1N1流感疫苗,目前全球已有数千万人接种疫苗。我国从2009年10月起开始向学生及高危人群接种疫苗。


 


 


   4 科学家研制出艾滋病“准疫苗”


    2009年9月24日,美国和泰国研究人员宣布,双方合作开发试验的一种艾滋病联合疫苗可以将人体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风险降低31.2%。这是人类首次获得具有免疫效果的艾滋病疫苗。这种新型疫苗为泰国三期(Thai Phase Ⅲ,又名RV144),属于联合疫苗的范畴,由ALVAC和AIDSVAX这两种疫苗构成。这两个疫苗在此前分开进行的独立试验中都不能有效预防HIV。但将两者结合使用,效果却很明显。前者是一种重组的金丝雀痘病毒载体疫苗,包含有三个HIV基因,设计初衷并不是为了避免感染,而是负责刺激免疫系统,通过细胞介导的免疫效应,使机体能够未雨绸缪,并在遇到HIV时能够发挥强力的抵抗作用;后者包含有一种重组的HIV表面蛋白gp120,它扮演的是助攻手的角色,起到增强免疫反应、加强攻击力度的作用。


 


 


   5 月球极地发现大量水


    2009年6月,美宇航局使用“半人马座”火箭同时发射了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和月球环形山观测和遥感卫星(LCROSS),开始了寻找月球上是否有水的科学探索。2009年10月9日,火箭和LCROSS分离,重达2.2吨的火箭以9,000千米的时速撞向预先被选定的月球南极凯布斯环形山。它在撞月后激起了两部分尘埃:一部分由蒸汽和微尘组成,另一部分由质量更重的物质组成。4分钟以后,LCROSS再次给凯布斯环形山以重击。NASA负责这一项目的首席科学家安东尼·科拉普雷特(Anthony Colaprete)表示,初步分析结果提供了多种证据表明,上述两部分尘埃中都存在水的踪迹,即月球南极永久阴影带里存在水冰。这一发现将对人类建立月球基地以及探索更遥远的星球具有重要意义。


 


 


   6 首个固态量子处理器问世


    2009年6月,美国耶鲁大学的罗伯特·舍尔科普夫(Robert Schoelkopf)领导的研究小组与一批理论物理学家合作,研制出世界上首个固态量子处理器,采用双量子比特超导芯片成功进行了简单搜索这样的基础运算,向最终实现研制量子计算机的梦想又迈出了重要一步。该研究小组制成了两个量子比特(人造原子),其中每个量子比特都由10亿个铝原子组成,可以像单原子一样具有两种不同的能量状态,类似传统计算机中的“1”和“0”。利用量子力学中的反直观效应,研究人员能够有效地在同一时刻使量子比特处于叠加态,以获得更强大的信息存储和处理能力。


 


 


  7 维修哈勃望远镜


    美国东部时间2009年5月11日下午2时,美国“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于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在随后十几天里,航天飞机上的约翰·格伦斯菲尔德(John Grunsfeld)和德鲁·福伊斯特尔(Drew Feustel)等7名宇航员对哈勃空间望远镜进行了第5次维修,为它更换了相机、电池、陀螺仪、对接环、光谱仪等设备。这次升级维修将使哈勃望远镜的服役期至少延长至2014年。由于美国的航天飞机将于2010年退役,这次维修也将是对哈勃望远镜的最后一次维修。


 


 


   8 首次利用胚胎干细胞培养出人造精子


    2009年7月,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的生物学家卡里姆·纳耶尔尼亚(Karim Nayernia)调制出一种化学物质和维生素构成的“鸡尾酒”,在这种“鸡尾酒”培养下,人体干细胞转变成了精子。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多潜能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干细胞的发育受多种内在机制和微环境因素的影响。当胚胎发育到几天大时,研究人员从中提取干细胞,并放在营养液里。接着,研究人员将这些干细胞置于人体温度下,放在一种特殊的混合物中促使它生长,数月之后,这些胚胎干细胞经过分裂,最后长成成熟的精子。这种试管培育精子与人类自然产生的精子并不完全一样,但两者拥有4个重要的相似点:它们包含有23条染色体、有精子那样的头和尾巴、有可以使卵细胞受精的蛋白质、能像天然精子一样游动。医学专家估计这项最新科学成就可能最早在5年内就会被用于体外受精。


 


 


   9 首次在实物中发现“磁单极子”存在的证据


    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磁性粒子通常总是以偶极子(南北两极)的形式成对出现。2009年9月,法国劳厄-郎之万研究所的汤姆·芬内尔(Tom Fennell)领导的研究小组和德国亥姆霍兹研究中心的乔纳森·莫里斯(Jonathan Morris)领导的研究小组首次观测到了磁单极子的存在,以及这些磁单极子在一种实际材料中出现的过程。研究人员在反应堆中进行中子散射实验时,对晶体施加一个磁场,利用这个磁场就可影响狄拉克弦的对称和方向,从而降低狄拉克弦网络的密度以促成单极子的分离。结果,在接近绝对零度(0.6K~2K)的条件下,这些弦是可见的,并在其两端出现了磁单极子。研究人员也在热容量测量中发现了由这些单极子组成的气体的特征。这进一步证实了单极子的存在,也表明它们和电荷一样以同样的方式相互作用。不过他们发现的并不是像电子那样以基本粒子形式出现的磁单极,而是在一种名为“自旋冰”的物质中存在的脱耦磁极。详情参见《环球科学》2009年第12期《磁单极现身?》一文。


 


 


   10 “开普勒”发射升空 寻找系外地球


    拉尔角空军基地发射升空。在为期至少3年半的任务期内,“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将对天鹅座和天琴座中大约10万个恒星系展开观测,通过观测行星的“凌日”现象,寻找类地行星和生命存在的迹象。尽管天文学家已经用这种技术(连同其他技术)在太阳系外发现了300多颗行星,但大都是质量较大、距离恒星极近的“热类木星”,它们温度极高,根本不适合生命生存。开普勒卫星的优势则在于,它所携带的设备十分灵敏,能够检测到更小、更冷、更适宜生命生存的外星“地球”。



来源:《环球科学》

王琦峰
浙江省慈溪市龙山镇龙山小学 315311
QQ:151412943
Email:FS00120@163.com   wangqf@zjxxkx.com
TOP
5#

 


下面是2009年中国重大科学进展(10项)


 


1.1 发现纳米孪晶铜的极值强度和超高加工硬化效应


  多晶材料的强度随颗粒尺寸的减小而提高。但根据原子模拟的结果,当颗粒尺寸小于一个临界尺寸后,更小的颗粒可能导致软化。多晶材料的强度极值应出现在变形由晶格位错向颗粒边界作用的转变点上。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卢磊研究小组与卢柯、丹麦Risφ可再生能源国家实验室黄晓旭,合作研究了具有不同孪晶层厚度的纳米孪晶纯铜的极值强度,结果发现强度随孪晶层厚度下降而提高,在15 nm时达到极值,随后伴随应变硬化和拉伸塑性的增加而逐步软化。在极值强度纳米孪晶层厚度下,屈服机制发生了以横穿双晶界的滑移为主向以预存简单位错为主的转变。上述研究结果表明,纳米孪晶纯铜极值强度的出现,是由于随孪晶片层尺寸减小,塑性变形机制从以位错孪晶界相互作用主导转变为由孪晶片层结构中预存位错运动主导所致。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2009130日美国Science杂志上[36]




 


1.2 β-arrestin2复合体信号缺损可导致胰岛素耐受


  胰岛素耐受是II型糖尿病的一个特征,它是由于胰岛素刺激的胰岛素受体信号传导功能缺陷造成的。通过胰岛素刺激,胰岛素受体募集并磷酸化胰岛素受体底物蛋白,导致磷酸肌醇-3-OH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活化。活化的Akt可进一步磷酸化下游的激酶和转录因子,最终调节完成胰岛素的大多数代谢行为。β-arrestins通过与带有各种不同附属和效应蛋白的受体相结合调节G蛋白偶联受体的生物功能,最终决定信号的特异性、效率和能力。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裴钢研究组与合作者研究发现,在糖尿病小鼠模型中,β-arrestin2表达显著下调。敲低β-arrestin2可以加剧胰岛素的耐受,而重新导入β-arrestin2后可以恢复小鼠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更进一步的研究显示,胰岛素可以刺激新β-arrestin2信号复合物的形成,其中β-arrestin2可将AktSrc募集到胰岛素受体。β-arrestin2的缺失或功能丧失在体内可导致这一信号复合物缺陷和对胰岛素信号的干扰,因此,它可能参与了胰岛素耐受的发展和II型糖尿病的进程。上述结果为研究胰岛素耐受的分子病理机制提供了新视角,并为治疗胰岛素耐受和II型糖尿病提出了新的可能方案。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2009226日英国Nature杂志上[37]




 


1.3 钠在高压条件下可转化为透明绝缘体


  在高压条件下,金属原子间距离缩短,一般情况下,这可导致价带和导带宽度的增加而表现出更明显的自由电子行为。但目前实验可以达到的致密状态已可使芯电子云出现交叠,这种效应可显著改变单自由电子金属(如锂和钠)的电子属性,产生结构复杂的相变和具有高临界温度的超导电性。但另一方面,实验也已经证实,金属锂和钠在高压下可由于碱性原子配对而成为绝缘体。吉林大学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马琰铭研究小组与国外合作者实验发现,在约200 GPa压力条件下,金属Na可以转化成为一种光学透明状态。实验和计算结果显示这种新构象是一种宽带隙绝缘体,具有六配位的高度压缩的双六角密堆晶体结构。研究者认为,这种致密绝缘结构不是原子配对的结果,而是价电子在高压下发生p-d杂化,并被芯电子云排斥进入晶格间隙的结果;同时推测,当压力大至足够使原子核心发生强烈重叠时,这种绝缘状态可以在其他元素和化合物中产生。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2009312日英国Nature杂志上[38]




 


1.4 应用诱骗态量子密码技术建立安全通信网络的实际应用测试


  量子通信是量子力学和经典通信的交叉学科,有着传统通信方式所不具备的安全特性,在国家安全、金融等信息安全领域有着重大的应用价值和前景。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筹)潘建伟和陈增兵研究小组,利用诱骗态量子密码技术建立了一个光量子安全网络通信系统。全套密钥交换和应用协议在3个节点实时进行,2个相邻节点由大约20 km的商用电话光纤连接。该量子安全通信系统得到3个通信节点中任意2点间不间断的实时语音通话,以及通过使用一次编码系统由1个节点向另外2个节点发送广播等应用测试的验证。光量子电话网的建成,标志着安全的量子通信由实验室走进了日常生活。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2009413日美国Optics Express杂志上[39]




 


1.5 禽流感病毒PA亚基N端晶体结构解析揭示其内切酶活性位点


  流感病毒聚合酶三聚体包含PAPB1PB2三个亚基,负责催化病毒RNA在感染细胞核内的复制和转录。PB1是聚合酶的活性中心,可能具有内切酶活性,而PB2主要负责与帽结构的结合。PA的氨基末端被认为是PA蛋白的主要功能区,可能具有多种功能,包括内切酶、蛋白酶活性以及病毒RNA与互补RNA启动子的结合。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刘迎芳小组和饶子和小组合作,解析了禽流感H5N1病毒PA亚基N197个氨基酸残基(PAN)的2.2?晶体结构。PAN具有一个α/β结构,揭示其可通过一个与内切酶特征基序(P)DXN(D/E)XK类似的基序结构结合一个镁离子。结构比较和突变分析显示,PAN具有一个内切酶活性位点;体内核蛋白重建功能分析和体外直接内切酶实验也进一步证实PAN具有一个内切酶活性位点,并在流感病毒聚合酶的内切酶活性中发挥比PB1更重要的作用。研究人员还发现,在流感病毒不同株系中这一内切酶位点表现出高度保守的特点,这提示PAN是抗流感治疗的重要靶点。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2009416日英国Nature杂志上[40]




 


1.6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平衡状况


  20世纪80~90年代,全球陆地生态系统年吸收碳1~4 Pg(1 Pg =1015 g),抵消掉了约10%~60%的化石燃料燃烧释放的碳。然而,陆地碳源和碳汇的区域情况和原因并不清楚。随着人们对全球碳循环中区域情况的科学和政治兴趣的提升,更好地了解中国碳平衡的情况显得格外重要。这不仅仅因为中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和化石燃料CO2释放大国,同时也是因为其具有独特的区域性土地使用历史和气候变化趋势,这些因素共同控制着中国生态环境的碳预算。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朴世龙与方精云研究小组及合作者,利用已有的土地利用和资源清查数据、大气CO2浓度观测数据、遥感数据以及气象数据,借助遥感、GIS等新技术的支持,并结合大气反演模型和基于过程的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型,综合研究了中国陆地碳汇和碳源的时空格局及其机制。研究结果表明,20世纪80~90年代,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平均每年增加0.19~0.26 Pg,稍低于美国,而与欧洲大陆相当。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汇相当于此间中国工业源CO2总排放量的28%~37%,显著高于欧洲(7%~12%),与美国相近(20%~40%)。研究结果还显示,中国东北部因森林的过度砍伐和退化,已成为大气CO2净碳源;相反,华南地区则贡献了碳汇的65%,其原因可能是区域气候改变以及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大量种植园兴起和灌木林恢复,而灌木林恢复是碳汇中最不确定的一个因素。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2009423日英国Nature杂志上[41]




 


1.7 超级杂交水稻LYP9及其亲本的转录组学分析研究


  虽然杂交优势在农业生产上得到广泛应用,但其遗传基础和分子机理仍不甚明晰。根据已知和预测的籼稻基因,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朱立煌研究组和朱祯研究组与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学研究所于军研究组及湖南杂交水稻中心袁隆平研究组合作,设计了全基因组寡聚核苷酸芯片,并利用这种芯片研究了超级杂交稻LYP9及其亲本株93-11PA64s发育过程中叶与花序的转录组情况。结果发现,从7种组织(育秧和耕种期的叶,孕穗期、抽穗期、开花期和灌浆期的剑叶,灌浆期的花序)分离的共计36926个基因中,有22266个在上述样本组织中表达。聚类分析结果表明,F1代杂种的表达谱大部分与其亲本类似,数量远超过与两亲本株不同的基因。在所有的基因中,有7078个基因在全部样本组织中表达,3926个基因存在差异表达(DG)。研究人员将DG分为亲本间差异DGPP和杂种-亲本差异DGHP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与DGPP相比,DGHP中更多的是与能量代谢和运输相关的基因。此外,通过研究DG和产量相关数量性状基因位点的关系,研究人员还提出了一组潜在的杂种优势相关基因。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2009512日美国PNAS[42]




 


1.8 鸟类起源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关于鸟类的起源有多种观点,其中一种主流观点认为鸟类源于兽脚亚目恐龙,目前很多化石和发育生物学证据支持此类观点。但也有一些证据似乎与该观点不相协调,此前发现的带有羽毛的恐龙化石证据表明,这些带有羽毛的恐龙生活时代在最早的鸟——始祖鸟之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星及其合作者的研究结果为解释这些疑难提供了新的证据。他们研究了新疆准噶尔盆地侏罗纪地层中发现的一种奇特的小型恐龙——泥潭龙,该种恐龙属于兽脚亚目恐龙的一个分支——象鼻龙类。比较特殊的是,该种恐龙长有类似鸟的喙,而且是植食性恐龙。化石表明,该种恐龙长有4个指,其第1指已经退化,第2指进化得比较粗大。研究人员进一步对比了其他一些兽脚类恐龙的化石,提出了一种恐龙指退化假说:恐龙在进化中两侧的指发生退化,但由于生活习性的原因,其保留的中间三指发生形态变化,而转变为更似内侧3指。该假说可以解释恐龙向鸟类进化假说中指骨进化化石证据与发育学证据间的矛盾。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2009618日英国Nature[43]


  沈阳师范大学胡东宇和徐星等合作,研究了一块来自中国辽宁西部晚侏罗纪早期地层中(约1.6亿年前,早于始祖鸟)保存完好的小兽脚类恐龙化石。这块化石可能属于Troodontidae,是兽脚类恐龙中最接近鸟类的一种。新发现的化石在其近乎完整保存的骨架周围清晰地分布有羽毛印痕,在前、后肢和尾部特别是跖骨位置均分布奇特的飞羽,为羽毛早期进化提供了研究资料。该发现如被确证,将打破鸟类起源于兽脚类恐龙假说的时间悖论。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2009101日英国Nature[44]


  此外,以往发现于非鸟类恐龙的羽毛都被认为是已经演化到一种高级阶段,而不是演化早期的羽毛。徐星与合作者从两块北票龙化石样本中发现了一种新的羽毛类型,这种羽毛每根都是一条单独的宽纤维,同发育模型预测的羽毛第一阶段的形态相一致。该发现使绝大部分预测的羽毛形态在化石样品中都找到了记录,而且进一步表明羽毛早在鸟类出现及飞行能力形成之前即已形成。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2009120日美国PNAS[45]




 


1.9 通过使纳米管形成网状结构并与聚合物链分子耦合增强复合材料强度


  作为无缺陷纳米尺度结构材料,碳纳米管(CNT)具有前所未有的力学性能,但是,由于CNT之间的团聚、CNT与聚合物基质界面间的缺陷以及CNT弯曲等因素,其在复合材料中的潜能尚未得到完全发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筹)解思深研究小组与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张忠研究组合作研究发现,通过使CNT形成连续的三维网状结构,并使CNT与聚合物链在分子水平耦合,可以使CNT在复合物中发挥预期的作用。具有网状纳米管结构的复合纤维与短CNT随机分布加固复合材料相比,其强度发生了数量级增强。而且,纳米管和多聚物链分子水平的耦合可以导致热固性和热塑性复合纤维性质发生显著变化,提示一般的宏观复合理论不能解释所有的纳米尺度杂合行为。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20098Nano Letter[46]



 


 


1.10 高温铜氧化物超导体物性和超导机理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早在20多年前就已发现,但其超导机理仍未解决。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筹)周兴江研究组和闻海虎研究组,在高温超导体母体欠掺杂区费米面形状以及超导机理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高温超导体母体欠掺杂区域费米面的拓扑形状是理解高温超导体奇异物性的最基本的问题,也是在理论和实验方面一直争议不断悬而未决的重要问题。近期的一系列量子振荡实验都表明,在欠掺杂样品中可能存在费米口袋。但到目前为止,角分辨光电子能谱仪没有观测到费米口袋,观察到的都是费米弧的图像。周兴江研究组与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陈创天等合作,利用自主研制的超高分辨率真空紫外激光角分辨光电子能谱仪,在欠掺杂高温超导体Bi2201中第一次直接观察到费米口袋,而且在正常态还进一步观察到费米口袋和费米弧的共存。这些研究结果为理解高温超导体奇异正常态的性质,检验和建立新的理论,提供了关键的实验证据。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20091119日英国Nature[47]


  另一方面,常规超导体其超导态对应于一个能隙,它可保护超导的形成和稳定性。但对于铜氧化物超导体,特别是欠掺杂样品,其在远高于超导转变温度上就存在能隙(被称为赝能隙)。关于赝能隙与超导关系存在许多模型:一类模型将赝能隙与超导隔离开来,认为赝能隙是某些有序相如电荷密度波序与超导相竞争费米面上的态密度,因此,超导转变仍然满足BCS相变特性;另一类模型则认为赝能隙对应着与电子配对强度相关的能量尺度,超导转变温度之上有预配好的库柏对,但由于超流电子浓度太稀薄,超导温度不是由配对强度所决定,而是由相位刚度决定,超导转变是非BCS型的。常规超导体其超导相变应遵从熵守恒,通过测量铜氧化物超导相变是否处于熵平衡状态可以验证其超导相变类型。但该方法受制于比热测量精度和超导破坏所需的高磁场等条件。闻海虎研究小组制备出系列掺杂的高质量氧化物超导体Bi2Sr2-xLaxCuO6单晶,该系列样品超导转变温度较低,在较低磁场下即可破坏其宏观超导。并对其进行了高精度比热测量,获得了超导转变熵的变化。结果表明,欠掺杂铜氧化物超导体转变前后存在熵变,不满足BCS物理图像;在正常态已经有部分电子库柏对存在,而超导转变则对应于相位相干特性的建立。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200987日美国Physical Review Letters[48]

王琦峰
浙江省慈溪市龙山镇龙山小学 315311
QQ:151412943
Email:FS00120@163.com   wangqf@zjxxkx.com
TOP
6#

接下来是2009年中国重大技术进展(10项)

2.1 国内首列实用型中低速磁悬浮列车运行试验


  615日,国内首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实用型中低速磁悬浮列车下线后完成列车调试,开始进行线路运行试验,这标志着中国已经具备中低速磁悬浮列车产业化制造能力。中低速磁悬浮列车项目是北车集团唐山轨道客车有限公司与北京控股磁悬浮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等共同开展的磁悬浮技术工程化应用研发项目,被列入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该列磁悬浮列车采用铝合金车体、宽幅车身,供电电压由直流750V提高到1500V,噪音低、无辐射、运行安全可靠,爬坡能力达到7%的水平,运行时速为100120km,是舒适、安全、快捷、环保的绿色轨道交通工具,在各种交通方式中具有独特的优势[49]


 


 


2.2 全球首台纳秒深紫外固态激光源实用化样机研制成功


  320日,全球首台纳秒深紫外固态激光源实用化样机在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制成功。200712月,许祖彦院士领衔的国家重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深紫外固态激光源前沿装备研制”立项,旨在利用中国科学院在深紫外非线性光学晶体和激光技术研究领域国际领先地位的优势,研制7台(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首创/领先的深紫外固态激光源重大科研装备,建立深紫外科学仪器研制基地,取得从材料到器件、应用的全面优势,使中国在该领域的科学与技术水平位居国际领先地位,推动物理、化学、材料、信息、生命、资环等领域创建新的科技前沿。此次研制成功的纳秒脉冲177.3nm深紫外固态激光源实用化样机就是其中之一,通过优化倍频系统和KBBF先进热管理技术,激光输出功率获重大突破,相比2006年提高了20倍,稳定输出功率4mW,最大输出功率34.7mW[50]


 


 


2.3 建成世界上最大口径大视场光学天文望远镜


  64日,建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基地的“大天区面积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LAMOST)通过国家竣工验收,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具备极大口径望远镜自主研制能力的国家之一。LAMOST超级望远镜由口径3.6m的反射施密特改正镜、口径4.9m的球面主镜和焦面组成光学系统,成像的焦面上装有4000根可自动定位的光纤,连接16台可实时记录数据的光谱仪。望远镜每次夜间观测1.5h,最多可获得4000条天体光谱,是目前国际上口径最大的大视场望远镜和光谱获取率最高的望远镜。LAMOST实现了若干个世界第一次:首次在一块大镜面上同时应用薄变形镜面主动光学技术和拼接镜面主动光学技术;首次实现六角形的主动可变形镜;首次在一个光学系统中同时采用两块大口径的拼接镜面;首次应用4000根光纤定位技术[51]


 


 


2.4 首座世界最先进的圆筒型超深水海洋钻探储油平台


  628日,首座世界上最先进的圆筒型超深水海洋钻探储油平台——Sevan Driller建成。Sevan Driller是南通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为挪威Sevan Marine公司建造的第六代半潜式平台,造价6亿美元,平台总高135m,直径84m,甲板可变载荷15000t,拥有15万桶原油的存储能力;设计水深3810m,钻井深度12192m,通过8台推进器进行定位,配置有全球最先进的DP-3动态定位系统和系泊系统,可以适应英国北海零下20 ℃的恶劣海况,属于当今世界海洋石油钻探平台中技术水平最高、作业能力最强的高端领先产品[52]


 


 


2.5 新支线客机ARJ21-700完成首次城际飞行


  715日,中国首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涡扇支线喷气客机ARJ21-700飞机继200811月上海首飞成功并经历数次检查飞行后,首次成功实施转场城际飞行。这表明,ARJ21-700飞机在经过上海地区的检查飞行后,已初步验证其性能满足设计要求并达到预期的稳定运行状态,可以满足长距离航线飞行的要求。ARJ21-700新支线飞机是中国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中短航程涡扇支线飞机,由原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负责研制,其标准型航程为2225km,座级为7890座,具有适应性、舒适性、共通性、经济性、系列化等特点。首次成功实施转场城际飞行标志着ARJ21-700飞机已全面进入试飞取证阶段,为其下一步适航取证、正式投入商业运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53]


 


 


2.6 首套年产千万吨级煤矿综采装备下线


  928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国内首套年产千万吨级煤矿综采成套装备成功下线,并进行了下井前地面联合试运转。这套装备由太重煤机集团、山西焦煤西山煤电集团、平阳重工集团、中国煤科总院开采分院、太原理工大学等单位联合攻关研制,装机功率超过2200kW,最大采高6.3m,牵引速度25m/min,生产能力3500t/h,其关键技术已申报专利52项,授权专利9项。该重大项目的研制成功,将形成全部国产化的长臂、短臂矿井综采成套装备与技术,使我国综采装备技术水平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标志着我国将摆脱年产千万吨以上矿井主要装备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54]


 


 


2.7 完成世界上最清晰的全月球三维数字地形图


  928日,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全月球三维数字地形图通过专家评审。这幅全月球三维数字地形图是由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为“嫦娥”一号研制的三线阵CCD推扫相机获取的影像数据,经三线阵数字摄影测量处理制作而成,地形图采用均地极轴坐标系,高程基准采用月球半径为1737.4km的正球体表面,空间分辨率为500m,平面中误差192m,高程中误差120m,是目前国际上覆盖全月球、平面与高程的分辨率最高、数据精度最高的月球三维地形数据,将为促进月表形貌的特征、规律与成因的研究,推动月球构造与区划的科学厘定,深化对月球地质及其演化历史的认识,以及为后续月球探测工程的科学目标设计、有效载荷配置、关键技术要求和工程保障条件等奠定重要基础[55]


 


 


2.8 研制成功大容量钠硫储能电池


  1016日报道,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与上海市电力公司合作,成功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容量为650A?h的钠硫储能单体电池,使我国成为继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二个掌握大容量钠硫单体电池核心技术的国家。钠硫电池是一种以金属钠为负极、硫为正极、陶瓷管为电解质隔膜的二次电池,具有容量大、体积小、能量储存和转换效率高、寿命长、不受地域限制等优点,是目前最经济实用的储能方法之一。目前,钠硫储能电池技术已走在储能技术的前沿,其应用前景广阔,具有极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还能降低碳的排放[56]


 


 


2.9 成功研制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天河一号”


  1029日,中国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由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制成功。该超级计算机系统突破了多阵列可配置协同并行体系结构、高速率可扩展互连通信、基于隔离的安全控制、多层次的大规模系统容错、系统能耗综合控制等一系列关键技术,系统峰值性能达每秒1206万亿次双精度浮点运算,内存总容量98 TB,点点通信带宽40Gb/s,共享磁盘容量1PB,具有高性能、高能效、高安全和易使用等特点,综合技术水平进入世界前列。“天河一号”的诞生,是我国战略高技术和大型基础科技装备研制领域取得的一项重大创新成果,实现了我国自主研制超级计算机能力从百万亿次到千万亿次的跨越,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能够研制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的国家[57]


 


 


2.10 首台自主研发2.0MW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设计完成


  1118日,中国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2.0MW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由力德风电公司与国家稀土永磁电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作设计完成。这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最大的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标志着我国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这项技术充分考虑到中国的气候条件和风资源状况,进行了抗台风、抗低温、抗沙尘等设计;同时在结构优化、电磁计算、温度场设计等方面做了大量创新型设计,可以达到微风启动,低风速并网发电的效果,从而更充分地利用了风能资源。在同等条件下,单机的年发电量比从国外引进的永磁直驱发电机提高了约15%。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采用全功率变流器,并网后对电网的冲击小,且具有低电压穿越能力强等优点,目前这种发电机装机约占中国风电装机总量的10%[58]

王琦峰
浙江省慈溪市龙山镇龙山小学 315311
QQ:151412943
Email:FS00120@163.com   wangqf@zjxxkx.com
TOP
7#

下面是2009年中国重大工程进展(10项)

3.1  神华煤直接液化百万吨级示范工程试车成功


  16日,神华煤直接液化百万吨级示范工程连续稳定运行168h——试车成功,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掌握百万吨级煤直接液化关键技术的国家,我国煤制油技术实现里程碑式跨越。神华煤直接液化百万吨级示范工程包括备煤、催化剂制备、空分、干煤粉气化制氢、煤直接液化、溶剂加氢稳定、液化油品加氢改质、气体和液化气脱硫、酸性水汽提、硫磺回收、污水处理等54套生产和辅助生成装置,核心装置采用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上最先进的煤直接液化工艺技术和高效铁基合成催化剂技术,同时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对走中国特色清洁能源道路具有深远意义[59]


 


 


3.2 中国首个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建成并投入运营


  116日,中国国家电网公司宣布,中国自主研发、设计和建设的百万伏交流输变电项目——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正式建成并投入运营。工程北起山西的晋东南变电站,经河南南阳开关站,南至湖北的荆门变电站,线路全长640km,变电容量2×300万千伏安,连接华北、华中电网,横贯山西、河南、湖北3省,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运行电压最高、输送能力最大、技术水平最先进的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该工程建设中开展了200多项特高压关键技术研究,系统掌握了特高压输变电核心技术,形成了一批自主知识产权成果和国际一流的特高压实验能力,以及较为完整的特高压标准体系。工程投运后,将充分利用充足的山西煤电、湖北水电资源,对形成南北互济的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局面,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及电力可靠供应具有重要意义[60]


 


 


3.3 “嫦娥”一号卫星成功撞月,探月一期工程圆满结束


  31161310秒,“嫦娥”一号卫星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精确控制下,准确落在月球丰富海区域(月球东经52.36?、南纬1.50?)的预定撞击点。撞击过程中,“嫦娥”一号卫星携带的CCD相机传回实时图像,图像清晰,标志着中国探月一期工程圆满结束。“嫦娥”一号卫星在轨运行一年中,共传回1.37TB的有效科学探测数据,获取了全月球影像图、月表部分化学元素分布等科研成果,圆满实现工程目标和科学目标,为中国月球探测后续工程和深空探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61]


 


 


 


3.4  世界上最长的隧道在辽宁全线贯通


  415日,辽宁大伙房水库输水一期工程输水隧道全线贯通,贯通误差仅为3cm。该隧道工程东起辽宁省桓仁满族自治县,西至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隧道总长85.3km,穿越了50余座山峰,50多条河谷,29条断层,为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连续隧道。?大伙房水库输水工程总投资达103亿元,是中国东北地区迄今最大的输水工程,担负着每年为辽宁中部和南部城市供水17亿立方米的重任。整个工程分三期,一期工程从辽宁东部山区引水至抚顺大伙房水库,二期工程从大伙房水库建设输水管道到沈阳?鞍山等辽宁中部城市,三期工程从鞍山修建输水管道至大连,全部工程建成后将使 1000多万人和众多工业企业的用水得到保证[62]


 


 


 


3.5  上海同步辐射光源建成并投入使用


  429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同步辐射光源竣工并对国内外用户开放共享。上海同步辐射光源是中国重大科学工程,坐落在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占地面积约2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2亿元人民币,工程主体建筑由3大加速器组成:一台150MeV的电子直线加速器,一台能在0.5s内把电子束能量从150MeV提升到3.5GeV的全能量增强器,一台周长432m3.5GeV高性能电子储存环。它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大科学装置建设跨上一个新台阶,不仅为中国科学界和工业界提供了一个与世界同步的大科学实验平台,带动中国科技创新和相关工业的发展,同时也表明中国在建设国际先进水平大型科学实验装置方面具备了高水平的技术集成和创新能力[63]


 


 


3.6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完成


  717日,中国“十五”重大科学工程——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简称BEPCII)通过国家竣工验收,BEPCII的直线加速器、储存环、同步辐射专用模式、北京谱仪IIIBESIII)的主要性能参量均达到或超过设计指标。该工程20041月开工建设;20087月,BEPCII/BESIII完成各项建设任务,观测到正负电子对撞产生的第一批ψ(2S)事例;20095月,对撞机的主要性能参数亮度在1.89GeV能量下达到3.01×1 032 cm-2s-1,是改造前的32倍以上,达到设计指标。BEPCII采用最先进的双环交叉对撞技术,创造性地克服了储存环隧道狭窄、对撞区短的困难,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有设施,设计对撞亮度较原来提高了30~100倍,并实现了“一机两用”(即高能物理和同步辐射两用),使BEPCII在世界同类型装置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成为国际上最先进的双环对撞机之一[64]


 


 


3.7  中国大陆首条自主设计海底隧道全线贯通


  115日,中国大陆第一条海底隧道——厦门翔安海底隧道全线贯通。该隧道由我国自主设计施工,全长8.695km,最深在海平面下约70m,设计使用寿命100年。隧道由两条行车主洞和一条服务中孔构成,主洞宽17.2m,高12m,可同时行驶3车。贯通后,厦门岛与翔安区的车程将由1.5h缩短至8min,将推动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开发建设。该隧道工程由中国铁建22局集团承建,施工过程中攻克了多个世界级难题,创新性地改造了传统CRD施工作业法,在软弱围岩中月掘进速度最高值达73m,创造了同等地质条件下世界特大断面海底隧道施工进度纪录;采用“地下连续墙井点降水法”成功穿越630多米的富水砂层;用“全断面帷幕注浆技术”和“注浆小导管技术”克制了强风化槽的肆虐。翔安海底隧道的抗腐蚀、抗渗水度均为最高等级,能抵抗8级地震,施工工艺达世界顶级水平,工程质量合格率100%[65]


 


 


3.8  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通过国家验收


  1124日,中国重大科学工程“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项目通过验收。这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由中国科学院和云南省共建,于2005322日开工建设,20081029日正式开库投入运行,工程投资1.48亿元,建设有种子库、植物离体库、微生物库、动物种质资源库、DNA库和信息中心,保存了包括种子、植物离体材料、动物细胞、菌株、DNA等多种类型的中国重要野生种质资源和部分国外野生种质资源。该资源库已收集、保存野生生物种质资源844474641份(株),其中包括来自21个国家的252590份野生植物种子;同时收集并在种质资源圃保存了野生种质资源43749580株。它和英国皇家植物园丘园千年种子库是目前世界上仅有的2个按照国际标准建立的野生生物种质资源保藏设施,项目的完成对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研究工作将起到重要推动作用,是我国战略性生物资源保存的重大飞跃,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生物资源战略储备[66]


 


 


3.9   武广铁路客运专线成功试运行


  129日,武广铁路客运专线试运行成功。列车从广州南站出发不到3小时即抵达武汉,标志着中国兴建的世界上第一条时速达350km的高铁客运新干线已全面完成铁路线建设。作为(北)京广(州)客运专线的一部分,2005623日开工建设的武广高速铁路客运新干线,北起武汉站,南到广州南站,线路全长1068.6km,全部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无砟轨道技术铺设,设计时速为350km,试运行时速达到394km,居世界首位。该铁路客运专线上运行的国产CRH3型“和谐号”动车组列车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多项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牵引功率达8800kW,具有更好的启动加速和持续高速运行能力;正式开通运营后,将实现武广铁路客货分线运输,能极大地释放既有京广铁路运输能力,有效缓解铁路对煤炭、石油、粮食等重点物资运输的瓶颈制约,对于提高全国铁路网整体运输能力、提升中国高速铁路建设水平具有重要意义[67]


 


 


3.10 世界上跨径最大的双层公路斜拉桥——上海闵浦大桥通车


  1231日,世界上跨径最大的双层公路斜拉桥——上海闵浦大桥正式通车。该桥创下了双层斜拉桥最长主跨、最大体积桥梁承台混凝土一次性浇筑、最粗斜拉索等3项国际造桥业的世界纪录和自主创新成果。作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重点配套工程,闵浦大桥是上海首座双层公路斜拉桥,全长3982.7m,一跨过江的主跨达708m,是黄浦江上跨径最大的桥梁。闵浦大桥主桥共有170余根直径达22cm的斜拉索,为世界大桥斜拉索之最;大桥主桥以全焊接方式完成合龙,在世界同类型桥梁建设史上尚属首次。闵浦大桥通车后,从浦东国际机场经该桥可直达浙江省的嘉兴、湖州地区,还可与上海郊环、嘉金、莘奉金等高速公路相连接[68]

王琦峰
浙江省慈溪市龙山镇龙山小学 315311
QQ:151412943
Email:FS00120@163.com   wangqf@zjxxkx.com
TOP
8#

 


感谢您的辛勤劳动!


 


非常棒的学习材料!

科学,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行走泰顺---小学科学老师张一平: http://blog.163.com/zyp19830103@126/!
TOP
9#

泥螺真是个有心人!
三江居 http://blog.kxsy.net/user1/7267/
TOP
10#

是好资料,收藏学习.
TOP
11#

谢谢泥螺,很丰富,很强大。
追求工作室:http://www.zhuiqiu.name
《科学播客》:http://www.kxboke.com
科学教师之家:http://www.kxboke.com/kxjszj
科学维客:http://www.kxboke.com/kxwiki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